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尿病人的中西医护理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尿病人的中西医护理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01-0075-03

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它是一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的、慢性的、终身性的疾病,治疗需长期进行,除药物治疗外还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糖尿病的自我监测以及药膳治疗并举的护理措施。为了使患者更有效的配合治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糖尿病人的中西医护理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2年2月~2005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人984例,其中81.7%为中老年患者,辨证分型:脾肾精亏、血气不足型123例,气阴两虚、气化失常型138例,阴虚燥热、气机郁滞型221例,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型502例。疗程1~3个月不等,好转967例,有效率97.3%。

1.2典型病例患者,女,54岁,工人,2003年5月20日入院,患者体型肥胖,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咽干、小便频多、混浊如膏或尿甜,体重减轻,遂到医院检查,查空腹血糖14 mmol/l,尿糖4+,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病情时有波动。因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加重,由家人急送医院救治。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不振,表情痛苦,测血压150/98 mm Hg,空腹血糖12 mmol/l,尿糖2+。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辨证分析:患者,女,54岁,体型肥胖,症状有:舌红、咽干、小便频多、混浊如膏、疲乏无力等症状,查空腹血糖12 mmol/l,尿糖2+。可诊断为中医消渴病。肾虚无以约束小便,故尿量频多;肾失固摄,水谷精微下注,故小便混浊如膏,有甜味。口干舌燥,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中医诊断:消渴症(肾阴亏虚),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治法:滋阴补肾、润燥止渴、 对症处理。

2结果

经中西医治疗护理1个月,咽干、尿频浑浊、疲乏无力等症状消失,空腹血糖6.1mmol/l。出院回家休养。

3护理

3.1情志护理情志护理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利于疾病的康复。作为护士要耐心疏导、多给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向病人说明通过积极治疗和自我管理,合理的生活起居配合饮食,体能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对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效果。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鼓励家属消除其心理障碍,帮助并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劝导病人既不要因一时的病情变化而加重心理负担,忧心忡忡,也不能因为病情暂时稳定而抱轻视态度,这两种情况都很容易造成病情反复或加剧,要面对现实,树立坚强的生活信念和战胜疾病的主动意识,同时以和善可亲的举止调节医护环境与气氛,稳定患者情绪,运用言语开导法、静志安神法、情感关心法引导其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清除所有可能引发和加重消渴病过激情志因素,通过心理调适,始终保持恬淡的情志状态,做到安谧和静、舒畅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无疑有利于本病的康复。

3.2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患者长期稳定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发生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之一。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病因病情施以合理的饮食,在每天总热量控制的情况下,采用辨证论食疗法,选择相宜的食品,并结合食物性味归经,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才有益于健康,控制食量应因人因症而宜,勿太过或不足,饮食中热量供给一定要充足,总热量的全日分配需根据病情恰当安排,食谱应多样化、家庭化,既经常变动,又不复杂,能满足患者肌体需要。中医认为此病人为肾阴亏虚,以补肾为主,主食可用猪腰粥、花生猪骨汤、瘦肉小米粥以及甲鱼、龟、胎盘、牛羊脊髓等补肾填精之品,也可用枸杞子泡水代茶以滋补肾阴,山药为三焦平补之品,上补肺可益气生津止渴,中补脾胃以促运化水谷精微,下补肾可缩小便而治腰困乏力,实为各种消渴患者食用之佳品,可长期食用,注意并实地进行指导病人有计划地更换食品,教会病人一些食品交换法,以免患者感到进食单调乏味。

3.3运动指导通过适当运动,可使经络通畅,关节滑利,气血营卫调和,增强心脏功能,减轻体重,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糖的氧化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还可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我们教会患者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等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能运动,以及运动时间、频率、强度,避免过度劳累,教会患者掌握运动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活动量要适宜,以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为宜。开始运动量要小,以后逐渐增加;通常饭后30 min进行,每日1次,每次至少30 min,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根据患者的病情、喜好选择运动方式和方法。由于此患者无其他爱好,故向其推荐二种常用的运动方式:散步和慢跑。有护士或家人陪伴,鼓励她与其他病友一起运动;同时告诫她运动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忌空腹进行。为防止低血糖发生,指导患者每次运动要带少量食物或糖果,让患者自己掌握纠正低血糖症状。

3.4皮肤护理糖尿病人由于长期受高血糖状态的影响及血管神经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引起气血运行障碍,特别容易引起皮肤感染,且一旦出现就会迅速扩散和蔓延,不易愈合,也使血糖难以控制,极易诱发酮症酸中毒。针对此病人采取以下护理措施: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更换内衣,宜穿柔软、舒适、本色的线衣裤,内衣裤应经常换洗,用透气性好的棉布织品为宜;保持外阴清洁,衣裤宜宽松,透气性好。指导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及早发现和治疗局部损伤和感染,防止皮肤烫伤,冬季保暖应注意暖水袋水温不超过50 ℃,以免烫伤不易察觉,指导病人每天清洁后在局部涂抹润肤膏并按摩,以促使气血运行通畅,保持局部良好的血液循环。

