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动情歌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里面明确指出:歌唱是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因此在音乐课中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核心的目标。然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将音乐教学视作知识性、技术性的现象还比比皆是,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使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是我们音乐教师所要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情感教学
一、优化教学过程,是实现情感体验的根本保证
1.创设歌唱教学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培养学生伴随老师快乐地投入到歌唱学习中,须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演唱。创设歌唱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歌唱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学习对象,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况。创设歌曲情境,提高歌唱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运用图画展现情境、玩具创设情境、游戏导入情境、现代化多媒体教具演示情境等。
2.启发学生入情想象,鼓励学生激情参与
音乐艺术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因而,倾听音乐显得尤为重要。当音乐之手轻轻拨动每个孩子心灵之弦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用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或富有诗意的描述,或用其他艺术手段,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情感体验来感知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荡舟于音乐的海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学中要尽量采用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由于心理、阅历、经验的差异,欣赏同一个作品,学生所得到的情感效应是不相同的。如若老师一味地让学生的回答接近教科书的答案,便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扼杀学生的审美创造。如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曲《雪花飞舞》时,通过聆听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孩子说是寒冷的冬季,漫天的雪花在跳着芭蕾舞;有的孩子则说是一群蜜蜂在辛勤地采蜜,为人们奉献甜蜜……孩子们各抒己见,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作为教师我对学生的想象力如此丰富而惊叹不已。对于多种答案我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还鼓励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实现歌唱教学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唱歌教学过多的注重教师的教唱学习,使许多教师依赖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教学套路。学生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失去自我发展的空间,致使唱歌教学显得呆板、枯燥、缺乏生机。在教学中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唱歌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多次聆听,把握歌曲特点
唱歌教学中的听包括学唱前的聆听、听教师的范唱、听同学的演唱等多个方面。每一次的聆听都有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就学唱前的聆听来说可以分层次、分步骤的反复进行,每次聆听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使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不但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到歌曲的情绪,同时,在聆听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阅历或情感体验来了解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一些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相似,其音乐语言的表达也很相近,可以引导学生用类比法欣赏体会并加以归类。例:音乐呈明朗雄壮的色彩特点一般用大调表现,呈忧郁的多用小调表现;音乐旋律线条呈上行进行的多表现昂扬向上的情绪,而下行进行的则常与悲哀痛苦相关等,这些都是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多种形式的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知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并在音乐实践中加以运用。
2.运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参与课堂。
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肢体语言对唱歌教学起着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它不但能通过手势帮助学生解决歌唱中的音准问题,还可以通过舞蹈、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准确、有效地表情达意。
3.注重活动过程的艺术化、多样化,让孩子爱上唱歌
在歌唱活动中,教孩子记忆歌词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个难点。传统的单一乏味的跟唱和重复训练,只会使孩子对歌唱活动产生厌烦心理。如何让孩子在熟悉旋律的同时较快的理解和掌握歌词呢?我想,教师在设计这一过程时,应运用艺术化、多样化的方式来吸引孩子,努力把“枯燥训练”式改变为“情景陶冶”式,让孩子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同时教师还可边出示图片边范唱;或边唱边画出能表达歌词大意的简单图画,使歌曲形象直观化,让学生“耳濡目染”,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在歌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能正确的演唱歌曲,而且还要富有感情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多种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技巧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唱歌技巧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唱歌教学过程之中,发声练习要同唱歌有机结合,要有目的地进行,唱歌时必须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正确。为了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独立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的能力,在训练和教唱时,要适当使用乐器。齐唱要求声音整齐,统一;合唱要求各声部和谐、均衡,要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特别是变声期的学生)的嗓子。
三、教师的自身情感可以带动学生在音乐课中的情感体验
1.丰富教学语言
音乐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歌唱教学的效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音乐教学中,把音乐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有机结合,将音乐这种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语义性的听觉艺术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语言形象生动的描述作用,不仅可以再现音乐形象,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
2.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课堂实践经验中得出,当学生受到教师表扬时,他就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善于观察和发现他们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及时进行评价。当然在激励性评价运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孩子兴趣、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活动来对他们进行评价。
总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音乐若离开了情感的体现与抒发,也就不是音乐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他们不仅有美的心灵,而且还能够按照“美”的旋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