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企业培训体系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企业培训体系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核心地位更加凸显,从而使开发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显得日渐重要。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是企业培训取得成效的关键,也日渐受到企业的重视,成为时下企业感兴趣而且谈论较多的话题。然而,对于什么是培训体系这个最基本概念的认识却差别很大,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五花八门,这对培训体系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都是不利的。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综合各种看法,提出关于培训体系的浅见,与同行商榷。

一、目前对培训体系这一概念认识现状

目前,关于培训体系谈论很多,但定义较乱且不够严谨,五花入门、莫衷一是、标准不一。有的把培训中某一方面的工作如培训项目流程体系作为培训体系:有的把培训组织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效果本不属一个层级的内容并列合称为培训体系;有的把围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所建立的员工培训制度视为培训体系等等,显得比较混乱。以上情况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它反映了在当前培训得到了更多关注,地位正不断提高形势下,国内企业培训管理的层次不断提高,深度进一步加强,研究进一步深入,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培训体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大家对其比较陌生,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从事企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对此要有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关于培训体系认识和研究方面已取得的成绩,也应正视共存在的问题,尤其要对其定义的混乱所带来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从目前来看,培训体系作为一个基本概念,定义不准确、不统一造成的最大危害是将在一段时间内造成认识的误区和实践上的混乱,进而给企业带来决策的失误和经济上的损失。

二、目前关于培训体系的主要定义及其不足

从各种有关文章中归纳起来,关于培训体系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观点是“项目论”,认为培训体系是指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的策划、培训的实施和评估过程,即把培训项目运作过程视为培训体系。第二种观点为“软硬件论”,认为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软件和硬件,所谓“软件”,指培训需求调查、课程的设置、老师的选择以及课程的评估等管理过程,而硬件则指伴随以上流程每个环节所涉及到的培训场地、设施、机构等要素。还有一种为“大系统观”,认为“培训体系由组织体系、课程体系、讲师体系、支撑体系组成。”

以上三个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又都有失偏颇。第一种定义合理部分在于关注了培训中最核心的部分一一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运营,而且,从培训的实施来看,它本身是个完整的过程,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构成一个体系。但它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将培训体系定位过低、过窄,犯了以偏盖全,以局部代替整体的毛病。这是因为,虽然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是培训工作的关键,但并非是培训的全部。而且,没有规范健全的组织机构、稳定的教师队伍和课程体系等所支撑的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也必然是难以保证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培训项目运营只能是培训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最多是狭义的培训体系。第二种定义以培训运作为主线,把所涉及到的元素以软硬件来分开,范围比第一种观点更广,但它依然是缺失的,始终摆脱不了和第一种观点类似的定位低,以偏盖全的不足。第三种观点比较成熟,它从管理的较高层面审视培训体系问题并对培训体系定义,其立足点是正确的,定位也是比较适当的,得出的结论也是最接近的。但其弱点是不完整,它没有把培训中最关键的部分即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体系单独列入其中。

三、如何正确理解培训体系的概念

所谓体系,应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是完整的,各部分是连贯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管理和实施培训的全部,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的系统。它不仅要包括培训的组织机构,项目运作,还包括培训讲师队伍建设、培训课程建设、管理制度等。因此,笔者认为:培训体系是指完成培训管理及其实施的全部系统内容,它至少包括培训组织体系、培训项目运营实施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教师体系、培训管理体系或制度体系等五个子系统。其中,培训组织体系是培训的基础,是实现培训工作的载体,它包括培训的组织机构、人员、组织流程、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培训项目运营实施体系指从需求调查到项目策划再到组织实施最后进行评估的流程(监控贯穿始终);培训讲师体系即是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培训课程体系是符合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按专业有机分类各种基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培训管理体系是培训体系长期有效运转的保证,它由众多的制度构成,包括各种学习制度、考评制度、激励办法等。以上各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支持、联系密切、缺一不可,构成培训体系的全部框架,是为完整意义上的培训体系。

从微观和宏观的不同层面考察,培训体系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培训体系是指每个具体的培训项目整个实施过程,实为培训项目实施体系,其所针对的是每次具体的培训流程,是每期培训要做的;广义的培训体系为培训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它所涵盖的是整个培训的组织运营机制,是管理的需要。狭义的培训体系是广义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一个子系统,是最关键的部分。但无论广义还是狭义,两者毕竟内涵和外延都不同,在名称上也应有所区分,不能混为一谈,应规范地将广义和狭义的培训体系分别称为培训体系和培训项目运营体系。

企业只有在这一培训体系的概念下认识和谋划培训工作,才有可能找到自身问题的症结和出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现代企业建立培训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训体系是将培训各环节、各部分有机连接的系统,是实现培训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基础。它的建立和完善对做好企业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培训体系的建立将使责任更加明确,分工更加合理,加之有各部门的横向配合,将大大减少协调成本,使培训更加通畅,有利于提高培训工作运行效率。

二是严格按照培训体系要求和流程运作,有利于克服培训的随意性,规范和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

三是有利于对培训进行整体规划,并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进行设计,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激励员工为银行长期服务,促进培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除了具有以上作用外,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是赢得竞争的需要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源。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带动下,国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提升很快,外资企业也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从而使企业之间为有限市场份额展开的人才、技术争夺战越来越激烈。企业要赢得竞争,就必须培养打造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而良好的培训体系所具有的培养开发和激励功能则是现代企业吸引、留住、开发优秀人才的有效手段,能够促使一批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也有利于培养一流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二)是成功实现变革的需要

