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bim的定义
BIM全称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期中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应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BIM的作用
可视化作用。项目设计、建造、运营等整个建设过程可视,方便进行更好的沟通、讨论与决策。
协调性。各专业项目信息出现“不兼容”现象,使用有效BIM软件协调流程进行协调综合,减少不合理变更方案或问题变更方案。
3、模拟性。能够实现3D工况展示、4D虚拟建造、能效、日照和热能传导等的模拟。
4、优化性: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能对项目进行可能的优化处理。
可出图性。建筑设计图+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综合设计施工图。
BIM的应用领域
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价值
BIM完善了整个建筑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环节,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BIM将引起行业行为模式的系列的变革。
1)市场的优胜劣汰将产生一批已经掌握BIM并能够有效提供整合解决方案的公司,它们基于以往成功经验来参与竞争,赢得新的工程 ;
2)尽管当前BIM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具备创新意识的公司正将其应用于大土木的工程项目中;
3)业主能够更早地了解成本、进度计划以及质量;
4)新的承包方式将出现,以支持一体化项目交付;
5)BIM应用将有力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
6)随着更加完备的建筑信息模型融入现有业务,一种全新内置式高性能数据仪在不久即可用于建筑系统及产品。
BIM在勘察设计阶段的应用分析
设计方案论证。设计方案比选与优化,提出性能、品质最优的方案。
设计建模。三维模型展示与漫游体验,很直观;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协同建模;参数化建模技术实现一处修改,相关联内容智能变更;避免错、漏、碰、缺发生。
能耗分析。通过IFC或gbxml格式输出能耗分析模型;对建筑能耗进行计算、评估,进而开展能耗性能优化;能耗分析结果存储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台中,便于后续应用。
结构分析。通过IFC或Structure ModelCenter数据计算模型;开展抗震、抗风、抗火等结构性能设计; 结构计算结果存储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台中,便于后续应用。
光照分析。建筑、小区日照性能分析;室内光源、采光、景观可视度分析;光照计算结果存储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台中、便于后续应用。
设备分析。管道、通风、负荷等机电设计中的计算分析模型输出;冷、热负荷计算分析;舒适度模拟;气流组织模拟;设备分析结果存储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台中,便于后续应用;
7)绿色评估。通过IFC或gbxml格式输出绿色评估模型;建筑绿色性能分析,其中包括:规划设计方案分析与优化;节能设计与数据分析;建筑遮阳与太阳能利用;建筑采光与照明分析;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分析;建筑室外绿化环境分析;建筑小区雨水采集和利用;
8)工程量统计。BIM模型输出土建、设备统计报表;输出工程量统计,与概预算专业软件集成计算;概预算分析结果存储在BIM模型或信息管理平台中,便于后续应用;
其他性能分析。建筑表面参数化设计;建筑曲面幕墙参数化分格、优化与统计;
管线综合。各专业模型碰撞检测,提前发现错、漏、碰、缺等问题,减少施工中的返工和浪费。
规范验证。BIM模型与规范、经验相结合,实现智能化的设计,减少错误,提高设计便利性和效率。
12)设计文件编制。从BIM模型中出版二维图纸、计算书、统计表单,特别是详图和表达,可以提高施工图的出图效率,并能有效减少二维施工图中的错误。
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
支撑施工投标的BIM应用。3D施工工况展示;4D虚拟建造。
支撑施工管理和工艺改进的单项功能BIM应用。设计图纸审查和深化设计; 4D虚拟建造,工程可建性模拟(样板对象);基于BIM的可视化技术讨论和简单协同; 施工方案论证、优化、展示以及技术交底; 工程量自动计算; 消除现场施工过程干扰或施工工艺冲突;施工场地科学布置和管理; 有助于构配件预制生产、加工及安装。
支撑项目、企业和行业管理集成与提升的综合BIM应。4D计划管理和进度监控;施工方案验证和优化;施工资源管理和协调;施工预算和成本核算;质量安全管理;绿色施工;总承包、分包管理协同工作平台;施工企业服务功能和质量的拓展、提升。
支撑基于模型的工程档案数字化和项目运维的BIM应用。施工资料数字化管理;工程数字化交付、验收和竣工资料数字化归档; 业主项目运维服务;
四、结束语
BIM技术有力地支持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减少建筑工程“错、缺、漏、碰”现象的发生,从而可以减少建筑全生命期的浪费,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