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陕北煤炭企业环保责任与发展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陕北煤炭企业环保责任与发展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陕北煤炭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陕北煤炭企业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煤炭开发中,我们要处理好煤炭开发、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统一规划,适度规模,加强基础研究,作好技术储备,注重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回采率。

[关键词]陕北煤炭企业 社会责任 环境保护

一、陕北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污染

陕北煤炭资源分布于榆林市府谷、神木、榆阳、横山、定边、靖边等县(区),总面积27140平方公里,存储量1460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煤炭能源资源优势决定了陕北的经济发展注定要以非再生能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核心。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煤炭大规模开发以来,不但成为陕北的支柱产业,而且带动了运输、化工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处于我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资源的非再生性,加上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极度脆弱性,使得资源开发利用中伴随着巨大的价值损失。在陕北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一些企业环境观念淡薄,环保意识低下,只注重产量和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投入和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一些企业存在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基层环保部门监管不力的现象,环境管理相对滞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等,陕北地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1.矿山三废污染。自煤炭能源大规模开发以来,榆林地区11条主要河流有9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窟野河水体中总悬浮物比开发前增加93倍,神木、府谷等6县饮用水源的水质已严重超标。燃煤、炼油、炼焦是大气的重要污染源。据监测,榆林地区大柳塔镇一度时期大气中氮氧化物、悬浮微粒、二氧化硫三项主要污染指标,分别是煤田开发前的4倍、17倍和24倍,悬浮微粒日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57.9倍。通过实测,神东煤田因采矿而产生的松散堆积物共1391.77×104m3,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煤炭资源开发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相当突出。据悉,煤矿井下涌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土地、河流的严重污染。由于运煤道路煤炭抛撒形成二次扬尘污染,道路两侧100米范围内土地已不能耕种。煤矸石大量外排,不仅占用大面积土地,而且造成了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

2.加快土地盐碱化、荒漠化趋势。神府煤田开发以来,人为破坏地表植被26.6万亩,侵占农田9.4万亩。开矿导致沙漠化面积为自然发展速率的1.56倍。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坏比治理进度的速度快得多。近年的卫星遥感资料查明,受矿业开发影响,地处陕北毛乌素沙漠前缘矿区的沙生植物已大面积枯死、植被覆盖率减少、起沙风速显著降低、土地风蚀率增加、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快。目前,该地区的沙化土地正以每年0.5%的速度递进向东南扩展。该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土地沙化、荒漠化的面积已超过4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80%以上。

3.地质灾害频生。陕北许多开采较早的煤矿已出现地面塌陷、地裂缝。神木县的浅煤层采用的是大型机械化方式开采,容易造成地表塌陷,且塌陷之后很难恢复。在沿沟道河道两岸采挖煤炭时,直接破坏了边坡稳定性,加之大量的废石弃渣乱堆乱放,极易诱发河岸及上部覆盖沙层塌落和岩崩。地面塌陷诱发多起地震,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资源开发还引发了山体崩塌、滑坡,加剧了区域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

4.水位下降部分地区出现用水危机。在神府矿区,煤炭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也非常严重,采空区下降8-12米,采空区附近下降3-5米,地下沙层中的水大量流失。由于陕北地区的河流主要靠沙层水补给,大量煤炭开发导致许多河流干枯断流。湿地大面积萎缩使生物多样性锐减,矿区一些地方群众生产生活出现用水危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红碱淖近年水位下降了3米,湖水面积由以前的10.5万亩缩减为目前的7万亩。

二、陕北煤炭企业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随着陕北资源性企业对环境的破坏,陕北地区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环境治理成为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的健康幸福。

从经济理论分析,资源性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市场失灵”的结果,也就是社会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的表现。要消除这种外部不经济性,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形成环境保护主体多元化局面。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要作用是规制和监督,同时提供必要的环境公共物品。政府作为环境公益代表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作用是现实的选择。政府的外部控制对环境保护来讲必不可少,政府法令的一般普适性效力,会遏制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如低息贷款等经济手段支持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严厉处罚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以引导企业的决策,要比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引入环境公益更为有效。个人是企业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为防止环境污染造成危害,越不越多的个人愿意支付部分环境治理费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奉献力量,构成环境保护的有益组成部分。

煤炭企业往往是环境污染的主要产生者,由于环境污染外部不经济性和企业追求高额利润的特点,企业必须要遵守市场规则,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环境标准,才能正常地展开经济活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和投入一定资金,满足国家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目标。在环境保护资金投资方面,投资机制应该与我国经济体制相适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环境保护投入的重要来源是政府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和“使用者付费原则”,明确政府与企业的环境保护投入体制。从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成功的经验看,近60%的污染削减和控制投资是由企业和个人直接支付,我国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政府、企业与个人相结合,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政府将退出企业生产投资和经营决策领域。作为环境管理与监督者,政府应该主要利用法律规章和经济杠杆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管,借助政策资源创立污染治理市场。而企业要相应地承担投资经营风险(包括环境污染的风险),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直接削减产生的污染或补偿有关环境损失。为了降低削减污染的全社会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处理、委托专业化公司处理、排污权交易、交纳排污费等不同方式实现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企业要为削减污染而付费,也可直接对那些可盈利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保护产品或其技术开发和经营进行投资。

三、陕北煤炭企业环境保护发展对策

1.统一规划,适度规模。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开发煤炭资源一定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尤其应该重视保水采煤、采煤方法(如充填式采煤)、规划布局等方面的研究,使煤炭开发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建设绿色矿区。矿井布局必须充分考虑资源配置地质条件和水资源禀赋状况。总体开发规模应该合理,不宜无限制地扩大。开发的总规模到底多大合适,应进行必要的论证研究,主要是摸清陕北地区水资源的状况及分配使用方案,再根据水资源的数量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确定煤炭开发的规模。严格限制小煤窑的发展。

2.加强基础研究,作好技术储备。一是继续做好保水采煤研究。陕北煤炭资源开发必须走保水采煤的途径,在保护浅层地下水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确保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成果,乌兰木伦河与秃尾河沿岸,煤层埋藏浅,厚度大,一旦开采对地下水影响非常大。疏干地下水,使泉水断流,河流干枯,同时引起地面塌陷,甚至植死。而榆神矿区西部、神木北部矿区南部地区,煤层埋藏深度大、煤层顶板基岩厚度大、有近百米的红土与黄土隔水层,在采取一定的措施条件下,可以达到保水采煤的目的。二是做好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研究。高度认识陕北地区水资源的重要性,地下水是保持生态环境的关键,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是当务之急。研究表明,萨拉乌苏组沙层对矿井水具有非常好的净化作用,应该充分利用陕北广泛分布的沙层,加强对矿井水的重复利用。三是做好地下煤炭气化技术的储备研究。煤炭是可耗竭的资源,而且陕北大量的资源以薄煤层形式存在,许多厚煤层开采后丢弃的厚度则达1.50m,甚至更厚的煤层,它们的开采成本高,在陕北目前算是不经济的。但是,可在适当时候进行地下气化开采,不仅利用了资源,也是经济的。及早做好地下煤炭气化的技术储备,适时开展煤炭地下气化,把井下开采不经济厚度较小的煤层利用起来。同时,实现煤炭资源的洁净开采、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地面塌陷、生态环境影响。

3.注重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回采率。供水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是制约陕北煤炭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据悉,陕北一些地方煤矿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回采率不足10%,既使一些大矿,回采率也只有30%左右。因此,减少开采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煤炭产量和经济效益,也是当前陕北煤炭企业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