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作文教学低效化现状的反思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作文教学低效化现状的反思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新课改正在各地深入实施着,但作文教学还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地方作文教学效益长期低下,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教师深感作文难教、难改;学生抱怨作文难学、难写。这需要我们勇于正视问题,在反思中寻求出路,寻求对策。文章从课前(克服盲目、注重循序渐进)、课上(淡化结果、注重讲评提高)、课后(少谈技巧、注重积累体验)三个角度谈了一些改进策略,想以此提醒更多的同仁去关注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低效 反思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11-03

语文素养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则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都知道:初中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①。然而现实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地方作文教学效益长期低下,作文教学陷入困境:教师深感作文难教、难改;学生抱怨作文难学、难写。

现状之一:苦恼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一篇作文往往要咬上一两个小时的笔头,挖空了自己的心思,还是那么几行字;老师讲了许多技巧,自己看了那么多的范文,还是不见自己作文有多大提高。学生被“逼”得没办法,“为赋新词强说愁”,废话、套话、谎话、 “自说自话”“克隆的话”比比皆是;甚至有学生写不出作文,一到考试就抄阅读理解文章……

现状之二:痛苦的教师。经常我们发现语文老师桌上堆积如山,最多的常常是作文本,语文教师没有几个不为批阅作文而感到痛苦的。这痛苦其一是缘自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其二是花了那么多功夫,耗了那么多心血,还是不见学生有多大起色。其三则是老师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批阅大量的劣质作文,使得身心倍受煎熬。有时一篇作文写完后,隔了两三个星期学才批阅结束,自然,语文教师也失去了及时反馈提高的最佳时机。

现状之三:低效的课堂。由于作文课难备、难教,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故可多讲,可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初一老师给学生讲审题、选材,初二初三还是如此;中考前作文教学往往又成了作文技巧的讲座,这样随意、放任、无序的作文教学,针对性不强,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现状之四:遗忘的角落。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②”教师时常因难教、怕改而将每学期作文训练的次数划等于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绝大多数教师仍是重阅读课而轻作文课。每学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数教师往往忙于讲课文(却又把读写分开),一学期包括几次统考的作文评讲,作文的总课时也只占二十多个课时。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有甚者,各级教研活动中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师作文教学的能力跟不上现实需求。最典型的是一些教师对如何批阅作文存在分歧和误区,常常在统一批阅试卷后,许多人抱怨作文批阅问题最多。

面对这种种境况,不少地方的初中作文教学似乎已陷于重重困境之中,成为新课改中一块亟待深入开发的“低产田”,当然也成为了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反思的问题。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需要众多的语文同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勇于正视上述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的建议:

“一个不成熟的计划远胜过没有计划”----克服盲目、注重循序渐进

新课标对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有九年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而在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关键的第四学段(初中三学年六学期)中,就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却没有系统而科学的规划。由于具体达成目标不明确,学生积极性又不高,常是完成任务了事,就文写文;教师也是就文改文,不能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攻关;讲评时更不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常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错别字、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无一不及,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也都没解决。作文训练只有从低级向高级有序地进行,才能降低难度,提高效率。一个阶段解决一个目标,一节课一个训练重点,循序渐进,将大大解决一些写作课堂的无序和低效的问题。所以,一些教育专家就提出:“作文教学科学化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训练的序,使整个作文教学有序可循,循序而渐进。”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是存在缺陷的(当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来制订一个详细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应注意以下三点:1.要从三学年整体出发设计训练计划,注意照顾年级之间的衔接过渡和学生实际,逐步提高。2.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按照文体,制订各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目标。例如,初一阶段以进行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二阶段以抒情、说明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三阶段以议论表达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同时做到每学期有一个大目标,单元(或一次作文)有一个小目标。3.结合作文训练内容,根据学生作文的现实需要,结合学生范文,有计划、适当地补上一些具体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怎样写好文章。

另外,教师大可根据文体内容和训练目标,设计出多种课型:如优美语段赏析课、片断练习课、材料评议课、看图说话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写作学习的例文,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课文是怎样使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生动、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这些课文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用好。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淡化结果、注重讲评提高。

在作文评价中有一种不良倾向:不少人对中小学生的作文经常用成人的眼光和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打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③,才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要能够找到每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予以肯定,进而指出不足处,一步步改进,一步步提高。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要过分注重于结果,结果固然重要,但没有过程的结果那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水中倒影”,学生作文能力也是得不到发展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重视精批细改,可常常是老师满头大汗,学生只是匆匆一瞥。其实,讲评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关,也往往最重要、最容易忽视的一关。讲评的意义在查漏补阙,逐步改进;讲评意义在于树立榜样,推而广之;讲评的意义在于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进而推陈出新,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佳作来。

