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某高层双塔结构连廊设计实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某高层双塔结构连廊设计实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高层双塔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双塔高层连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塔;混合结构;连廊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a high-rise towers of mixed structure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was studied, the twin towers LianLang top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are analyzed, an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to the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twin towers; Mixed structure; LianLang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为了追求建筑的美观,大底盘高层多塔楼结构成为一种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复杂高层结构[1]。魏清等[2]对高层双塔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苏捷[3]基于静力弹塑性Pushover方法分析了高层大底盘双塔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郭涛等[4]对非对称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高层双塔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双塔高层连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浙江宁波,总建筑面积81354m2,其中地上58176 m2。地下2层,地上3层裙房,高15.6米,裙房上设有两栋高层连体建筑,1号楼23层,高99.6m;2号楼17层,高74.4m;两个塔楼在66.0m~70.2m(第16、17层)楼面通过连廊相连,连廊跨度27m。如图1所示。

图1 某高层双塔混合结构

2 结构设计

2.1 荷载

本工程基本风压W0=0.60kN/m2,地面粗糙度C类,基本雪压S0=0.30kN/m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2.2 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要求,本结构为高层双塔连体结构,且双塔不对称。考虑整个体系的抗风、抗震性能及经济性,1号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2号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双塔间连廊因跨度较大,采用钢结构。因本工程双塔不对称,双塔的周期、震型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双塔楼间连廊的设计;同时,连廊的连接形式、刚度对双塔的抗震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钢结构连廊的设计是本工程设计中的难点。

2.3双塔连廊的设计

本工程中,连廊采用两层钢桁架。关于连廊与两侧主楼的连接,如采用刚性连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不利影响:1、连廊跨度较大,连廊端部巨大的负弯矩若传递到两侧主楼的柱上,对主体结构非常不利;2、钢结构本身的温度应力作用下,连接节点处的水平荷载很大,使钢构架与主体柱之间连接节点设计非常困难;3、两栋塔楼层数、体型、质量刚度相差较大以至差异沉降难以消除,两塔楼的差异沉降很难控制,这将导致连廊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因此本工程连廊与两侧主楼的连接采用弱连接。

结构布置如下:连廊27m跨度方向采用两品钢桁架,两通道口各设一品11m跨度封口钢桁架,上下楼面采用钢梁加水平斜撑,整个连廊构成了一个空间桁架体系。连廊一层楼面四角支撑在两侧主楼的柱及牛腿上,四个支座的连接形式分别为一个铰接,一个单向滑动连接和两个双向滑动连接,支座处柱沿两个方向均设梁拉结。

连廊支座设计考虑温度应力和大震不屈服地震荷载作用,支座滑移量按两塔楼6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两个方向的弹塑性位移设计,塔楼与连廊相连的柱及梁考虑按防烈度6度中震弹性进行计算,相应的构造措提高一级。支座在柱顶预埋件受力分析按铰接作用下的6度中震不屈服设计内力设计。

3 结构计算

3.1 钢结构连廊

本工程设防烈度为6度,按中震弹性设计。采用SAP2000软件对连廊单独计算,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最不利荷载作用下,各构件的利用率如图3所示,满足规范。

图2 连廊计算模型

图3 各构件利用率图

3.2 结构整体计算

采用PKPM对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双塔楼的自振周期如表1所示,整体计算结果表2所示,满足规范要求。

表1 双塔楼的自振周期

表2 整体结构计算结构汇总

4 结语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高层双塔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设计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当前,高层多塔混合体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工程具有代表性,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范重,吴学敏.带有双塔楼高层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96,(6):11-17.

[2] 魏清,沈蒲生. 高层双塔结构的地震反应[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7):2719-2723.

[3] 苏捷. 高层双塔结构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研究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1):55-57.

[4] 郭涛, 宋娟, 姚激, 魏业清. 非对称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分析[J]. 西北地震学报,2009,31(3):254-258.

附:作者介绍

钟建海(1977-) 男 浙江绍兴人,工程师,

从事建筑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