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来自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的报道:中外合拍中国电影必走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来自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的报道:中外合拍中国电影必走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的“七彩风车”标志彩旗出现在二环路时,恐怕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至少八卦新闻里没有人提它,明星们也不提。

27.94亿元1 4月28日落幕的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洽商活动签约10项,签约总额一举创下中国电影节展的新纪录。

电影季邀请了来自全球的21位国际电影节主席参加,其中有五大国际电影节中的3位主席,13个国际A类电影节中的8位主席。规模之大,在中国是空前的,在国际电影节上也很少见。

4月23-28日,本刊记者带着“商眼”“冒充”“娱记”身陷电影季数天,试图把这其中纷扰看个明白。境外导演:我已等待了多年,为何城门还不开

Dan是以色列导演,气度不几,风度翩翩,岁数五十上下。但是吸引记者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他的作品,电影《力量山谷》(希伯来文:Gei Oni),讲一个身世悲惨的犹太女人如何坚强面对人生的故事。电影的每个画面的构图看起来都很完美无缺,像油画一样,情节的节奏很慢,流淌着诗意。

据Dan介绍,他来中国时间不长,现在在北京戏曲学院“帮忙”。这个电影能不能在中国院线占一席之地,Dan,心里完全没有把握,他觉得中国人理解犹太文化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他一直在中国西南、一带拍摄,希望拿出一部新的和中国有关的片子,再和中国有关方面谈合作。

作为电影洽商展的一部分,一些半成品项目也参加了展示与路演,企图找到资金。电影《偷偷乐》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展位在展厅最里面,导演是马来西亚华人柴金龙,他在中国已经“混”了八年,“我已经回不去了,我所有社会关系都在中国。”

展示了6分钟的介绍资料片后,柴金龙说:“这是我的一个想法,这个故事已经完成了,剧本也完成了,团队也有了,演员也有了,我现在需要资金。嘘……但是不能说得这么直白,会把人吓走的。”《偷偷乐》讲述的就是在都市群楼中人在压力中找乐子的精神。

据了解,2009年8月12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就保护美国图书、音乐以及电影的对华出口问题上裁定中国政府不得硬性要求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只能与政府控管的公司做交易。去年1月19日,中国上诉失败,WTOt式裁决,中国于当天开始--的14个月内,开放娱乐产品市场。如今规定的时间已经到了,中国是否会放开呢?

现在看起来,一切似乎并无变化。目前有权引进外篇的发行公司仍是中影和华夏。其中进口买断片的引入流程是:国内拟引进方先选定片目,并同国外片方初步接洽

>国内拟引进方委托中影、华夏进口,并承担进口费用;由中影、华夏报送电影局,交由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过程如上)-->国内拟引进方“协助”中影、华夏做推广和发行,并向中影缴纳一定管理费用

>影片在院线放映。发行方(中影、华夏)、放映方和实际引进方按约定比例分成。

因此现在确知的是,中国老百姓每年可以正式看到外国片子仍是20部。电影审查制度继续保持,至于分级制度,还未提上日程。

在电影魅力-北京论坛的导演交流会上,多个国外导演都提到,很多国外导演到中国想自己打开市场,多以失败告终。

中国电影:你的心事,老外不懂

那么反过来,国产影片拓展境外市场,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呢?

非常凑巧的是,记者巧遇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高醇芳女士,她的亲和与谦逊,竟与记者一见如故。高醇芳母亲是英国人,父亲中国人,她常住巴黎三十余年,尤其亲手创办了巴黎中国电影节,对电影的了解可谓非常深厚。记者于是向她讨教中国电影在巴黎的地位。

“几乎没有声音。”她说。

“您的意思是,非常边缘?”

