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导学案”构建有效课堂策略探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导学案”构建有效课堂策略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以我校承担的苏州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导学案构建农村初中有效课堂策略研究》,介绍了我校开展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流程。实践表明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导学案 有效课堂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一节课教学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引导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导学方案。“导学案”的内容设置既有知识的预设,又有知识的生成;既有知识的应用,又有知识的拓展。使用“导学案”既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又增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若想打造有效课堂,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以“导学案”为抓手,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导教功能,是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氛围的一剂良药。那么,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利用“导学案”构建有效课堂呢?笔者粗浅的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优化设计是导学案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

所谓导学案,就是“导”教与“导”学相互有机结合。在我校推行“导学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更科学地优化设计“导学案”成了我校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优化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整个“导学案”设计过程中,学习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体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在学习目标中还应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关注点和主攻点。

2.优化知识构成设计

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①基本线索和基本框架:即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的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材料的应用分析归纳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在编写“导学案”时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要求老师要用统筹的眼光来看待,要用系统的思维、整合的观念进行整体设计,使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前后关联。同时要求教师要注意问题设计的预设与生成,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

3.优化学习问题设计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优化技能训练设计

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训练题的设计,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是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检查。选做题属于拓展延伸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做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科学使用是“导学案”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导学案”的作用、发挥“导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更好的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呢?

1.课前预习

教师在讲课前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以导学案中的导学问题为依据,进行预习,根据学法指导自己主动查阅教材和资料,明确学习的目标,记录要点,确定疑点。

2.课堂导学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

自学完成: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讨论解疑: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有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教师深入小组巡视,总结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老师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

展示点评: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有学生讲解点评。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

老师点拨:一是点拨优点、指出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四是科学评价各小组展示情况。

归纳整理: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结合“导学案”的问题,要求学生整理好典型题本,引导学生精心归纳总结所学内容,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

3.作业检测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学案,对本节课的内容实行分层次检测,检测达标率不低于90%。根据检测情况分层次布置适量的整改作业,并进行下一课时的预习。

三、主动学习是导学案构建有效课堂的保障

1.教师要转换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将传统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转变为能动的、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将知识内化,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因此,要实现“导学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学生要养成习惯

第一是课前,要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导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活动探究”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新授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第二是课上,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不把资料带入课堂,但可以使用工具书等辅的材料,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是课后,经常做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的积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一下心得体会或者收获,把自己培养成有心人。经常对“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并从中找寻规律,提高自己。

3.学校要形成评价机制

对学生而言只要得以恰如其分的认可,得到尊重,他们的动机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他们才能加倍的努力去实现更高的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益,构建有效课堂。因此,学校在推行“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习、卫生、纪律等各项活动与小组考核实行捆绑式评价,堂堂有评价、日日有评价、周周有评价、月月有评价、年年有评价,落实了小组评价机制,使小组合作注重实效。评价结果作为评选明星小组,评最佳合作组,评选各类班级先进的依据。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导学案”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导学案”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在实践导学案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导学案教学中产生问题和做法,开拓进取,不断寻求新的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星.践行“学案导学”的收获与反思[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20)

[2]吴永军.关于有效教学的再认识[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07)

[3]丁美玲.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 2013年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