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骨质疏松症的兽医临床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骨质疏松症的兽医临床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养殖业中危害畜禽健康的重要骨骼疾病之一,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对笼养蛋鸡、奶牛和羊的骨质疏松症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和兽医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745-04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Osteoporosis in Veterinary Clinical

FAN Ying,ZHOU Xu-zheng,LI Bing,LI Jin-shan,ZHANG Ji-yu

(Lanzhou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Pharmaceutic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Veterinary Drug Creating Key Laboratory / Gan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New Veterinary Drug Project,Lanzhou 730050,China)

Abstract: Osteoporosis is one of skeletal disorders which causes harm to the health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breeding industry. The aetiological agent of osteoporosis in caged layer hens, dairy cattle and sheep, clinical symptom and prevention measure were summariz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som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research of osteoporosis in veterinary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osteoporosis; aetiological agent; clinical symptoms; prevention measures

骨质疏松症是Pommer在1885年提出的,但直到1993年骨质疏松症才有了一个明确的、得到世界公认的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症引起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在兽医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产蛋、产乳动物以及动物的快速生长和特定生理期,对畜禽的生产性能产生极大影响。本文主要对蛋鸡、奶牛和羊的骨质疏松症进行了综述。

1 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

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又称笼养蛋鸡疲劳症,是笼养蛋鸡重要的骨骼疾病之一,会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多发于高产鸡群的产蛋高峰期。产蛋期发病率为1%~10%,以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临床表现为产蛋减少或停止、腿软无力、瘫痪、死亡等。

1.1 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症主要有以下3种表现形式: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3]。最急性型发病鸡常突然死亡,死前看不出发病症状。在表面健康、产蛋较好的鸡群白天挑不出病鸡,但次日即可见到蛋鸡死亡。越高产的鸡,死亡率越高。而蛋壳强度没有什么变化,蛋破损率不高。

最急性型病鸡解剖后主要表现卵泡充血、肝脏肿大、淤血、有出血斑、肺淤血、心脏扩张、输卵管充血、水肿,输卵管往往有蛋存在。

急性型发病鸡则表现瘫痪,不能站立,蹲坐于跗关节上,产薄皮蛋,产蛋率明显降低。如将饲料放在瘫痪鸡周围,瘫痪鸡仍然能采食,如从笼内取出瘫痪鸡单独饲养,2~3 d后可看到明显好转。个别严重的病鸡如饮食充足,可在1~2周内康复。剖检变化常见胸骨变形,在胸骨和椎骨结合部位,肋骨特征性弯曲。有的病鸡肋软骨呈串珠样,第四、五胸椎易骨折,胸骨凹陷,有的呈S状弯曲。

慢性型发病鸡主要表现在产蛋日龄较大的鸡,因为日龄较大,对钙摄取和分泌功能下降造成蛋壳变薄、粗糙、强度差,破损增加。慢性型病鸡剖检症状不明显。

1.2 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复杂,往往是由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因素有营养、环境、内分泌、遗传、疾病等[4]。

1)营养因素。研究资料表明,Ca、P和维生素D3不足、Ca与P比例失调、或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吸收不良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日粮钙不足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蛋在形成过程中,蛋壳约需钙2~3 g,蛋黄约需钙25 mg。开产蛋鸡饲料中钙的含量在3.5%左右,大部分蛋壳钙直接来自肠的吸收,当饲料中钙含量在1.95%左右或更低时,骨骼将提供蛋壳钙的30%~40%[5]。当饲料中钙严重不足时,骨钙将是蛋壳钙的主要来源。骨钙动员过度,骨骼强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日粮磷特别是有效磷水平也与骨代谢密切相关,低磷日粮也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日粮钙含量为正常水平(3.5%),有效磷含量为0.1%或不足0.1%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只有当日粮中钙和磷的比例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时,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维生素D3对钙和磷的吸收、骨细胞分化、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及肾脏重吸收具有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青年蛋鸡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高于或低于200 IU/kg时,蛋鸡开产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这说明日粮中维生素D3过高或过低对于预防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都是不利的[6]。

2)环境因素。由于蛋鸡在笼子内活动的余地很小,长时间的站立,不能进行蹲伏,导致肌肉兴奋性降低,从而影响钙磷代谢[7]。在夏季高温环境中,鸡饮水增多,常排稀便,失钙较多,同时高温使维生素A、D3遭到破坏,也极易导致该病发生。光照不足也会影响钙在机体的正常吸收和利用。

3)内分泌因素。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和雌二醇(E2)是与骨代谢密切相关的三大钙调节激素[8],已用于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变化规律的研究。主性等[8]、朱晓英[9] 的研究证实,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程度愈深,其PTH、CT水平愈高,E2水平愈低。在骨代谢过程中, PTH和CT始终处于耦联和解耦联的矛盾状态[1]。