“不,比边缘还要严重,没人看。”

高醇芳说,除了《花样年华》还不错之外,巴黎人是不接受“较为粗糙”的中国影片的。

被欧洲电影节培养起来的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也频频亮相法国,贾樟柯、娄烨、王超、王小帅、陆川是法国观众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导演,他们往往是先参加电影节亮相,然后进入法国的艺术院线放映。但是当记者向高醇芳求证以《世界》、《站台》、《小伍》出名的贾樟柯在法国影响如何时,她立即摇头,“我不会欣赏那种电影。”

贾樟柯在内部放映《世界》时,与记者有一面之缘。从个人角度说,那是一部冗长而乏味的影片。国画造诣较高的高醇芳,大概根本无法忍受那种镜头僵硬、色彩甚至有点脏的片子。

随着最近几次戛纳电影节,以及其它著名电影节上中国影片的缺位,多个影评家认为,中国电影更大程度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但是高醇芳表示,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影片,在巴黎是受欢迎的。

在场另外一位法国电影界专家认为,中国电影近年的发展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是“令人吃惊的”。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电影在法国电影市场所占的份额并不理想,想在法国、全球市场上更加有所作为,中国电影、电影界应首先让公众对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主任纪可梅对记者说:“近年来,尽管在法国上映的中国影片数量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法国观众的欣赏口味非常多样化。目前登陆法国市场的中国影片在种类上还比较有限,因此法国人对中国电影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在美国市场也是相似情形。以“中国”、“海外”、“电影”为关键词的,有两个事实:一是好菜坞疯狂开掘中国元素,屡创票房佳绩;另一方面,连陈凯歌的《赵氏孤儿》都在感慨难卖。

从周星驰2004年的《功夫》之后,华语商业片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北美的表现,并未随着国内市场火爆而火爆。根据北美权威票房统计网站Boxofficemojo的数据,从2005年开始,只有2006年上映的《霍元甲》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北美票房突破500万美元大关,其余几部华语大片票房都在100万美元以下。曾在好莱坞取得显著成绩的吴宇森2009年专门为北美市场剪辑148分钟版《赤壁》,但影片2009年在美国上映19周后,票房仅为62万美元,要知道吴宇森进入好莱坞的处女作票房都在3200万美元以上。

有业内人士分析,当年《英雄》、《十面埋伏》这样的华语片在本土的收益还没这么可观,很多精力集中在国际市场,经过古装大片风潮后欧美观众对古装武侠兴趣已变弱,同时华语片缺乏创造力也让其国际市场表现变糟。

有业内人士分析,当年《英雄》、《十面埋伏》这样的华语片在本土的收益还没这么可观,很多精力集中在国际市场,经过古装大片风潮后欧美观众对古装武侠兴趣已变弱,同时华语片缺乏创造力也让其国际市场表现变糟。

电影局公布的年度电影产业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总和为16.5亿,当年国内

票房为20亿;2010年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总和为35.17亿,当年国内票房已达102亿。也就是说,五年来,中国电影的海外收入增长了113%,明显低于国内票房410%的增幅。

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对中外合作电影走向国际,还是有较为冷静的看法:“目前中美合作的电影项目多是和独立制片公司合作,好莱坞‘六大’(华纳、迪士尼、派拉蒙、福斯、环球、哥伦比亚)参与的还非常少,而‘六大’控制的是北美主流发行市场,电影拍出来后能否在北美和全球市场发行得好,还是需要努力的。”在他看来,华语电影走向世界需要分三步:首先用低价进入电视台和艺术院线;其二,国内电影公司和美国独立制片合作,让华语电影采用英语发音,进入全球发行渠道;其三,中国公司成为合拍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让美国同行加入到合作队伍里来,将这些影片占据亚洲市场。

电影合拍:中外搭配,卖片不累

当今电影市场竞争激烈,一部电影的全球发行变得越来越难。在4月25日这天,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举办了2011中欧电影合作之路论坛,多位中国和欧洲的电影制作机构相关人士相聚一堂,从文化、资金、法律等角度探讨中欧电影如何深度合作。

虽然此前《卧虎藏龙》、《英雄》等片在海外销售不错,但与会的中外嘉宾都坦诚地表示,世界对中国电影还很陌生。香港安乐电影公司行政总裁江志强说,中国电影以外语片形式进入海外市场后,受到的待遇与本地电影差别很大,很难进入主流市场。“如果《卧虎藏龙》是中欧合拍片的话,我估计它在海外收入起码要多50%,因为欧洲电视台购买本地和非本地影片的价格差别非常大。”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也表示,如果中欧合拍片“贴”上欧洲电影的标签,价格会更高,放映时间也会更长,“我们30年前拍摄的影片,现在依然还有收入。”

