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陕西省三大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陕西省三大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广泛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并提高劳动效率。本文以陕西数据为基础,协整分析了三大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有助于陕西实现充分就业等结论。

关键词: 陕西省; 就业比重; 三大产业产值; 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 F4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003-02

一、引言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就业增长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能带来就业增长,两者是正相关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结构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均证实了这种正相关关系。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增长虽然保持较高速度,就业增长却非常缓慢,因此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1]。胡鞍钢通过就业增长弹性来判断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得出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越来越少的理论。近几年,国内大部分学者基本都承认了中国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事实,并在其事实基础上,都多角度多方面深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巨大变化。逐渐摆脱了改革开放以前那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畸形发展,服务业水平低下”的局面,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加强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我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的各产业规模与其吸收能力仍然不相称,同时我国劳动者素质也是阻碍劳动力转移的一大障碍,进一步造成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适应[2]。本文通过构建协整模型对陕西省三大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不同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二、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现状分析

从陕西省1978年到2008年的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通过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如果将三次产业的各自就业比重/GDP比重定义为特定产业劳动密集度,我们可以计算出三大产业的劳动密度。劳动密度数值越大,说明其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

由表1可以看出,陕西省第一产业劳动密集度长期过高,2009年甚至比改革开放初期的密度还要高出2个单位,说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量下降的同时其相对数量却迅速上升,即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二、三产业明显偏低,从而产生了相对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反映出陕西农业部门的就业状况不仅没有实质性改进,反而有逐渐恶化的倾向。首先,农业生产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采取过度劳动投入的“粗放型”方式,导致在农业领域内“束缚”着大量的劳动力;其次,即使农村存在着大量过剩劳动力,但因制度软约束和现代生产设施缺乏,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尚无法顺畅地流转到其他部门。第二产业的劳动密度数据最小,说明该产业呈现资本技术密集型,劳动生产率较高。第三产业作为吸纳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就业人员的增加变小了。

三、陕西省三大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关系实证分析

(一)变量和数据

在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中,本文选取的样本期间为1978-2009年,从《陕西统计年鉴》可以得到陕西省31年中三大产业的产值及其就业比重,实证分析中用GDPi代表三大产业的实际GDP,EMi代表就业人数。为了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分别对各个变量取自然对数,分别表示为LnGDPi和LnEMi。

(二)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

进行单位根检验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如DF检验、ADF检验、PP检验。本文主要采取ADF检验法,ADF检验是在DF检验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对于一个随进过程{Y,t=1,2,…},若Yt=δYt-1+ξt,其中δ=1,ξt为一稳定过程。ADF检验包括三种检验方程,见表2。

运用Eviews3.1软件,通过绘制时序图,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包含常数项和线性趋势项的序列,因此运用第二种方程。得出的检验结果为:

由表3可以得出,非平稳序列通过二阶差分之后平稳,所以GDP1、GDP2、 GDP3、EM均为二阶单整。

2.协整检验

对变量的协整检验,目前常用且简便的方法是恩格尔-格兰杰两步法.首先需要估计出四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陕西省1978年-2009年的年度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可以分别得出三大产业与其各自就业比重的关系式:

LnEM1=4.7869-0.1418×LnGDP1 (1)

R2=0.8807R2=0.8767 F=221.5

LnEM2=2.7869+0.0221×LnGDP2 (2)

R2=0.099R2=0.069 F=3.299

LnEM3=1.7535+0.2279×LnGDP3 (3)

R2=0.9734R2=0.9726 F=1101.4

从以上三式中看出,式(2)中拟合优度非常小,说明这个线性回归存在很大误差,即第二产业产值与其就业比重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下面的协整检验我们只检验第一产业及第三产业产值与其就业比重的关系。

为了判断式中给出的关系式是否真实,其次需对上式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

由ADF检验得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与其就业毕总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产业产值对就业人数的偏离会得到较强的调整。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第一产业GDP的增长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系数为-0.1418,说明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反而会减小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即随着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不但不能吸收其剩余劳动力,还会使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2.第二产业产值与其就业比重很不相称。第二产业一直是拉动GDP增长的最大动力,其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第一、三产业,但是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很不相称,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对就业并未出现明显的相关性,说明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对就业人员的增加具有不稳定性。

3.第三产业与其就业比重有长期均衡关系,系数为0.2279,说明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第三产业虽然比重不到40%,但是对社会就业起了非常重要的带头作用,因此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解决劳动力就业是有效的,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化也是有效的。

(二)建议

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资本下乡,培育现代职业农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第一产业产业结构一直滞后于就业结构,主要是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技术低下,农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偏低,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可以通过发展第一产业本身来加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内部吸收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农产品特色知名品牌,走现代化农业的道路,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转变,创造新的就业渠道,扩大农业的就业人口。同时,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2.优化第二产业结构,扩大规模,用工业化成果武装其他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靠第一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带动。因此,保证第二产业有效的增长是开发第三产业新兴行业的关键,也是第一、三产业不断升级的必要条件。陕西省是个工业大省,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等是陕西省的支柱产业,从陕西省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一直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基本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其就业扩大能力很不相称,因此陕西省第二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提高产值的同时,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产生的排斥效应,采取劳动密集性和基本密集型并重的发展策略。

3.积极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保持平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但是目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第三产业对解决结业问题还存在很大空间。

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消除影响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制度障碍,如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等。其次,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壮大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有优势的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物流业等生产服务业,发展陕西省文化产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保持第三产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晓君.济南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5(3):22-25.

[2] 蒲艳萍,吴永球.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力转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9): 19-29.

[3]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49-268.

[4] 吴小松,范金,胡汉辉.我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基于SDA的分析.经济科学[J].2007(1):32-34.

[5] 张车伟,蔡.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24-25.

[6] Fei,C.H.,Rains,G.: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