当前,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都处于重要的变革时期。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产权、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员工在很短时间内掌握并熟练运用,才能保证完成变革,另一方面,变革是从机制到理念的巨大改变,也将触及员工的根本利益,使员工的心态发生变化,需要加以正确引导来凝聚人心支持变革。为此,培训就必须实现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到现代的指导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诱导、启发、挖掘员工创新能力的转变。通过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则不仅能够发挥其高效组织体系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培训,为及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大量而繁重培训任务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保证各项业务的正常推进;而且,它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和凝聚员工,这对变革中的企业是极为有利并无法替代的。

(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只有建立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培训负责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其任务就是提高现有人员素质,达到造就一批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对应的优良员工队伍的目标。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它连接着人员的招聘和使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也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培训管理层次,实现高效管理,使培训更加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并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

五、国内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很多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不系统、不完整、不规范、不合理的现状。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培训组织体系不完备

具体表现在: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培训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缺乏来自横向的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培训工作成了培训一个部门的事,使培训与业务相对脱节,培训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企业以要求代替制度,培训管理制度缺失却陈旧,使培训管理缺乏有效的刚性约束,培训工作缺乏权威性,导致一些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要求得不到贯彻。

(三)培训运作不规范

没有按照培训的流程进行运作,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效果评估,把培训的实施简化为发通知、接送学员、安排食宿等基本服务工作上,使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难以保证。

(四)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受企业改制或企业资金实力和规模的影响,很多企业没有固定的专职教师队伍,而兼职教师也多是从企业内部临时抽来的业务人员,或是从外部临时聘用的,使得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个不确定性则意味着企业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的成本风险。

(五)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没有对培训课程进行梳理和打造,缺乏可供企业内部选择的固定的精品课程,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

以上问题的存在,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加强培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六、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现状决定了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重在优化和整合培训资源,使之系统化、完整化、规范化和合理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系统化即要求培训体系各子系统之间要符合培训规律,有内在逻辑性;完整性即要求培训体系各组成部分及其内部各要素要完整,不缺失;规范化即要求培训体系各部分内容要按照现代企业要求进行规范;合理化即要体现企业的实际需要。

(一)完善培训组织体系,强化培训的组织领导

完善的培训组织体系是培训有效实施的组织保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就必须要构建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体系,从而使培训组织管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培训”工作机制。首先要按照管理层次建立纵向的培训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从事培训管理协调工作。其次,要在其他部门设培训联系人,配合本级培训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培训,建立横向联系机制,使培训组织机构不局限于培训专业机构及人员系统,而是将其扩展、辐射和渗透到各相关部门及其员工(有学校的当然还包括学校)。同时,明确各单位、部门、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和议事制度,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培训的制度管理

用制度进行管理是简约的管理方式,能够使管理更加明确,也更有约束力,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培训管理上,应该把日常涉及到的管理内容尽可能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首先应该制定各级培训学习制度(包括不同群体的培训制度,如新员工、管理层、后备人才、青年员工等),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对象、要求等,其次,还要建立培训班的管理考核制度,对培训的组织者、接受者进行必要的约束;最后,必须建立对学员、培训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激励制度,根据其完成培训任务中的表现奖优罚劣,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建立关于经费管理、考勤等基本支持保障制度。

(三)规范培训项目运作流程,强化培训项目质量控制

要按照培训需求调查――培

训策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的流程对培训班进行规范运作,通过设置项目经理对全过程进行监控保证每一环节实施到位。

(四)培训教师体系的建立

教师是整个培训的核心,其授课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培训质量的好坏。建立教师体系首先要做好教师的选拔和聘任工作,教师的来源应该以内部兼职教师为主,要将兼职教师划分等级,从专业知识、组织能力、教学效果及表达能力等方面设定不同的标准,通过试讲、查阅资料等方式选拔企业内部讲师,对其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后,将其纳入内部兼职教师库;外部兼职教师的选拔聘用主要根据需要进行临时聘用,但企业必须掌握一些基本信息,在聘用时进行参考。其次,做好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对内部兼职教师,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帮助讲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制订《讲师资格认证制度》,对他们实施动态考核认定。对外部兼职教师则要通过事先的协议约定、授课间的监督及课后评估来加以控制。最后,要对兼职教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确定内部兼职教师是否续聘、低聘或高聘。

(五)课程体系建设

培训课程设置是将相对固定的课程提炼建立课程库,随取随用。根据培训课程的运用范围将培训课程分为普及型、基础型和提高型三类。普及型培训是适用企业多数员工的课程,如职业道德、礼仪、企业文化、企业政策、企业相关制度、企业发展历史等。员工人职培训课程即属普及性培训;基础性课程主要用于基础性培训。是从事各类各级岗位需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岗位调动、职位晋升、绩效考核反应知识、技能有欠缺者需加强此类课程培训。管理技能的培训当属此类,提高性培训课程是根据科技、管理等发展动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竞争战略做出培训分析,这类培训是保证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要做好这项工作,在企业中必须建立起以员工职业化为目标的分层分类员工培训规划,明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这些课程要有相对固定教师和讲义,否则,一切将成为空谈。

当然,培训体系是个涉及多方面关系的系统工程,并且由于许多企业过去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决定了完善培训体系是个渐进的过程。各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培训体系建设,加大培训资本投入,根据自身实际,对照培训体系要求,拾遗补缺,尽快建立起适应本企业需要的培训体系。一个企业一旦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后,它从中长期受益将是毋庸质疑的。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