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记得记者第一次来正乙祠看黄盈的《黄粱一梦》,古戏楼强大的气场让人一下子进入状态。而在正乙祠的前院中,刘欣然的男旦大幅照片就挂在院中。

刘欣然第一次在正乙祠演出的剧目是《梅兰芳华》,现在这部戏已经成为正乙祠的品牌。在2009年初冬雪霁的下午,刘欣然第一次来到正乙祠。之前只是听说在和平门西河沿街的胡同里有这样一个古戏楼,但完全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当我推开那扇广亮大门,听到‘吱呀呀’那一声响的瞬间,完全被惊呆了,甚至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正乙祠从外面看除了有海报,其实跟胡同里的深门大院没有太大区别,但推门进去就别有洞天,古典雅致的院落,朱漆拱顶,雕梁画栋,“愈往里走,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那句著名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句”。

第一次来过之后,刘欣然对正乙祠就有了归属感,之后连续在《梅兰芳华》、《凤戏游龙》、《曹七巧》等剧中担任主演,并且成为这里惟一签约的演员。在这里演戏,刘欣然就像在足球中踢主场的感觉一样——提气、爽。在这个见证着京剧表演艺术从诞生、发展到辉煌的整个历程的地方,许多名角儿往来好戏连台,谭鑫培、王瑶卿、梅兰芳、余叔岩、程砚秋等众多梨园界前辈都曾在此登台献艺。“所以当我迈着台步走上舞台的那一刻,心里是坦然和踏实的,因为你会感觉有大师在为你把场。”

今年九月,正乙祠迎来了自己三百岁的生日,虽然现在戏曲得到了社会上的关注,但整个正乙祠的团队,包括刘欣然都思考怎么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戏楼,坐上一坐,听上一曲,让正乙祠既符合“最古老戏楼”身份,又丰富演出。创新,是老戏楼再次受到关注的原因。比如《凤戏游龙》就是正乙祠首创以“新观念京剧”为概念的剧目。故事取材于传统京剧《梅妃》与《游龙戏凤》,其将上述两大京剧名篇进行巧妙剪接架构,以时下最流行的“穿越”为主线,精心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恋”。除了自有的驻场演出项目之外,每年还会举办两次戏剧、戏曲演出季,挑选符合正乙祠的气质和环境的剧目,让这座古戏楼“活”起来。

不仅如此,正乙祠还带领起了古琴热,刘欣然也在其中配唱《阳关三叠》和《胡笳十八拍》两首古曲。有一次当刘欣然唱完《阳关三叠》后,主持人即兴地加了一段台词说:“三十岁的刘欣然在三百年的戏楼里,吟唱着一千多年前的《阳关三叠》,追随着三千年历史的古琴声。”这种文化叠加的感动让他一下子湿润了眼。

如梦戏剧,放在正乙祠中也变得真实,就像戏台两侧朱漆柱上挂着的那一副对联:“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一个独特的场地:

正乙祠的舞台是不带电声的,上下三层,台面上算是“人间”,楼上的部分属于“天堂”,戏台下方中空的部分属于“地狱”。

在主舞台的右侧,正乙祠还增添了一个花道。这可能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小剧场舞台设计中是独一份的。这是一种类似演唱会延伸台的设计,是零距离的观演模式,演员在花道上表演,水袖有时都可以触碰到观众的鼻尖上。

1881年(光绪七年),梅巧玲携“四喜班”在正乙祠演出;1919年(民国七年)余叔岩在正乙祠为母亲祝寿办堂会,梅兰芳反串吕布在此登台献艺……所以正乙祠打造了梅兰芳蜡像,还原梅大师盛年原貌,并展出梅兰芳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