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八个省、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地区影响因素关联程度进行排名。研究发现,“教育经费收入”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比较显著,其次是“人均GDP”。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 少数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灰色关联模型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区域竞争和国家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地的西部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繁荣富强与我国的稳定和边疆安全,巩固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新型服务业的文化产业,对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且已日益成为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处于区域发展不均衡状态,“十一五”期间各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8%至5%,与之对应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多低于2.8%。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状况,利用灰色关联法,对西部少数民族八个省、自治区的文化产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排序,并比较了各个因素对发展文化产业的作用,进而提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评述

国外严格意义的文化产业理论著述极少,更多的是涉及文化产业的大文化研究和分类研究。1841年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于提出了著名的“生产力理论”。他认为,不仅体力劳动是生产力,而且脑力劳动、管理、组织都应包括在生产力之内。他还特别强调促进教育、宗教、科学、艺术的人的精神劳动的生产性,认为“国内自由、智力、技术与科学、国际与国内贸易、航海业与运输的改进、文化和政治力量,工厂和工业品是它们的前因,也是它们的后果”,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工业的主要手段。Michela·Addis(2006)以消费者行为、娱乐和教育为分析对象,指出新技术和消费将产生寓教于乐的文化消费。Yuko·Aoyalma(2007)通过研究指出,文化产业的兴起,部分是由于先进的工业化经济和娱乐的增加推动。

国内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宣立华、张毅(2007)从体制、内容、形式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钱韵竹、张磊(2009)针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以西安、北京、深圳三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影响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比较了各个因素对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作用。王玉玲(2011)基于钻石模型与灰色关联理论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比较中日差异,总结了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为本、市场为本、项目为本等经验,提出了中国应培育人才群、打造产业群、夯实项目群,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于孝建、任兆璋(2011)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金融创新与发展方式的两个特点:融资方式多样化与融资参与主体多样化,在分析单个企业多个版权集合质押担保贷款方式的基础上,借鉴中小企业集合债原理和版权质押贷款方式,提出了更适合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多个企业版权集合质押担保贷款的新融资方式,认为可灵活采用各种无形资产进行集合质押,可引入多种金融机构增强文化企业贷款信用,从而提高企业贷款能力,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王一川(2011)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认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契机,加强价值观引导,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突破。在对文化产业的定量研究方面,一部分学者对文化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吴学花(2004)、罗勇(2005)、崔鑫生(2009)、任英华(2010)、陈立泰(2010)等均通过对空间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赫芬达尔指数(HHI),以及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数的分析,对国内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王婧(2008)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显著地影响各地区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袁海(2010)对省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党胜利,刘志峰(2010)将河北文化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结构划分为计划系统、组织系统、领导系统和控制系统四个层面。还有一部分学者通过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如傅梅烂、奚建华、刘杏(2009)通过因子分析对浙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提升文化竞争力提出了建议。王安琪(2011)对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论。

纵观以上文献,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多是在综述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与创新,而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更是缺乏。本文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八个省、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地区影响因素关联程度进行排名。

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缺乏大量相关完整的统计数,故本文采用了适合小样本分析的灰色关联理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对关联度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排序。

灰色关联系数模型。设参考数列(又称母序列)为Y={Y(K)|k=1,2,…,n};比较数列(又称子序列)Xi={Xi(K)|k=1,2,…,n},i=1,2,…,m。由于系统中各因素列中的数据可能因量纲不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一般都要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如下:

然后计算x0(k)与xi(k)的关联系数:

记则:

ρ∈(0,∞),称为分辨系数。ρ越小,分辨力越大,一般ρ的取值区间为(0,1),具体取值可视情况而定。当ρ≤0.5463时,分辨力最好,通常取ρ≤0.5。

灰色关联度模型。因为关联系数是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的关联程度值,所以它的数不止一个,而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进行整体性比较。因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即求其平均值,作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关联度ri公式如下:

对关联度按大小排序,如果r1

(二)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作为反映文化业发展核心指标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是文化产业的深度价值体现,故选取2006-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作为参考数列Y,从而更能充分反映系统行为特征。本文总结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分别选取2006-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经费收入五个指标作为比较序列Xi,所有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利用NUAA公司的灰色关联软件MAIN对数据进行无纲量化处理,并得出灰色关联系数与关联度。最后对各个省、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排序。

