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岂能随意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岂能随意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在一本初中语文辅导杂志上读到一篇题为《是谁创造的风景》的作文,本以为刊出的是一篇优秀作文,细细读来却发现此文“漏洞百出”。让我们边读边评,以吸取将作文写得“漏洞百出”的教训。

是谁创造的风景

浙江奉化市剡溪 某某

受不了爷爷奶奶的唠叨,一个人来到竹林间,享受只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评:爷爷奶奶唠叨了些什么?又为什么唠叨?没有交代清楚。如果此处是“伏笔”,则可以待下文分解,可是作文最后,也没有把“唠叨”的谜底给揭开——作文开头有“伏笔”,一直到结尾却没有“点明”,可说是“伏而不明”的过失。写作文要让人感觉清楚明白,切不可让人莫名其妙。)

在那条湿漉漉的山路上,脚底时不时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留下了我的一串串脚印。(评:有许多人在路上走,或者一个人在同一条路上来来回回走许多次,才会留下“一串串”脚印。你一个人在路上只走了一次,能留下“一串串”脚印吗?数量词也不能随意乱用。)

竹林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融洽,翠绿的毛竹,暗黄的泥土地,再配上叫天子的“啾啾”叫声,我仿佛已经与外界隔绝了。(评:这明显是一处前言后语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前面你说看到了毛竹,看到了泥土,还听到了叫声,这完全是与外界息息相通的结果呀!为什么听到了、看到了外界的信息,却又说与外界隔绝了呢?写作文,切不可前言不搭后语。)“哗啦啦,哗啦啦”,(评:拟声词欠准确。)听,那是流水声。石缝间缓缓涌出涓涓细流,捧起一股清泉,那么纯净,那么清凉,我那颗浮躁的心,渐渐平静。

不知不觉,我已走出了那片竹林,又来到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那是一片樱花林。(评:这里的“那是”应该改成“这是”才好。因为离开了竹林,竹林是“那”,到了新的地方,身处“这”其间,新环境就不是“那”,而是“这”了。方位指代用词也要转换清楚,“这”“那”不可太随意。)

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白色、粉色的樱花点缀着这山坡。不知为什么,这里给我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总感觉能回忆起什么,但这思绪来不及把握,就如潮水般匆匆流失(评:还是用词不准确的问题,潮水是“涌来又退去”而不是“流失”。)……到底谁创造的这风景呢?

继续向前走,樱花开得更旺盛了,花朵儿在枝头你推我挤,好像生怕会被占去了位置似的。密密麻麻的樱花绽放在这山坡,放眼望去,心灵又得到了一次升华。(评:放眼一看,心灵就得到了升华,风景与心灵升华的关联代得太生硬;此处,还让人感到疑惑——你的心灵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忽然起了一阵风,千万的花瓣如同展翅翩飞的蝴蝶,在空中舞动,摆动着它(评:花瓣并非一只,所以“它”应改成“它们”。)那优美的身姿。可即使在空中有多么美丽,最终还是掉落在地上。(评:把“即使”改成“无论”更通顺。作文写完了自己要多读多修改,一定要做到语句通顺才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在心中默念着这首诗。“啊,我想起来了!”一瞬间,那思绪又回到了我的身边。这片樱花树都是我爷爷亲手栽下的呀!(评:小题大做,前文“流失的思维”原来是“记不起爷爷栽樱花这事”了——这么简单的事会忘记?会不好把握?明显是故弄玄虚,十分“做作”。)

三年前,淘气的我随爷爷来到这片山林种樱花,当时我还嘲笑爷爷种下的所谓的樱花树只不过是一些光秃秃的枝杈。爷爷也只是笑笑。想不到三年之后,曾经几乎是“不毛之地”的鬼地方已变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在这其中,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评:你到底明白了什么,你与爷爷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作文快写完了,你还含糊不清地不说谜底。作文结尾就应“点题破谜”——主题不明,乃作文大忌。)

转过身,踏着一条“樱花地毯”,我消失在我这心底的风景……(评:又是含糊不清——这事与“是谁创造的这风景”有什么关系呢?把作文写成一个“谜团”,而且是没有谜底的“乱谜一团”,这还是一篇好作文吗?)

总 评:

综上所述,此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大量存在用词不准确的地方。主题不清,含义不明,让人读完了还犯着迷糊。体裁不明确。说是散文,但找不到“连散成文”的主线;说是记叙文,显然缺少记叙文的基本要素。不是散文,不是记叙文,纯粹是“病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