4)遗传因素。随着蛋鸡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产蛋率提高、蛋重大、早熟、体重轻和低采食量的优良品种不断出现。但育种中对鸡代谢上的一些因素考虑不足,即使饲喂正常需要量的Ca、P和维生素D3,鸡通过消化道吸收的钙也不能满足产蛋的需要,从而造成骨钙动员过度,因此优良高产鸡易患此病[4]。

5)疾病的影响。蛋鸡往往由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引起肠炎,种鸡受精时可造成输卵管炎,这些疾病均可导致钙、磷的吸收不良,引发该病发生。

1.3 防治措施

由于笼养蛋鸡发生骨质疏松症后没有治疗的价值,所以预防成为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笼养转平养,补充日光浴。笼养蛋鸡所处的环境与散养蛋鸡不同,长期脱离于地面和野外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患鸡暂时转移到地面饲养,并且进行充分的日光浴,部分患鸡可康复,大大降低经济损失。

2)钙、磷、维生素D3的补给标准。人们对日粮钙的补给比较重视,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补给标准,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与50年前相比降低了许多。一般日粮钙含量在3.5%左右,可大大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对于日粮磷补给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及日粮钙,未形成一套安全而经济的补给标准。研究认为,日粮钙含量为3.5%、有效磷含量为0.25%时,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现象不明显。当有效磷含量为0.1%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但当日粮有效磷提升到0.4%时,笼养蛋鸡产蛋率、体重、蛋壳品质及骨密度与有效磷含量为0.25%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日粮磷并不是越高越好。有效磷含量为0.25%时,既经济又足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研究认为,青年蛋鸡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维生素D3(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 IU),可大大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维生素D3的补给超过上述标准时,则会抑制骨细胞的功能,骨的形成受到抑制,骨钙含量降低,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与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越多越好的传统观念相左。

3)药物治疗。依普拉芬属植物雌激素,是近年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新药[9],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骨密度、抑制成熟破骨细胞募集、减少其前体增殖、促进胶原合成和基质分化等作用。

4)遗传选育。在维持高产蛋率的基础上,提高骨强度是抗骨质疏松蛋鸡的选育方向。罗斯林研究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在维持高产蛋率的情况下,通过骨指数选择法对来航鸡进行选育,经过5代的选育,胫骨强度的遗传力达到了0.45,肱骨强度的遗传力达到了0.3,龙骨放射密度遗传力达到了0.39,这表明通过遗传选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蛋鸡的骨骼质量,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

5)及时添加抗菌药物。预防肠炎、输卵管炎的发生,以减少钙磷流失,提高钙磷的吸收利用率。

2 奶牛骨质疏松症

奶牛骨质疏松症是成年牛骨骼生长完成后,由于钙、磷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型全身性代谢病。其病理变化特点以骨质脱钙、骨质疏松、骨骼变形为主要特征[10]。奶牛发生该病后可导致泌乳下降、繁殖性能降低、生产年限缩短,还可导致骨骼、蹄变形及骨折。此病也是引起产后低血钙症、产后瘫痪和产后爬卧不起综合征、胎衣不下、子宫复旧不全、障碍的一个基础病因。严重病例会因生产性能低下、免疫能力低下或继发其他疾病而丧失饲养价值。因是慢性疾病,此病初期全身症状不明显,所以一般不会被大家所重视。

2.1 发病原因

1)饲料中钙、磷缺乏或钙、磷比例失调。奶牛每产1 kg牛奶需要消耗1.2 g钙、0.8 g磷,如果每天产奶量为20 kg,因产奶而消耗的钙、磷分别为24 g和16 g;奶牛每天维持身体的生理活动还需要钙20 g、磷15 g。牛对饲料中钙的吸收率一般为22%~55%(平均45%),一般1头日产奶20 kg的奶牛,每天采食的钙、磷量分别应该在120 g和83 g以上。如果饲料中所含的钙、磷量低于这个标准,奶牛就会分解贮存在骨骼中的钙、磷来维持泌乳和生理活动需要,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情况不仅决定于钙、磷的含量,也与饲料中的钙、磷比例有关。据报道,肠道对钙、磷的最佳吸收比例为1.4∶1.0。如果不注意饲料搭配,当日粮中钙多磷少,或磷多钙少时,也会引起钙、磷不足,导致该病发生。

2)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还可减少钙通过尿液排出。维生素D与机体内钙、磷代谢密切相关。当饲料中维生素D不足时,可导致对饲料中钙、磷吸收能力的下降,从而引起奶牛骨质疏松症[11]。

3)饲料和饮水中含有钙、磷拮抗因子。饲料中氟含量过高,或饮水中含有过高的氟,都会影响牛对钙的吸收及骨代谢。

4)疾病的影响。甲状腺机能亢进可使骨骼中大量的钙盐溶解,导致骨质疏松。脂肪肝、肝脓肿可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从而使钙、磷吸收和成骨作用发生障碍,继发该病。肾功能障碍可促进钙从肾脏排出,从而继发该病。慢性消化道疾病直接影响钙磷吸收,也可引发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