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美两国道德教育及其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美两国道德教育及其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英国是一个不开设道德教育的国家,只对学生进行个人社会健康教育,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如何自律地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美国道德教育则是通过依法治教来实现学生的行为规范。由此引发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进行反思:如何通过感染引导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品行、品性,道德教育应该从人性出发,同时施加一定的制度教化让受教育者自动自发地学会关注自身,关注内心,改变认识,提高对私德和公德的道德要求。

关键词: 英美道德教育 高校道德教育 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后现代化阶段,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极大地冲击着文化的转型和社会秩序的重新建构,经济的全球化乃至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也导致多元化价值世界观对传统社会文化的冲击,精神乃至文化层面的危机导致道德教育方面的危机。目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正面临一些困惑和难题,如何化解这些难题,高校道德教育能否找到一条符合历史和逻辑的化解思路,将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一、英国个人社会健康教育

在英国教育中,是没有“道德教育”这个术语的,没有这个词不代表没有这项教育,他们所开展的相应教育叫做个人社会健康教育,其核心的教育观念包括四个方面,即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和守信。通过对学生进行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以自律融入社会,英国人的道德教育不是通过专门开设课程进行的,而是通过选修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世界各地的课程来对学生的品德和品行进行道德教育。当然,并不限于此,英国的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利用集体讨论的形式来让学生对学校和社会发生的事情进行探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自己感悟事情的对与错,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探访孤儿院、养老院,为社会募捐、参加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公德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从根本上讲,英国的道德教育是回归生活的教育,因为诚实和勇敢不是孤立的品德,而是需要融入生活,对自己和对他人尊重,凡是有道德的,都应当是被人们认定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哲学,而在道德产生之前,人已经存在,所以道德其实就是让人由无意识状态的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转变为具有道德意义的存在和生活方式[1],道德的目的指向则是让人遵循作为一个人的形式来生存,而回归生活则更加关注作为一个人这样的主体如何以一个人的形式来生存。

在英国人的教育理念里,道德教育的感染性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及人口的大规模涌向城市,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环境瞬息万变,父母出外打工、留守环境的形成、家庭破裂、道德滑坡、网络环境的冲击、恶俗广告及低级趣味的电视节目、网络游戏及网络多媒体充斥的性和暴力等诸多因素造成了意识形态的莫衷一是,让学生的发展层次出现了无序化,身体和心理的过早成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种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动对人的道德成长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道德成长的心理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

所以,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氛围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过于追求时髦和新潮,对互联网的接触太多,而互联网鱼龙混杂,形形的资讯和游戏充斥其中,学生本身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价值判断,很难对一些诱惑产生抗拒,所以,净化互联网环境和互联网文化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亟待我们解决。

二、美国的道德教育

依法治教是美国教育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与我国不同的是,各个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不但是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行政教育的手段,而且带有一定的法律效力。[2]美国的学校会在开学的时候与学生家长和学生签订一份协议,通过行政手腕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一定的约束,除了制定保护学生的制度外,还带有惩罚措施,“各种带有惩罚措施的规定,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规范影响的规则”[3]。美国中小学一般不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这些方面的教育任务主要由家庭教育或来完成。[4]这一点与我国依赖学校教育的传统存在较大差异。美国的道德教育与英国的道德教育非常相似的做法是:普遍通过社团活动、集体活动和社区组织和家庭教育来完成,因为学校和学生家长签订的有相关协议,所以美国教育在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发挥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方面卓有成效,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国的道德教育大部分是依靠学校完成的,以至于出现了学生在学校里面是优秀的,道德水平是很高的,可是一到社会上就变了,这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所造成的后果。道德教育归根到底需要全员参与,而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里,如果社会环境恶化,社会整个道德水准下降,那么即使学校道德教育再成功,到社会上也会被社会环境所同化。所以,道德建设只有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公正的社会道德制度才能保障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和落实。

美国道德教育的依法治教带来的启发是:当社会变化要求社会进行公平公正的交往秩序的建立,由于道德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个人的内在生活和人类生活”,当个人的内在生活与人类生活发生交集的时候,势必产生矛盾,而制度化的形成则有利于公民感的形成,而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公民,公民素质的培养首要的就是遵守社会规范,其次才是有道德的人,当个人的内在性与人类生活相冲突的时候,更应该倡导在制度下遵纪守法的公民精神和信念。

三、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大学教育首先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素质的公民,高校道德教育需要在两个方面下工夫:第一个是良好的学校道德氛围;第二个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化管理,道德教育强调的是教化,教育家杜威先生认为:“道德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而并非是固定、绝对的道德真理。”道德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发展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一味地讲教条,需要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需要社会风气感染,让学生养成习惯。而德育教化则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一个遵守社会制度的良好公民,所以德育培养的目的不能是培养一个只懂得教条的人,而是有着良好道德素养和道德行为的人,是重在行为习惯的,是内在的我的升华和外在制度的约束双重作用力下形成的有着良好交往行为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出了社会校门后不会因为受外在环境影响而迅速改变原来的习惯。

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公平公正制度的建立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基石,英美两国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则比较注重如何做事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是否应当转换教育方式,适当地增加生活化的教育行为,多研究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做哪些事和不应该做哪些事,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同时对比中美两国学生守则发现,我国的守则比较偏重于否定性,不准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应当做什么,而美国的学生守则偏重于开放性,更多注重权利等,其中对学生有没有在选择空间和道德范围上形成限制和制约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6).

[2][4]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N].新华网,2004(7).

[3][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3.

[5][美]尼布尔著,黄世瑞等译.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