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堂提问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若干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它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探求各类文章的精妙,但是,当我们深入探究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就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方面,原来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满堂训”演变成当下的“满堂问”,课堂教学变成了“问答教学”,把“问答教学”标示为“对话教学”;另一方面,提问没有发挥它在教学对话中的应有功能,教学对话充斥着假问题和无效问题,这些现象都导致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用意和价值的流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提问的思考,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使他们受到启发并思考,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把握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呢?

一、提问目的要有针对性

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随意的,这样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学生精力,偏离教学轨道,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富有实效的问题设计,要求教师有明确的针对性。

1.问题设计必须指向教学的三维目标。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语文课程的特定目的和功能出发,设计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相适应的教学问题,以体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所起的指引作用。

2.问题设计要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文本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词句。这些内容往往可以带动学生对其他内容乃至整个文本内容的理解,以便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如教《故乡》一课,抓住这篇文章的重点句(文眼)“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弄清楚作者“不留恋”的原因,就能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带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提问内容要有适度性

1.教师提问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太简单,停留在学生现有心理认知水平上,就无法激起他们的兴趣,无法引起认知冲突;如果所提问题太难,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差距太大,他们通过努力不能跨越这一差距,便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所提问题要与提问对象的思维特征相匹配,问题应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即问题要高于或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其难易应处在学生的潜在发展区之内,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跳一跳”就可“摘到桃”。

2.教师提问的数量要适当。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讲究一定的频度和密度。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厌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这种弱效的课堂提问的本质仍是一方强烈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如果提问过少过疏,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则使课堂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因此,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与否,另一关键是教师应设计好问题的密度和频度。一节课解决三至四个难度和密度适当、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宜。

3.题要有一定的“解答距”。“所谓解答距,就是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让思想的‘轨迹’有一段‘距离’。”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解答距”,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先问一些比较易懂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高峰,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面前,于是登山的兴趣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泼了。”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在安排问题的难易度上下工夫,做到由易到难、步步设梯,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爬梯”。如在教授《变色龙》一文时,我常常设计三个由易到难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阅读全文,思考文章叙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第二个问题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小猎狗咬人事件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三个问题是“根据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变化,请你说一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安排之后,就符合学生的理解思维了。

三、问题表述要有明确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表达上要正确鲜明,没有逻辑错误,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教师问的是什么,避免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提出的问题更不能是个病句,否则也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例如一位教师教授《乡愁》,当学生朗读课文第二、第三节后,该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这里好像有点问题,哪里有问题?”学生一片沉默,无人回答,于是该教师继续说道:“这里好像应该这样读的吧……”课后评课时,同组教师都觉得当学生读得不准确时,教师要立即进行纠正,要明确告诉学生是什么地方不对:是内容上的问题,还是读法上的问题。如果笼统地说有问题,学生并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思考。

四、提问对象要有兼顾性

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所提问题往往只让少数优秀学生回答,另外一些学生却很少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甚至很少被教师关注。这些学生没有真正融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最终成为课堂的“边缘人”。而新课程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教师提问时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应尽可能面向全体,选择有利时机,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水平的问题,做到因人而异。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的基础作为设计问题难度的基准,中等偏下的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将其认定为中等难度题,合理分配整堂课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的比例,照顾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课堂上都有话可说,都有在“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可答,让所有的学生课堂上都感受到思维的乐趣,拥有成功的体验。

五、学生回答要有评价性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按照现代系统科学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调控的工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输出的大量反馈信息来调控教学活动,学生也要根据教师调控的结果做新的反应,以保证教学活动的信息传输取得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课堂提问的评价,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调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只是例行公事地让学生坐下,显然会令学生失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回答问题的愿望。倘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生硬地否定或粗暴地批评,更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乃至精心实施评点学生回答这个环节,不可敷衍了事。

具体来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首先应当遵循“肯定为主”的原则。学生回答正确,应当表扬;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要生硬地说他“答错了”,而应当委婉地表达。例如,可以说“他的回答比较独特,谁还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也可以说“他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谁还能帮他补充一下”。其次,评价时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个性也不相同,所以,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难度是不同的。教师提问的时候要注意因材施教,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某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确实很艰难地才得出答案,教师就该大力表扬,肯定其在思考时付出的努力;而对于优秀学生,教师不可褒奖太多,防止他们骄傲自满,但可以在言语中流露出赞扬之意:“我想你应该考虑更全面更深刻些”,“你回答得不错,希望你在语言方面再精炼一些”。有的学生胆小,如果有勇气举手发言,教师应充分肯定其突破自我的勇气,回答得好就要大力表扬,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信心。

参考资料:

1.陈传钟《谈提问的艺术》,《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2期。

2.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