记者采访了电影投资人、好菜坞经纪公司以及参与过合拍片的国内电影人,在他们看来,把洋导演“请进来”,正是希望借助他们将优秀的中国故事,以适合国际电影市场的方式讲述出来,从而帮助中国电影“走出去”。说白了,“师夷长技”还是想“制夷”;中外搭配,卖片不累。

中国电影为何频频向洋导演抛去橄榄枝?电影《美猴王》制片人张纪中一语道破:“我们邀请外国导演进来,重要的是让华语片走出去,利用他们的力量获得全球市场认可。”他还打定主意让外国人处理剧本。“怎样让外国观众欣赏好我们的‘西游记’电影?起码英语对白要过关吧。我们请尼尔・盖曼帮忙写剧本,还是比中文剧本翻成英文容易被外国人理解。”

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内电影投资方也表达了相同的初衷。西安曲江影视投拍《欲望大明宫》,请来安东尼-福奎执导,其总经理贯钊一说,过去他们拓展海外市场时遇到过很多困难:“我们的思维逻辑和镜头语言,外国人很难接受。”

而韩国CJ世纪公司,也与中影合拍了一系列爱情片。发行部经理申美丽女士表示,剧本的形成都是中韩双方商量后定下的,从头到尾沟通都非常密切。资金除了两家公司出资以外,也引入了第三方的资金。

近10年来,中国电影迅猛发展,民营公司华谊兄弟和博纳国际影业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企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向欧洲同行发出热情的召唤。王中军说,中国电影的回报力正在快速增加,单片票房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亿美元,可以迅速越过两亿美元的门槛。合拍片的导向已经从资金需求转向人才需求,只要有好的项目,“中国电影界的钱是满天飞。”

于冬则通过一组组实际的数字来证明,中国市场依然很大。他说,国内目前还有2000多个县城、200多个地级市没有电影院,把这些地方发展起来就有超过150亿元的票房增长。他相信未来5到8年国内银幕将增加到两万块。王中军和于冬一致认为,随着本土市场的逐渐壮大,未来合拍片,甚至是面向国际市场的英语合拍片,将成为中国电影投资的主流。

曾与中国合作过系列电影《云之蓝》的英国著名导演菲尔・艾格兰认为,中外合拍片要想成功必须彼此尊重对方文化,要拍出有国际文化视野的影片。中国电影合拍公司负责人张恂则提醒,合拍电影不要进入简单移植误区,“我们接到的一些剧本,明显是照搬欧洲剧本的模式,只是给剧中角色换了个中国名字,一张中国脸‘说’着外国话,因为缺失中国本土文化的气质,肯定会水土不服。”她认为,要想拍出真正的好的合拍片,从剧本创作阶段合作双方的编剧就应该同时介入,这样才能赢得两国观众。

香港电影人吴思远则告诉国外电影人,“以前外国剧组来中国拍片,从设备到演员通通都带来,现在中国电影技术很先进,不需要把所有人员和器材带来,只需要带着好剧本、好的idea和一颗愿意同中国人合作的心就一定会成功的。”

合拍片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从2001年到2010年,中外合拍影片一共有130部,其中,中欧合拍片29部,仅占总数8.52%,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电影业,亟需与电影文化深厚的欧洲走得更紧密。

“北京电影洽商”10个签约项目中,中外合拍片占到60%,一共有将近30亿的项目达成签约合作,其中4月25日在中欧合拍论坛上,吴宇森的《飞虎》和美国导演西蒙・韦斯特执导的《鼠之道》以及由布鲁斯・威利斯和许晴主演的中美合拍科幻动作片《环形使者》三部影片的投资共达到15.2亿。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李春良介绍,共有334家中外电影机构参加了“北京电影洽商”活动。“这诠释了北京国际电影季‘融汇国内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