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都是隐者成洪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都是隐者成洪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琉璃厂百年老店茹古斋内,安然有神地坐着一位来自山东菏泽的青年书法家。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书写着,书写着飘逝的青春,书写着人生的百味,将人生的酸甜苦辣诉诸笔端。

每天至少练字8小时,雷打不动。从下定决心做一名职业书法家那天起,成洪良便心甘情愿地复制着这样的生活,在枯燥无味的十几年如一日的重复中,不断感悟、成长、否定……不以为苦,乐在其中。在繁华喧闹的北京城,他像一名隐士,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默默地追寻着自己的心灵。

难以割舍的兴趣

成洪良的爷爷是一位革命军人,参加过抗战,立过战功。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位铁笔才子,可谓文武双全。从小,成洪良便受爷爷的熏陶,特别喜欢写毛笔字。

跟大多数男孩一样,儿时的成洪良疯狂地热爱运动,尤其是篮球和武术,“当时的偶像是乔丹和李小龙”。动极思静,每当心沉下来时,他总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写点什么的冲动。慢慢地,他开始临摹欧阳询、颜真卿等名家的作品。从此,书法便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1994年毕业后,成洪良被分配到菏泽第二毛纺织厂工作。他回忆道,“我上的是专业技校,学企业管理,领导挺器重我,安排我做办公室文员,写材料。”年轻气盛的他玩心极重,“打篮球、喝酒、交朋友”,对工作却不怎么用心。没多久,他被发配到一线检修设备。“别人手到病除,我到雪上加霜。”之后,成洪良又去跑销售,辛苦一年,业绩却少得可怜。之后,工种一贬再贬,工作每况愈下,人不合时宜,跟领导搞不好关系。成洪良黯淡的工作历程却一直有书法相伴,越是艰苦,对书法的兴趣越是浓厚。

2000年,成洪良离开毛纺厂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为生存奔波。之后,成洪良在青岛一家大理石板材外贸公司做质检,经常下工厂验货。厂家对他格外恭敬,想方设法送礼、送钱,但成洪良一一回绝了。“将名利排除在外,保持一颗纯正、纯洁的心,才有可能把字变成艺术。”

职业书法家之路

“我们老家有句老话:什么虫蠹什么木头。文雅地说,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成洪良觉得自己对书法的理解非同一般,索性力排众议,将写好书法定为一生追求的目标。为了在书法的道路上迅速成长起来,他排除一切杂念,专务书法。

2008年,成洪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来到北京。他们住在大兴区大红门北普陀影视城内,如同世外桃源一般。除了吃饭睡觉,成洪良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练字与读书上,他认为最理想的状态便是“精进,专心做一件事”。最初以草书入手,后来悟到若无楷书基础,没有规矩,容易写入野道,便加大了练习楷书的力度。至于读书,唐诗宋词汉文章、儒释道、诸子百家均有涉猎。正所谓功夫在字外,唯有大量地阅读、悟道,才能为书法注入灵魂。

这段埋头苦练的日子,日常开销全部由家人供给,“每月500元足矣”。纵然清贫,但“内心平静快乐,日子过得很充实,没有荒废”。其间,很多亲朋好友一直劝成洪良改行,早点结婚生子。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觉得用书画赚钱有点不可思议。大龄未婚青年的他也成了老家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成洪良在家人的支持下,顶住了压力。坚持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需要难以想象的力量和勇气。

2010年,成洪良有幸结识了茹古斋老板刘国柱先生。茹古斋是书画家向往的地方,非常有诱惑力,这里为书画家展示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刘国柱先生对成洪良青睐有加,他认为这个年轻人身上具有一种罕见的韧劲,其作品也颇见功力,是一只“潜力股”。在他的提携下,成洪良顺利进入茹古斋,梦想成真。他白天在大厅创作不辍,晚上就住在茹古斋的阁楼里。

2011年,成洪良正式拜刘先生为师。“刘先生是个爱才之人,他本身是一位书画教育家、收藏家,善于培养人才、发掘人才,是我艺术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成洪良永远对老师心怀感激。

经过多年苦修,名师大家的指点,成洪良的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清新而不媚俗的美感,纯熟的技巧和达观的心性合二为一,使得静止的书法如同一首优美的音乐,跌宕起伏,令人过目难忘。如今,他在茹古斋的事业可谓顺风顺水,经济上再无后顾之忧,艺术空间也更为广阔。

人生是一场修行

表面上看,成洪良文质彬彬,甚至可以说比较矜持,不敢越雷池半步。事实上,他的性格柔中有刚,逆反心极强。他徘徊在大静与大动之间,如同他笔下的楷书与狂草,均驾驭自如。

“书法的核心是什么?我个人理解,之所以被称为艺术,是因为书法可以宣泄内心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建立在你的学识、修养、人生阅历、悟性的基础上,表达出世间的‘真善美’。”

很多内行在看过成洪良的字后,有人问他:“学过欧阳询啊?”他回答:“是。”又有人问:“学过赵孟啊?”他回答:“是。”也有人说:“这里不是有钟繇的质朴吗?”他依旧说是。对于成洪良来说,凡是美的东西,他都喜欢。“张之、张旭、怀素、徐渭、王铎、傅山……每一位大家的作品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吸收诸家精华,形成自己的风格,是成洪良毕生追求的梦想。

文学是书画的灵魂,将文学艺术转化成书法艺术来表达,成洪良颇有心得。“王羲之写《兰亭序》时,天朗气清,心情舒畅,文章自然清丽,书法如行云流水,天气、心情、书法、文章之节奏完美地融为一体,所以被列为神逸之品;李白的《将进酒》非狂草不能表现其性情;表现杨凝式之《韭花帖》那种闲庭信步、悠然自得的感觉,便用行楷……不同的文学内容,不同的心情,书法的表现方式迥然不同,最终的目的是把文章本身的境界、美感体现出来。这便是书法的魅力。”

“有一位大师曾说,一个人水平怎么样,少年看才气,中年看功夫,老年看学问。所谓‘学问’,便是明理、智慧、修养。”成洪良潜心学佛、学道,但自认为“做得还远远不够”。他认为,人的一辈子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修书法、修学养和修心性。

如今,成洪良最担心的便是父母的身体状况。“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只要家人平安,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至于未来,他希望以书画为媒,多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做一点善事。比方说,资助敬老院、孤儿院等慈善机构。“书画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终极目标,通过书画,最终还是为了修行。把一颗自私的心修到无私,没有了怨憎会,没有了贪嗔痴,无忧无虑,无欲无求,便有了心灵的大自在。

沉静的他,张扬的他、豪放的他、羞涩的他……不一而足。都市隐者成洪良身上深刻的孤独是如此动人,让人不禁想起《月亮与六便士》中为了追求艺术放弃一切的斯特里克兰德,想起捷克国宝级作家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滚滚红尘中,有这样一个人,于笔酣墨饱之际,恣意驰骋,得大自在,物我两忘,心有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