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训练体系的结构协调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训练体系的结构协调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现场调查法对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计划体系中具有的共性训练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挖掘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特征和制胜规律,为推动我国速度滑冰项目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短距离;速度滑冰;结构协调

中图分类号:G8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1-0118-03

本研究从优秀运动员的成功训练经验中提炼和总结共性规律,挖掘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特征和制胜规律,为推动我国速度滑冰项目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也对其它短距离速度小项目的发展起到了互相借鉴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以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队近三年的训练计划安排为对象进行研究。2)以一般训练学专家、速度滑冰项目管理人员、速度滑冰项目专家、速度滑冰一线的科研人员和教练员为主要调查和访问的对象。3)对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界定为达到速度滑冰500 m、1000 m或短距离全能国际级健将以上水平的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对国内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的科研人员。教练员、优秀运动员进行调查访问,主要集中在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周期安排、负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国内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的科研人员。教练员、优秀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内容结构特征、赛前安排、周期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1.2.3 现场调查法 通过对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国家青年集训队奥运会年和奥运会后第一年的训练进行跟踪调查。现场收集我国优秀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运动员训练的一手材料、并与科研测试组的测试结果进行综合的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现代系统科学还告诉我们:协调之所以成为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在于它促使各子系统之间耦合,产生相干效应,这种相干效应是一种整体效应,它使系统各游离独立的子系统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相互连结、相互促进,从而产生新的质,形成新的结构。运动训练的成败、系统的性质及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该系统各要素的质量和这些要素之间的结构协调。从训练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中可以总结出,训练系统中各子系统处于协调的结构下会促进训练的发展,不协调的结构下则会推迟、甚至阻碍训练系统的发展。训练系统的结构协调大致可包括空间结构协调、次序结构协调和层次结构协调。

2.1 空间结构协调特征 系统的空间结构协调是指系统中组成要素的大小、规模、形状、规格、形式、方向等在空间排列上必须相互匹配、相互吻合。这种相互匹配或相互吻合不仅决定了由这些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结构的高度有序性和最优性。同时也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2.1.1 恢复性训练与全年训练安排的空间结构协调特征恢复性训练是现代训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全年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恢复训练在训练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不同的,表1是我国两组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恢复性训练的周数和与全年训练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虽然两组运动员在安排上有一些差异,但是趋势非常明显,恢复训练周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4%和36%,说明恢复性训练在现代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1.2 比赛安排的空间结构协调特征 目前,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数量和密度都很大。在奥运会年,国内和世界的重要比赛共有14次,奥运会后的第1年共有比赛15次,在这些比赛中,有的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是次重要的,运动员要根据具体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安排比赛次数。另一个方面,运动员参加比赛是一个综合因素,要受到参赛名额、经费、审批签证等多方面的限制,也应从多个方面来看待和认识比赛。从表2中可以看出,准备第1年的参赛次数要普遍多于奥运会年,运动员的参赛次数每年在8~10次。占可参加所有比赛的55%~70%。

图2和图3中以3名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准备第1年中的比赛为例,对运动员参加的比赛数量和密度进行分析。运动员的两个比赛高峰期中,比赛期2中的亚洲比赛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比赛,在此次比赛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运动员没有参加世界比赛。从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情况可以看出。运动员对于每年的比赛安排也是有一定选择,根据主要比赛的需要来安排全年训练的比例和形式。

2.2 次序结构协调特征

2.2.1 冰上和陆上训练内容次序的结构协调特征 速度滑冰运动员进入冰期后,训练都是由冰上和陆上两个方面进行安排的,训练的重点从陆上也移到了冰上,陆上训练逐步从主要内容退居到次要内容,训练的次序上也发生变化。从训练的时间上看冰上训练占有主要位置,训练内容的搭配上也由冰上的训练内容的变化来引导陆上训练的调整。

2.2.2 运动素质训练次序的结构协调特征 速度、力量和耐力是运动能力的三大主要素质,对于竞技体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有效整合是提高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训练中,各种不同的训练手段可以相互交织组成一堂训练课并发展多种素质。通常,速度训练内容需要放在训练的前面或主要位置,每周进行的次数也不宜过多;力量和耐力课安排比较容易搭配,同一肌肉群的力量训练不超过三次。

2.2.3 赛前准备活动内容次序的结构协调特征 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的准备活动时间是比较长的,一般需要2~3h。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和比赛项目要求可对具体内容的多少进行调整,但是,所有运动员都要进行3次活动,重点主要是第二次和第三次。

2.3 层次结构协调特征

2.3.1 自然周负荷强度层次结构协调特征 目前,很多教练员都很重视自然周的训练,不同数量的自然周构成了基本周期和训练阶段,在一个自然周中,训练的强度变化也是不同,图4中将优秀短距离运动员各个阶段中典型自然周的负荷变化特点进行归纳,发现在每个自然周中都有一个或两个调整日,并且很清楚可以看出两个强度高峰。调整日在星期三至星期五都有出现,星期四为最普遍,除比赛期外,星期日也是调整日。教练员还认为,每个星期一一般不进行较高强度的训练内容。一般安排以调动机体适应能力的训练为主。

2.3.2 热身赛的层次结构协调特征 热身赛是目前教练员普遍采用的培养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方法,它的主要功能是刺激运动员的机体从准备状态过渡到比赛状态,在重大比赛前进入最佳竞技状态阶段。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短距离运动员调查结果显示,热身赛的最佳时间是赛前7~20d,同一名运动员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比赛安排及不同身体状态下会选择不同的日期,但是一般不能少于7d多于20d。

3 结论

1)恢复性训练已经成为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两组国家集训队训练计划进行统计,发现恢复训练周的比例分别占到全部训练周的34%和36%,说明恢复性训练在现代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2)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参赛次数和参赛时机的选择是训练计划制定的重要因素,竞赛因素的安排已经成为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根据优秀运动员训练中各种素质训练次序关系特征发现,在非冰期训练课中,可遵循速度素质在其他训练内容前、力量素质在耐力素质前的原则,冰期和非冰期的高强度速度训练一般不在自然周的周一进行,每周不超过3次。

4)通过统计发现,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和创造最好成绩比赛前的热身赛日期为7~20d,多于或少于这个范围不会对比赛产生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