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述小学生情感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述小学生情感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与发展阶段,是提高素质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发展上,积极的情感培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将情感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使知识、技能和情感相辅相成,同步升华,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充溢着浓郁的情感色彩。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情感是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动力。这里,我主要从情感体验、情感陶冶、情感互动这三方面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作初步探讨

一、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是情感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指教师提供和利用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材料,让学生面对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提高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较稳固的道德观念和信念,完善道德行为。

1、满足学生的生活体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这是因为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所以,教师要随时留意生活教育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经验,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我带领学生到田野里,欣赏绿油油的麦苗在风中荡漾;一个"巧手摘野菜"的活动,就可以让大家兴奋起来。从他们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上,足以体会到他们回归大自然的喜悦,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活动。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沃土。精心策划班级主题活动,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感体验。例如,三月,开展了"让雷峰精神代代传""让红领巾更鲜艳"的活动,使学生间互帮互助的良好现象蔚然成风;十月,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

2、满足学生的情景体验。

情境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

(1)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是指由老师或学生确定某种情境,通过讨论,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放学了,明明看见妈妈刚下班就去做饭,心想:妈妈太累了,我应该帮妈妈做些家务。于是,他就跑去帮妈妈拣菜。妈妈却说:"小孩子,读书要紧。"让学生对这个情景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不重视家务劳动,长大后,他的生活会遇到什么麻烦呢?对他的工作又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呢?通过讨论,激起学生想象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明辨是非。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让学生通过扮演自己向往的角色,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比如,要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之情,就可以让学生化妆成二十年后的模样,展现自己实现理想后的风采,通过这种特长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利用多种教育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感

情感陶冶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利用各种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感化。

1、人格感化 :人格感化是指教育者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受教育者,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情感还很稚嫩,可塑性较强。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2、激励引导: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日益丰富的,这对他们的智力开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老师用鼓励的语言向学生提出要求说:"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生听了心里乐滋滋的,产生一种高兴的体验。

3、环境陶冶 :环境陶冶是指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对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它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外部条件。如在教室布置时,体现"让教室的每一堵墙都说话"的教育理念。其次,布置教室生物角,摆放各种鲜花,使教室充满生机,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气氛,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触景生情,产生积极、向上、乐观的情感体验。

4、以趣生情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杠杆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2] 陈宇光:《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何艳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辽宁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