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组教学法实施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组教学法实施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针对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教学法,将两种方法加以结合弥补各自的缺点。并以专业课“CI设计”为例,通过设定学生熟悉的设计任务,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达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专业知识和设计技法的目的。最后通过总结课程实施效果,在专业内外提升学生能力及自我认同感,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得以激发,对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组教学;工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66-02

引言

在我国工业设计是一门相对而言尚为年轻的学科,相对于一些传统的学科,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与改革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模式与方法被提出,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各个高校开设工业设计的动机、专业方向的定位各有不同所致。例如从生源方面来说,在国内工业设计的学生就可以分为艺术类及工科类,而分别招收这两类学生为主的高校,在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目标上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因此,结合高校自身特色、生源特点,在大量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中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才能在完成基本教学目的的同时,培养出各有特色的工业设计学生。

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除了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外,另一个途径就是改革授课方式。用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授课方式来替代传统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当前传统的普及教育模式,导致理工类学生普遍存在美学知识薄弱、造型能力低的弱点,同时形象思维能力欠缺。这使得他们创新能力低下。而且由于自身设定目标能力较弱,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及意愿决定设计主题,完成设计项目的这种模式,变得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又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理工科知识全面,逻辑思维较强。如果能选择使用一些他们习惯的逻辑方式来传授知识,他们接受起来不但迅速,同时也提高知识技能运用的程度。

在通过比较一些方法之后,本文选择以任务驱动法模式下小组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与小组教学法

传统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法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设定的任务作为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最终获得知识。在这种方法中,教师的引导、合适的资料、具体可操作的任务,对最终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得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目的性强,而缺点是通常完成的任务对象是学生个人,一个学生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流程,在过程中学生只需要关注自身的情况,学生之间并无联系,更谈不上沟通与交流。而工业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一直都将学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列为重要能力。因此单一地运用任务驱动法,并不适合工业设计专业课程。

而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小组教学法。小组教学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可以采取自愿分组,或者教师根据学生能力进行配组),根据完成任务所需的人数分成若干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信息资料和学习过程共享。学生之间为了完成任务,需要进行更多的直接交流;任务资料通过共享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时间成本。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多样性,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利于每个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及特点,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组教学法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参与度不平衡。一般来说,如果小组成员中能力差异比较明显,程度较好或者活泼的学生参与度较高,小组的进行方向很容易受到部分小组成员掌控,合作的优势无法得以体现,从而使那些被动接受“操控”的学生参与的兴致越来越低。小组合作法的优势无法得以体现。

比较和分析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本文以工业设计专业课程“CI设计”为例,采用任务驱动法提出设计任务,结合小组教学法,以学生自愿分组的方式,给每个小组设定相对独立且难度相似的任务,最终以提交设计方案的方式完成教学,并以自评及展览的形式作为评估效果的依据。

二、教学方式实施探索

工业设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从功能、造型、色彩到系统设计所具备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学习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法则;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设计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综合评价能力等。即不仅要有创新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效果图展示自己的设计,还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说话去表达设计、说服别人。本文“CI设计”课程内容的安排均以培养上述目标为依据。

文字与标志是CI设计的基础要素部分,此处先以全班理论授课的形式展开。教师在一定的学时之内,向学生传授标志设计、文字设计及CI设计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为了解标志、文字、CI设计的含义、起源、发展历史以及现状与趋势,熟悉标志及文字创意的基本特征、图文编排的方法及要点、印刷的基本知识等。并结合大量标志例子,讲授创意思维方法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设定两个小命题作业训练学生初步设计的能力。在完成上述知识讲授课程之后,将学生按照每组不超过5人的标准进行分组,开始进行第一阶段的任务目标。设计的内容在学校内取材,选择学生十分熟悉的各个学院,每组选定一个学院为目标对象,为其设计一个新的院徽。

在确定了设计对象后,开始第一个任务:展开设计调研。教师组织学生并引导他们通过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网络调研,以及实地调研等途径,每个学生搜集至少50个相关院校或机构的标志。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起全部标志,通过讨论、归类的方式完成整理与总结工作,分析可用的造型、色彩、编排方式,撰写并提交800字左右的调研分析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文字整理能力,并通过实际任务来体验设计调研,培养学生调研能力和根据项目要求有效地选择参考资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