我们也经常说好文章是修改来的。可学生一般写完作文后,往旁边一搁,认为完成任务了。结果是学生不知道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不知如何修改或者是没有养成这种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好多种形式的作文讲评课,培养学生修改作文、欣赏作文的习惯。

1、全面批阅后的小结性讲评

这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这样的讲评课适用于学生容易写的作文,一般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较少。作文批改时,教师把学生作文中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讲评课中,以大面积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当众读自己精彩的地方,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每一位同学的作品,用诚恳的语气,写出总批和眉批,学生在听其他同学的作文后,在自己作文适当的地方,在老师批注的地方再进行修改。

2、以点促面的指导性讲评课

上这种作文讲评课教师先看学生的稿子,而不做任何批改。但在看稿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和问题,在作文讲评课中大力表扬作文中的优点。并要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作文”,在征得作文主人同意的前提下,全班共同讨论修改“问题作文”。然后要求学生用讨论修改中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再交换修改。学生自改作文是完善对事物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互改作文也是相互学习别人长处,提高作文鉴赏能力的过程。这样的讲评课拿出一篇有针对性的“问题作文”作为代表,有意识地帮助一名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同时也帮助了与其有类似作文倾向的一大批学生。久而久之,将会有更多的同学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3、扬长促短的赏析性讲评

学生中不乏有真情实感的佳作,哪怕是最不好的作文也有它一两处闪光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进行作文讲评课的好材料(其实学生自己的作文有时比作文选中的范文更有实用价值和亲切感)。这种作文讲评课可以说是“作文赏析课”,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操作。一种是赏析学生中的精品作文,让大家共同感受美、欣赏美,这是针对作文水平高的同学的,是个别的。另一种是每隔一个阶段,老师让每一个同学都挑出一篇自己认为好的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甚至几句话来读给大家欣赏。这样每一个读自己作文的同学都会感到自豪,每一个听别人作文的同学都能津津有味。听完后,学生评析作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的好?这样,小至一个词、一句话,大至一个精彩的片段、一篇文章都成了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天地。欣赏的过程和评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潜移默化学写作文、练习修改的过程。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这种赏析评价延伸到课外。每当一学期结束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课堂作文和周记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作文,再对其进行修改润色,然后用电脑编排配上精美的图案后打印出来,做到班级人手一份,装订成册或用文件夹装成一本班级作文选。这将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编辑能力,极大地鼓舞学生学好作文的信心和决心。

“工夫在诗外”------少谈技巧、注重积累体验

古人曾告诫我们:“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积累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指导学生像蜜蜂采蜜一样广开蜜源,通过自己的劳动酿出蜜来。如果没有丰富的积累和真切的体验,只急功近利地学习所谓技巧,忙于应付考试,作文似乎陷入套作、宿构的泥潭,并不像出自十五六岁的青少年之口,枯燥而乏味。

其实,对初中生而言,写出真情实感,比学会一两个写作技巧更重要。对此,学生只有在有效积累中才能吸取营养、丰富体验,才能有话可说,作文中的语言才能生动有趣,构思才能新奇,作文能力才能提高。

首先,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注重把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生动的句子写得好的自然段加以熟读成诵,供自己习作时选用或仿写。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文章精华之处的思考和感悟,兼容并蓄,了然于胸,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也要善于有意识地找准课文的补白处和空白点,读写结合,进行拓展性练笔训练,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其次,在课外积累中,可以尝试进行了课外阅读作业的布置。分层次,有弹性实施,不重形式重实效。以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为指导,结合日常课堂教学设立“每日推荐文章”和“每周推荐书目”两个栏目供学生选择与借鉴。并抽出一个固定时间,以“读书报告会”等的活动方式进行检查反馈,评议交流。利用读书小报展示、好词佳句的交流、散文美文的欣赏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有力促进孩子们在课外的积累和阅读,最大限度实现他们在课外学习中语言、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课外阅读就如同“活期储蓄”,集少成多,“存”、“取”两便。有了平时的“厚积”,在写作时就能“薄发”,学生就能由衷地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好处。

再者,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和表达的习惯。这里的“两记”指的是日记(或周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多少限制和框框,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说话,要大胆说、无话不说,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心声,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留心观察,细心体味。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这样,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会清楚地认识到: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正如叶圣陶所言“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又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歇。”④魏书生老师就曾大力倡导让学生多写日记,教师少忙于改作文。

当然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举措还有很多,这里仅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角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想以此提醒更多的同仁去关注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①②③中华人民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底1版。

④叶圣陶:《文章例话》,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作者基本情况:

姓名:任家斌

单位:南京市六合区新篁镇初级中学

电话:13401993448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新篁镇街西新篁镇中

邮编:2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