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生物课堂活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生物课堂活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论速了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生物教学;兴趣知识;感性知识;成语诗句;巧设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093-01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然而,由于考试制度的关系,很多学生往往轻视对生物的学习,特别是“文科生”甚至把生物课当成负担。在此情况下,怎样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生物学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激情和兴趣,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国外有一位教育学家在对中国的课堂教学考察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本来是快乐的,但是在中国的课堂里却变得死气沉沉!”可见,在中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下是本人在生物教学中总结的几点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一、利用趣味知识激发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自然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小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以及直观的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利用学生较多的无意注意为教学服务。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利用3~5分钟时间,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等趣事,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为什么“老黄牛吃草——吞吞吐吐”;动物界的好爸爸与坏爸爸;奇妙的动物“语言”和各种动物的求偶信息;动植物世界之最等等,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听来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利用感性知识引导兴趣

适时地利用感性知识是在教学过程中通向学生心灵之窗的捷径,是师生之间在科学知识上产生“共鸣”的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或多或少地在自己记忆的仓库中贮人了一定量的有关生物方面的感性知识,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同学在这方面的知识更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适时地将教材内容与有关感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列举事例或设疑的方法,唤醒同学们沉睡的记忆,使同学们的感性知识与我们所讲授的理性知识之间因撞击而产生“共鸣”。比如,在讲“抗利尿激素”的生理功能的时候,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知道,喝水较多的时候,排尿量也会较多,反之较少。教师就可以从这点人手,来引出“为什么会喝水多尿就会多?”,然后在逐步讲解“渗透压”、“抗利尿激素”、“肾小管的重吸收”等层层相扣的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关系。

三、利用成语,诗句激发兴趣

形象生动、丰富而幽默的教学语言,特别是成语,不仅有助于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而且还可以起到打动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比如:讲到条件反射时,可引用成语“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讲到食物链时。可引用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讲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可引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也把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和群落的演替简单深刻地体现了出来。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课变得更加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设质疑,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教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可以提出如下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针刺手的时候为什么先缩手后感觉到痛?”,“为什么打麻醉后手术病人不会痛?”,“为什么自己闭着眼睛也知道自己手脚等所在的位置?”等问题。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教师可以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和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在讲到有趣的知识的时候,学生都会很活跃,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把课堂的纪律、气氛、学生的情绪控制好,否则就有可能把课堂变成“集市”,不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使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趣味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发笑,活跃气氛,而是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通过趣味知识来掌握更多更深层面的生物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趣味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机联系起来。而且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实践证明,趣味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