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放手,让破坏者成为“破坏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公园的长椅上,一位父亲问自己年幼的儿子:“一个聋哑人去一家五金商店,他想买一些钉子。因为不能说话,只好打手势,他双手配合做了一遍钉钉子的动作,售货员却给他拿来一把锤子,他摇了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的意思并给他拿来钉子。正在这时,又进来一位盲人,他想买一把剪子,盲人会怎样做呢?”
小家伙很快用手指做了一下剪东西的动作,得意地说:“盲人这么做。”
孩子本想得到父亲的夸奖,却没想到父亲大声斥责道:“笨蛋!盲人眼睛看不见,嘴巴却可以说,他可以直接告诉售货员‘我买一把剪刀’。他没有必要用手比划,他又不是哑巴!”孩子脸上兴奋的表情不见了,很委屈地低下了头。
“脑筋急转弯”在于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用新奇巧妙、意想不到的念头替代常规思维,确实能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位父亲的引导方法本来很好,只可惜他太急功近利,一句“笨蛋”有可能就此扼杀了儿子所有的创造积极性。
其实,有关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方式有很多种,可我们很多父母已然把自身的思维习惯固定成了一个模式,并且强势地按这种方式去禁锢孩子的思维:不耐烦孩子多问为什么,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凡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教科书上怎么说的就怎么做功课。
西方哲学家在谈到中西方民族思维的特点时,爱用这样的比喻:“东方人的思维像《易经》中的太极图,封闭而和谐;西方人的思维如基督的十字架,呈放射状态,开放而发散。”这也许是中国封闭式思维的本源吧。
心理学家曾经列出了创新个性的20多项特征,其中包括性情开朗、深思熟虑、不容易受事物左右、对将发生的事有预见性、人际关系好、健谈、能不断提出新想法、好奇心强、对问题敏感、有洞察力、有幽默感、喜爱智力活动、推理能力强、顽强地对待难题、喜欢提出假设、爱好新事物、有灵活应用的能力、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表达有逻辑性、能指挥别人的工作、通晓自己活动领域的最新动向、独立性强、喜欢从多种角度看问题等等。
我们的父母应该时刻将自己的孩子与这些创新个性特点相对照,那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我的孩子,也具有那么多的创新个性!
总之,父母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儿童是天生的破坏者,同时也是天生的创造者。家庭是儿童创新意识的土壤。作为父母,要像呵护幼苗成长一样,为孩子创新意识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当我们都在认真地思考着孩子们的创新水平为何不如国外儿童时,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问问自己:这,难道仅仅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吗?
既然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如此重要,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不妨听听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件轶闻: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的一位朋友来找他,告诉他自己一块很值钱的金表被孩子拆坏了,他把孩子狠揍一顿,打得孩子直讨饶。
陶行知听罢不禁拍案而起,惋惜道:“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朋友一脸惊愕,不知其意。陶行知说:“孩子拆金表,说明他对机械感兴趣,是很可贵的创造力,一只金表的价值怎么能同这个兴趣相比呢?”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你把孩子和金表一块儿带到修表店里去,让孩子在一边看修表师傅如何修理。这样,修表店就成了课堂,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亡羊补牢,未为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