3.5足部护理糖尿病人气血运行障碍或已有神经病变,易导致足趾的感染,向病人宣传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及其如何预防,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措施包括每日进行足部皮肤的清洗和按摩,督促病人每晚宜用30~50 ℃的温水泡脚,勿用碱性大的肥皂,洗后用柔软而吸水性强的毛巾擦脚,避免损伤皮肤,檫干后用爽脚粉涂于趾间。如脚汗过多可扑无香味的滑石粉。严禁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可粘贴不透气的胶布,及时修剪趾甲,穿软皮低跟鞋,使趾有活动余地,不宜过宽或过窄;鞋的质量应柔软,保持通气;穿鞋前,应检查有无碎屑等杂物,以防扎伤。在第一天穿新鞋时只穿0.5 h,之后每天增加1 h,穿厚棉的、温暖的、宽松的袜子。

3.6口服降糖药物护理糖尿病病人需长期口服药物,应经常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以免影响疗效。准确执行医嘱,严格掌握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应用,在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或中药气功疗法综合治疗外,对于此病人还注意观察药物作用时间或次数,如在饭后2 h测定血糖,可了解所进食物种类或食量对血糖的影响;早餐前测定的血糖,可反映夜间血糖控制的情况。尿酮测试采用酮体试纸法,当血糖超过13.9 mmol/l,或感冒身体不适时自测尿酮体,要特别注意有无出冷汗、饥饿感、乏力、头痛、心悸、手足震颤、恶心及精神异常等低血糖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口服糖块、糖水或糖类食品。

3.7生活起居护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极为密切,故在治疗及康复期间,环境和起居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疗效。一个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整洁安静的生活环境(室温18~20 ℃,湿度50%~60%),加之医务人员温馨的微笑,一定会使患者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关心体贴患者,经常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用药的反应,并做好记录,指导要掌握好服汤药的方法与时间。一般汤剂宜温服,饭前、后1小时服为宜,并观察疗效及反应;对于住院老年病人,失眠是一个常见问题,睡眠不足会导致血糖的进一步升高,本病属心神病变,应特别注意精神调理,消除紧张与顾虑情绪,这也是治疗失眠症的基础。同时根据老年睡眠的特点,创造避光安静的睡眠环境,督促患者白天尽量少睡,做一些适当的运动,晚餐后少进水,以免夜尿影响睡眠,忌兴奋刺激之品;不看刺激性书刊、电视,并可用桑葚适量加冰糖少许煮水频服,可补肾阴不足;避免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以免引起消化道不适而影响睡眠;其次,教育患者要正确认识睡眠与失眠,还应设法消除一切嘈杂之声,并采取一些改善睡眠的非药物措施,注意情志方面的调摄,还可配合练气功或针炙,入睡前用温水泡脚按摩涌泉穴等,以达到静睡的目的。

3.8并发症的护理糖尿病人常见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神经障碍、糖尿病足等。所以,通过观察病情,对病人的细微变化和新的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报告医生予以相应处理,告知其正确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学会观察三多一少症状,注意体重、纳食、小便及神志、气味、面色的变化,头晕、烦躁时,应立即送验血尿标本,如有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加快、加深、呼气呈烂苹果味,脱水等症状,血尿糖及酮体测定是阳性,宜按酮症酸中毒抢救护理,对用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的病人,应告知其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病情自我监测方法及监测指标。与病人一起制订更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血糖的平稳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对于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尿病人,还要坚持监测血压、血脂,此外,对眼睛、肾脏、神经、心血管、脑循环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掌握病情变化,适时用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3.9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需要对不同层次的糖尿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当患者病情稳定,血糖及并发症得到较好控制后可以出院。因此住院病人出院前做好详细的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我们指导其出院后注意休息,减少体力劳动,但要适当运动,如太极、五禽戏等,避风寒,调畅情志,忌吃辛热煎炸,肥甘滋腻之品,自觉做到饮食控制,学会自测尿糖方法,有助于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坚持按时服药,预防感染和感冒,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注意劳逸结合;同时也要定时去医院做血脂、血糖和肾功能的检测,以便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病情,及时调整治疗,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水平;我们给患者发送一张卡片,注明姓名、病名、住址、所在单位、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号码等,嘱其随身携带,以备发生意外时便于救治,并嘱患者如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诊。

糖尿病作为一种当今世界流行病,其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本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阴虚燥热,可变生多症。如肺失滋润,可并发肺痨;肝肾精血不足,可并发内障。雀目、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热灼津液成痰,痰阻经路,发为中风,阴损及阳、脾肾衰败者,可发为水肿;阴虚阳浮的,可见面红头痛,烦躁,呕恶,唇舌干红等,最后可因阴竭阳亡而致昏厥,脉微细欲绝等危象。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在配合治疗的同时,耐心地教会他(她)们防病治病的能力,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对患者的生活、饮食、起居有指导作用,是促使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参 考 文 献

[1] 王大海,施耀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8):445

[2] 刘晓明,刘宏,张秀丽,等.糖尿病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2):58

[3] 吴玲.糖尿病中医护理体会[J].河南中医,2004,1(24):88

[4] 吕青,朱喜梅,王欣.关于糖尿病的中医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4,(20):159

[5] 施成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2):188

[6] 钱学群.糖尿病各阶段的中医护理述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2):187

[7] 万萍.糖尿病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3):284

(收稿日期:200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