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核心是培养高中学生健全的人格。目前,一些高中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人格发展等方面存在心理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离开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将失去灵魂,健康的身心是一切的保证。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用高尚的道德、健康的身心、善于合作的意识去适应社会需求,健全人格,努力达到“德智心体”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因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学习心理辅导,挫折的应付,情绪的调节,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心理教育,优良人格的塑造,休闲生活与消费心理指导。

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上网成瘾。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成瘾。目前,中国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比例接近10%,网瘾已经成为中学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并且网络成瘾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极大的危害。

2.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家长都看的很重,这又是一座无形的山重重的压在学生身上。

3.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他们大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共享生活中的喜悦。

4.独立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高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真正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一经发现,应及时送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以课堂教育、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途径,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开展心理咨询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学科教学需要的。各科教师必须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利用心理档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与学生思政工作者及时沟通,交流情况,尽早实施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合理环境是育人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如环境布局、绿化美化等物质环境,各种规章制度、纪律、行为规范等制度环境,校训、校歌、学校精神等精神环境。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教育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际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当前,我国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和周围的孩子进行交流。

四、结论

总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可以发现并治愈学生的不良心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斌勇.中学心理教师工作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王爱平.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心理健康教学方法初探[J].信箱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4]田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