实证分析与讨论

从最终的计算结果来看(见表1),新疆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教育经费收入”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度均超过了0.8,关联非常显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与“人均GDP”、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度均超过了0.7,关联程度显著;“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的关联度相对偏低,但也超过了0.6。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教育经费收入”影响最大。居民家庭全部收入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现金与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的增加是影响新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教育经费收入”关联度均超过了0.6;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联度相对偏低。文化产业发展受“教育经费收入”及“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影响最大,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与支出,对增加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青海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教育经费收入”的关联度均超过了0.7;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的关联度超也过了0.6。青海文化产业发展受这几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平均。“人均GDP”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反应了国内需求,国内需求提高,有利于促进竞争。总之,青海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各种因素的均衡发展。

内蒙古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教育经费收入”的关联度均超过了0.7。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受这几种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均衡,但“教育经费收入”及“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对其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最 大,所以,内蒙古地区在均衡发展的同时特别要加大教育的投入与支出。

宁夏地区只有“人均GDP”以及“教育经费收入”的关联度均超过了0.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过了0.6,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的关联度相对偏低,只有0.569。可见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受“教育经费收入”及“人均GDP”影响最大,所以“教育经费收入”及“人均GDP”的增加是宁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云南地区“教育经费收入”的关联度超过了0.8,关联程度非常显著,“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人均GDP”的关联度均超过了0.7。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联度也超过了0.6。可见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贵州地区“教育经费收入”的关联度超过了0.8,关联程度非常显著,“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影响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也都超过了0.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相对偏低。可见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受“教育经费收入”影响最大,教育经费收入的增加是贵州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广西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与“教育经费收入”的关联度超过了0.8,关联程度相对较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的关联度相对偏低,但也都超过了0.6。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受“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与“教育经费收入”影响最大,所以“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与教育经费收入”的增加是广西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直观了解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影响因素关联度,提取不同地区比较数列关联值,构建2006-2009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影响因素比较图,具体见图1。对各个地区影响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排序,由排序结果可知:5个影响因素对新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教育经费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人均GDP”联度、“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见表2)。

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教育经费收入”、“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青海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教育经费收入”、“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

内蒙古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教育经费收入”、“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

宁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教育经费收入”、“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

云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教育经费收入”、“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贵州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教育经费收入”、“人均GDP”、“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

广西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教育经费收入”、“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

为了更直观的说明各个地区影响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重要性,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影响因素排序图,具体见图2。

结论与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从最终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教育经费收入”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普遍比较显著,其次是“人均GDP”。文化产业发展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支撑,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教育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后劲。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文化的发展及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基础,因此,积极推进经济建设,切实增加人民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增加教育投入与支出,进一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地方财政统筹利用自有财力和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安排的教育支出,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教育支出。积极推进经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增加人民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Michela Addis. New Technologies and Cultural Consumption-edutainment is Born! [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6(39)

2.Yuko Aoyama. The role of consump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a cultural industry[J]. Geoforum,2007(38)

3.宣立华,张毅.文化创新与齐鲁文化产业的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7(9)

4.钱韵竹,张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产业观察,2009 (11)

5.王玉玲.文化产业竞争力培育:日本经验与中国的路径选择[J].亚太经济,2011(5)

6.于孝建,任兆璋.我国文化产业金融创新方式分析[J].上海金融,2011(6)

7.王一川.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契机与发展趋势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10)

8.吴学花,杨蕙.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9.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 (8)

10.崔鑫生,崔英夫.基于行业集中度对西部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J].经济探索,2009(11)

11.任英华,邱碧槐.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3)

12.陈立泰,张祖妞.我国服务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9)

13.王婧.中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影响因素[J].统计与决策,2008(3)

14.袁海.中国省域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0(3)

15.党胜利,刘志峰.河北文化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结构研究[J].商业时代,2010(3)

16.傅梅烂,奚建华,刘杏.浙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子研究[J].新闻界,2009(3)

17.王安琪.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