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宽松民主 专注有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11月,我与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22位学员一起来到美国参加为期3周的学习培训考察活动。我们利用5天的时间,分别走进了4所学校。这些学校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生专注有序的学习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室见闻
宽松。我们看到,学生在地毯上听课,姿势各异。有的坐着,有的跪着,还有的身体向后仰着。尽管学生在想要回答问题时也采用举手示意的方式,但回答问题的时候并不要求站起来,而是坐在原地就可以作答。
民主。教师在参加学生小组讨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时候,神情专注,体态自如,有的教师靠在沙发上,有的教师坐在桌角上,还有的教师单腿跪在地上。这些虽是个别的、细微的动作,但却反映出师生关系的和喈、融洽,教学氛围宽松、民主。
专注。我们看到,虽然学生的坐姿不规范,但他们听课的神情都很专注。课上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指导。在教师对某一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其他学生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自主学习。虽姿态各异,却专心致志。那些阅读基础好,或习作任务已完成的学生,可以拿着书,坐在楼道里安静地看。
我们一行十余人走进正在上课的学生教室,边看课,边听校长和翻译的介绍,我们有的人还拿相机不停地拍照。虽然如此,学生们仍或专心听讲,或自己看书提问题,并未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有序。由于学生没有课间休息,只有五分钟收拾整理东西、换教室的时间,且这五分钟不允许学生去厕所,所以学生喝水、上厕所均要在课上进行。学生如想去厕所必须先举手向老师示意,得到允许后,便从教室前面的小桌上拿起去厕所的“牌儿”自己悄悄地去厕所。从厕所回来后,他们会把“牌儿”放到指定位置,然后坐下来继续听课。
尽管学生学习表面上看很松散,但他们听讲、看书、研讨时,神情是那样专注,活动时又是那样有序。这一点让我们一同前往的几位校长既吃惊又感叹。
寻根问底
学生们专注有序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呢?当我们问及此事时,领导、教师们的回答,帮我们找到了答案。
学校要求明确具体。美国小学生5岁入学,五年级小学毕业。学生一入学,学校就对学生提出一整套明确具体的要求。例如:学校规定,学生上课说话前要先举手示意,讲话时眼睛看着对方。又如:160公立小学规定,学校每天7:40至8:10供应早餐,到校用早餐的学生需从51街进入校内等。学校不仅要对学生明确提出这些要求,而且还要发给每位家长有关的规定,让家长督促学生按学校规定去做。
教师精心备课。各学科教师都必须按学校统一的要求去教育培养学生。教师们说,要想培养学生专注学习的习惯,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精心备课。在课上,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分组,让组内同学之间相互提醒、督促。
环境的熏陶。一是校长每天要带领学生进行效忠宣誓,使学生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感。二是整个学校很安静。学生们都在静静地看书、学习和讨论。在这种校园环境中,即使有个别学生想大声吵闹,学校也没有那个氛围。
适度的惩罚。2008年,美国纽约市制定了《全市纪律和干预措施》,法案详细具体,措施规定明确。如果学生违反规定,教师要与学生谈心。若学生连续几次违反规定,学校就会按照规定,对他进行惩罚。比如:学生必须穿校服,学生如不按规定穿校服,将受到记过处分。对违背校规的学生,学校可依据规定,责令家长把孩子带回家反省。
家校教育的协调一致。学校设有家长协会。该协会的负责人负责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协调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协助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法,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等。这些学校正是通过这种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多方协调一致的教育来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反思所感
我们虽然仅参观了美国纽约的几所学校,但这几所学校所反映出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生专注有序的学习习惯,引起了我们深思。
我们的班容量大都是美国小学班容量的2倍。多种原因造成的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也是客观事实。因此,我们不可能像美国学校那样去满足学生对宽松环境的外在物质需求,但我们能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心灵环境。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用博大的爱心,宽广的胸怀,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友好地接纳每一位学生。
如何培养孩子专注有序的学习习惯呢?
学科联动,家校合作,使习惯培养持之以恒。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好习惯受益终生。但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和家长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坚持不懈。否则,学生的好习惯难以养成。
耐心细致的思想引导不可少。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学校班级容量大。教师们杂事多,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坦诚交流。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有的还自私任性。教师只有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并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再加上必要的惩罚,才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及必要的惩罚措施。目前我国多数学校使用的《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更多地是从正面教育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要求,缺少对违反规定的明确惩罚措施。学校对一些行为不良的学生,显得十分软弱与无奈。借鉴上述经验,我们认为,应该重新修订对学生行为要求的纪律规范,明确对具体违纪行为的具体处理措施,将养成教育细化为法纪责任,使学生的行为表现与他所承担的责任及后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校在严格管理学生行为方面“有法可依”。
今后,我们应在学科教师协调配合、家校统一要求、常规习惯常抓不懈等方面下大力气,使常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逐渐地形成宽松民主的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