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向互动 知情并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经典之作,内容明了,情节流畅,文中的爱国之情炽热而浓烈。以往教这篇课文,我每次总有不少的遗憾,觉得学生参与深度不够,一直在文本打转,虽然也能明白文章的内容、主旨等等,但总觉得犹如隔靴搔痒,学生无法真正走进文本,深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更何况课程改革后将它列入独立阅读课文,该如何巧妙引导,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又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我采用了本人主持的省级课题“引导发现,自能学习”中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借助现代化手段和语文实践活动去启发、引导,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智情互动.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效,因互动而精彩,从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的效果。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选择学法。读后小组交流结束后,我让学生分别模拟,“记者”采访“智囊团”,释疑解惑、升华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请看其中的一个片段:
师:作者由吸引到被打动,最后到激动不已,感情在不断升华,假如你当时在场,面对着此情此景,你最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用摄像机拍下这动人的一幕,做永久的纪念。
生:我想写一首诗来赞美他们强烈的爱国情。
生:我想唱一曲《爱我中华》来表达我的全部感情。
生:我也想和这位船员一样大声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是啊,我们和这位船员先生有着同样的爱国情。假如这位船员先生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大家想不想和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想)瞧,他来了!(屏幕上播放船员穿越时空隧道的画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吧!(把船员的特写镜头定格在屏幕上)但这位船员先生想在我们班请些同学当他的智囊团,来帮助他答记者问,为了我们交流更有效些,请同学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分小组进行准备。
(学生积极准备后采访开始……)
【案例分析】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悟情、以神会神,促进个性化的阅读,使教学中处处闪烁着人文光芒,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
一、合作学习,生生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的整合,第一次将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到“三重”之一的位置上,就是要促使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学生的疑点、教学的难点、文章的重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最简单的话激活课堂,融朗读、探究、感悟为一体,指导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学法与和自己学法相同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的头脑不再是储蓄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从而形成个性化的学法。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想象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出谋划策,师生互动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更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接近尾声时,这时黑板上已板书了并排的两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是台湾师生学习的内容,一句是这位船员说的话)我让学生担任我的智囊团,出谋划策,看看怎样才能让这个板书寓意更深。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表现得非常活跃。有的从课文内容方面来说,有的从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台湾回归)方面来讲,还有的根据美术的角度来设计。尤其是这一教学设计既立足于课堂,又超越课堂,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一科切入,兼及数科”的目的。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实现这一统一,我摈弃了“教教材”的传统观念,巧妙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了“角色体验”“模拟采访”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课文,与文本中的船员进行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这一对话不仅让学生感悟了教材,而且丰富了教材的内涵。同时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之情也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强烈的爱国之情的熏陶。然后,我又让学生说说学习课文后想到了些什么。学生或联系旧知识,或结合时事,或根据自身实际来畅谈,实现了作者、文本、学生之间的多向对话。这是情绪的又一次渲染,感情的再一次升温,学生爱国情绪高涨。我又引导学生把所有的爱国情都凝聚于笔端,伴着深情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写下最能表达全中国人民心声的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育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把教学推向了高潮,使“一曲曲爱国之歌”久久回荡在教室上空,让那一颗颗被点燃的心灵烙上鲜红的“中国印 ”!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仁县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