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因此掌握“合理提问”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提问的有效性对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从课堂提问问题的设置、提问的选择策略以及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问题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性提问

有效提问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有效提问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实践。从过程视角看,有效提问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教师有效的教,师生共同选择学习任务,学生有效的学,师生之间有效教与有效学的交流与互动,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在这样的前提下,语文课堂的问题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中学语文如何真正走进问题教学呢?笔者在这里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一、问题的设置

问题是问题教学的核心,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次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或者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使问题具有开放性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尽可能使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能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确实,“问题自有问题之美。诗人和教育者施展着相似的手法挥洒问题之美。问题点亮了人类的思想。高度结构化的问题,本质越深奥,无疑越是能收到清晰明了和充满敬意的回答”。好的提问应该能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使他们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语文学科是人文性最浓的学科,最好的问题大概是没有明确的、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常常带有假设性,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使他们保持对语文的喜爱,对问题的兴趣,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多向联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又可实现思维的优化,求得思维的共鸣。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走两个极端,一是问题空间太小,教师紧紧拽着学生的思维走,直到走入预先设置的陷阱便大功告成;二是问题空间过大,学生如迷途的羔羊,四处乱撞、处处碰壁。收而不放的课堂是死板的,放而不收或无法收束的课堂是混乱的。

2、使问题保持合理度

一是适度。问题可分为记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记忆型的问题难度最低。理解型问题需要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加工,能够表现学生对所学知识解释、概括说明的能力。应用型问题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中。它鼓励学生把新学的材料用于新的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将以前学过的知识用于与“真实世界”近似的情境中。教材往往比学生认知水平难,教师要善于安排教材并善于提问,把关键性的东西放在较为突出的地位,但并不完全显露,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

二是适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适量。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提问,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努力做到少而精。

3、问题设计需要层次分明

“系统性的整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课堂设问是一个大系统,而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分散的、零碎的,而是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内部联系。问题设计必须环环相扣,要有一明确的顺序。”如为了讲透《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这个句子,我设置了三个问题:问题一,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问题二,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来比春天?问题三,这句话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征?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进一步掌握了文章的主旨,随着问题的解答,学生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同时也掌握了分析句子的方法。如果打乱三个问题的顺序,先问特征,再问修辞手法,教学效果可能就不那么理想了。

4、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质疑

“问题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探究、去发现,虽然有教师的指导,但是很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探究;其次,问题教学强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生的个别活动,而反对那种整齐划一式的学习。”因此在问题教学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质疑,而不应包办“问题”。质疑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质疑应建立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是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的一种困惑。可能有些学生质疑能力不强,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播放有关教学纪录片,可以教师用饱含激情的教学语言渲染熏陶。教师应尽可能提供与教材有关的材料,如背景材料,风格相似的文章,他人对文章的评价等等。先给予的材料是作为思维的“梯子”,这也就是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念。在与所给予的材料进行联系、对比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学会自觉查阅资料,这也是养成自学习惯的好方法。

二、提问与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

1、提问的策略

(1)教师应尽量避免运用单一的提问方式。单一的提问方式容易让人产生疲倦,不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方式有层层深入法、多角度设问、设置悬念、分解问题、关键词提问、巧问等等,如上文提到过的《春》的三个问题提问法既属于层层深入法也属于分解问题法。而钱梦龙老师的《死海不死》中抓住题目中“死”与“不死”的矛盾来设置问题导入既是设置悬念法也是关键词提问法,他的另一篇课文《愚公移山》中“愚公的邻居,那个七八岁的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就是巧问。各种提问方法都有其优势,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多种提问方式,创设激情进发的课堂。

(2)应灵活调整课堂提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精心设计自认为质量较高,学生经过一定的智力思维就能得出答案的题目,学生却答不出来、答非所问,或者不假思索,异口同声。这样灵活调整课堂提问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碰到学生不会回答的题目,就应该化整为零,分解难度,如钱梦龙老师在《死海不死》的教学中提了个“高难度”的问题:“文章结尾一段说,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长此下去,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你们完全同意作者的预测吗?你们能不能从作者预测的根据推出不同的结果?”这个问题是多学科综合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而钱老师又巧妙点拨了一下“死海的蒸发量是永远不变的吗?”,学生的思维就豁然开朗了。适当分解难题,适当点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而碰到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异口同声的问题就应临时增设问题,以增加难度,如“出入之迂也”中“之”的用法是结构助词,虽然是新用法,但是水平较高的学生有可能一下就答出来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加“码”了,补设这样的问题“‘之’在文言文中还有什么用法,能不能举例加以说明?”,这就是一道综合题目了,学生的大脑皮层就能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2、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

不管是老师提问还是学生质疑,最终都需要学生作出一定的回答。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呢?这也是问题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尽可能地肯定和采纳学生的回答。在遵循尽可能地肯定和采纳学生回答的原则的前提下,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对策。①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回答,在没大错误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肯定和采纳他的回答,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思考活动需要反馈,特别是需要正反馈”。如果回答错误的话,应尽量可能肯定他回答的积极性,不应批评,最好指出错误的关键点。②对学习成绩中等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回答,应根据问题的难度来作出适当反应。超出能力的正确回答教师应尽可能认可他们的回答,并在总结中尽量重复他们的回答。对符合能力水平的回答应肯定认可他们。对低于能力的错误回答也应尽量避免批评,并最好能指出错误的关键。

总之,表扬比批评好,批评又比不做任何评价好。表扬与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重视和尊重。

(2)教师要乐于接受期望之外的回答。任何一个问题实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特别是文本的阅读,可能是多元的。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都可能影响着阅读体验。如《项链》的主题探究,《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探究,都存在着多元现象。而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不同的,这些答案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一般都存在正确的可能性,有时甚至可能都正确,对于开放性问题尤其如此。有些情况下,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但是他们的思路是可取的,或者只是因为某个环节的疏忽了而未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就不应该直接否定学生,而应该肯定他们的思考,因为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及创新精神比现成的结论和知识更为重要。

三、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与其他教学一样,要使问题教学取得好的成效,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就问题教学的特殊性而言,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科学的知识观

行为的先导是观念。在问题教学中,最直接制约着教师行为的是知识观。在过去,知识是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他方面的教学目标与之都不可比,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虽然仍然重要,但是再也不是唯一重要的,而学生的思考、发现、研究、科学、创新都变得与知识同样重要。同时知识具有不确定性,而学会学习才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

2、雄厚的知识基础

问题教学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教师本身不具备研究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去研究呢?问题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思考、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深厚,又怎么能为学生把关、指导和促进学生的思考、研究、发现呢?同时教师也必须把教科书上的知识转化为问题,而这种转化工作教师没有吃透教材是办不到的。教师对教材要“懂”、“透”、“化”。

3、要有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教学是一种合作平等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贬损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有独立探索的能力及权利,尊重学生的思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不用一个模子来要求他们,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其次要对学生有宽容心,学生的年龄、心理的特点,使得他们在问题教学中,难免犯错误,难免不尽如人意,作为教师不应苛求学生,也不能过度批评学生。

作者简介:叶慧英(1971-),女,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第三中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