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中国吉祥图案在桃木工艺品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桃木工艺品因其材料和桃文化的特殊性成为微型雕刻的佳选。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桃木工艺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通过桃木工艺品图案与中国吉祥图案的完美结合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艺术文化元素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J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桃树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山海经》中也有记载“黄帝以是法而象之,因立桃板于门户上,画神荼、郁垒以御凶鬼,后人纷纷效尤”。后来,老百姓为压邪驱鬼,于是用桃木制成桃木剑,悬挂门户,用以镇邪制鬼。我国民间桃木自古就是辟邪祥瑞的吉祥之物,如春联也是桃符演化而来的。
中国的木雕装饰最早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明清木雕工艺已非常成熟和精湛,主题拓展到神话故事、生活风俗和吉祥花卉等题材上,这也为桃木工艺品题材选择奠定基础。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吉祥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的一支奇葩,中国的吉祥图案,随社会的发展代代相承又代代相异。
中国吉祥图案在桃木工艺品中非常常见,不仅寓意美好,而且题材丰富多样,一直受人们的喜爱,应用到许多图案中。中国吉祥图案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形成独具的魅力,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划分也不相同。
中国汉字本身就是富有较强的装饰性,早期人们用毛笔创造出不同形式的装饰美,成为吉祥图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福”、“禄”、“寿”、“喜”字为例来看一下被创作的装饰效果。“福”的含义广泛,我们在过年时常常以“福”字为对联贴在门上,以企盼来年的万事如意。代表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满足。“禄”代表着财富和功名利禄。“寿”是一切福禄喜的基础,长寿自古是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喜”字是中国吉祥文化中应用最广泛,也是人们驱吉纳福的美好心愿。桃木工艺品常以“福、禄、寿、喜”为题材以透雕的形式制作的挂件,采取不同的造型方式,常伴以简单纹饰相称,即体现总体和谐突出主体,又把中国传统汉字文化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
2、吉祥图案神话题材在桃木工艺品中的应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充满神话故事的民族,无论从数量还是题材上都涉及广泛,自然也少不了吉祥图案的神话故事题材和经典之作。如家喻户晓的“八仙过海”就以神仙故事的形式告诫后人做事要有方法。
3、吉祥图案动物题材在桃木工艺品中的应用
动物是自然界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狮子、孔雀、仙鹤、鸳鸯、蝙蝠、等最具代表性。在吉祥图案中灵异类动物图案又占很大比重是劳动人民通过现实图案的升华,例如:龙、麒麟、凤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形象。图中桃木工艺品中桃木剑上广泛使用的龙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龙的图案也是在不断演进的,所以在桃木剑中也常常看到不同形式的龙图案。
4、吉祥图案植物题材在桃木工艺品中的应用
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我们不难发现植物图案在其中占有非常大的部分,不胜枚举。植物图案有单纯用植物的,还有多种题材组合的,与动物和其它非生命体相配合的。桃木工艺品中以牡丹为题材的甚多,其中寓意“花开富贵”牡丹摆盘就是很好的例子。
5、吉祥图案寓意图形在桃木工艺品中的应用
中国的寓意图形题材从图案造型及寓意上采用单纯和抽象化的形式,三阳开泰之说来自《易经》,“三阳开泰”中“阳”与“三羊开泰”的“羊”同为谐音,民间常常作为年画的题名,并逐渐应用到各种题材上以便寄托对生活的希望与憧憬的精神寄托。所以也会以吉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桃木工艺品中,把桃木与吉祥图案相结合。
6、 吉祥图案谐音、比喻寓意在桃木工艺品中的应用
谐音、比喻寓意方法,也是中国吉祥图案重要表现方法。“五福捧寿”所表现的就是用五只蝙蝠代表五福:有一福“长寿”,二福“富贵”,三福“康宁”,四福“好德”,五福“善终”的解释。由于它的寓意广泛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使用。五福捧寿的吉祥图案。字体在中间周围以圆形排列五只头向中间的蝙蝠。桃木工艺品就是以“五福捧寿”为题材及表现木雕的艺术美。既发挥了桃木本身驱灾辟邪的用处又与吉祥图案寓意完美结合,新颖独特。
总之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吉祥寓意与桃木工艺品的完美结合。也以此更进一步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工艺品中的体现。通过对桃木工艺品的研究,有意于人们对其的了解,在现代艺术中创作发展其特色,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传承到现代艺术中去,是传统文化元素为现代文明服务。
参考文献:
[1]钱正坤.中华吉祥装饰图案大全(上)[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2]丛慧珠.中国吉祥图案释义(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回顾.中国图案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5]殷伟.中国民间俗神[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