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位悲情人物和147起官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位悲情人物和147起官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年以前,因镇政府违约,他的80亩果苗化为干柴,官司打到今天,仍然了犹未了。多年以后,他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帮助父老乡亲维护合法权益。

多年以来他替别人打了147起官司,胜诉率98%,“民告官”就占去了三分之二。

镇政府违约,他陷入讼累

43岁的刘万成是河南省新安县磁涧镇一位小有名气的农民,说他小有名气,其实缘于一段辛酸的人生。

刘万成是那种有独特思想且敢作敢为的人,10多年前,他就是其所在县小有名气的果农、富户,他经营的果园和苗圃就是洛阳市及新安县林业部门开现场会的典范。

当时的一位副镇长和林果站负责人频频光顾刘万成家,诚心想请他这个果园行家,出面承包园艺场。被盛情打动的刘万成答应了。与镇政府签订了协议。

雄心勃勃的刘万成做梦都没想到的是,写在纸上的合同并不代表“诚信”,镇政府一再违约。刘万成走进法院大门。他状告镇政府违反协议。

县法院受理此案后,镇政府拒不到庭应诉,而且派人进驻园艺场,专职看管已挖出来的树苗,镇政府不销售树苗而且也不允许刘万成销售树苗。等到1995年3月,镇政府工作人员撤离园艺场时,大多果苗已变成了干柴,一切心血毁于一旦,刘万成一个大男人一下子痛哭失声。 他带着材料与干粮走上了上访路。他的呼唤,引起了河南省主要领导的重视,当时河南省委书记亲笔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此案,案件被移交到了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此同时,被得罪的镇政府恼怒了,几百人冲进园艺场,用牛犁,用拖拉机推,用火烧,将果树毁坏殆尽。目睹惨状,刘万成晕了过去。

在血与泪的煎熬和生与死的徘徊中,刚刚人到中年的刘万成身心俱疲,一个壮汉子变得骨瘦如柴,其体重竟然不足40公斤,而屋漏偏遭连夜雨,刘万成的家那段日子也频频遭难,他处在绝望的边缘:其八旬老父早在1995年因悲愤交加,气成半瘫;其风烛残年的白发老母亲,气瞎了双眼,他的妻子因焦虑而眼窝日渐下陷,至今视物模糊不清;当时,他年仅14岁的大儿子为家中的债务含泪辍学,赴千里之外的乡村做童工;次子在1996年大年初二上山采药时,跌入山沟,左腿骨折,后含泪背井离乡,靠打童工谋生。曾经是富农的刘万成为告状,卖掉了4间平房和3孔窑洞、3孔土窑,负债40多万元,每日讨债人挤破家门,他有家不能归,无奈只能再次走上了上访路。这时由于河南省政法委的重视,洛阳市政法委也专门下发文件,将此案列为1997年度洛阳市头号督办执行案件。1998年9月,省高院下达了再审判决书,在判决书中,镇政府赔偿刘万成的款项减少了,刘万成不服,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他想要求最高法院给省高法发函,请求重审。

等待的日子里,刘万成再次铺开床单,把录音、录像、照片证据237件,一只硕大的水杯和妻子炒就的爆米花一并放在上面,捆绑起来,背在肩上,再一次踏上上访路。这条路声声血泪,不堪回首。他头顶诉状,沿途乞讨,13次进京,261次奔波省城,数百次在洛阳市喊怨……他啼血呼唤,发出了4500余封上访信。在北京街头,刘万成忧伤地徘徊着。46万元的苗圃投入化成了泡影,数十万元的债务沉重如山,家中家人病的病残的残……想到这些,刘万成绝望了,他蜷缩到天安门广场的一角,含着满腔悲愤和对亲人的留恋,给老爹、爱妻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写下了遗书。掷去手中的笔,他缓缓地仰起头,望着鲜艳的国旗,“嗵”地一声双膝跪下。几位武警向他走来,听完他的哭诉,让他到最高法院申诉。

在去最高人民法院的路上,刘万成认识了北京某报记者。

那位记者耐心听着刘万成的故事,郑重地劝他说,世间自有公道,法律永远是公平、公正的。那位好心的记者嘱咐刘万成,官司打成“马拉松”,虽然有个别人作梗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对法律知之甚少,只要知法、懂法、用法,就会少走弯路。记者的一番话,使刘万成豁然开朗,他当时就跑到书店,买了很多法律书籍回家学习。刘万成初中还没有毕业,对专业性、严谨性很强的法律典籍啃得很艰难。他就从案例入手,一个一个地剖析、对比,最终以一种朴素的农民的方式,将一部《民法通则》融入了大脑。

久病能成医,

久讼成“律师”

俗话说“久病成医”。刘万成在自己多年的讼累中不仅积累了很多经验,吸取了很多教训,也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

自从刘万成泪别那位北京记者后,他说话办事不再“冤”字当头,谈起自己的案子总是引法律,举案例。熟人邻居遇到纠纷,他也喜欢运用法律品头评足,出谋划策。

由于刘万成粗通法律,他开始有意接近一些法律工作者。

由于刘万成用法律为当地人排忧解难,他的“刁民”形象也被“热心人”所取代。

也正是有律师朋友和当地农民的拥戴,刘万成走上一条为弱势群体讨公道的编外“律师”之路。这条路,刘万成走得艰辛。

1998年7月,燥热难耐,刚刚从北京上访归来的刘万成与一位律师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那位律师说,如今的案子太难办了,法理、人情、关系,哪一路都是套在律师脖子上的绳索。刘万成预感到那位律师朋友的脖上也有一道绳索,追问不休。

律师说,他的当事人谢某在洛阳某厂遭遇工伤,被机器轧断了一条腿,厂方只负担了医药费,其余一概不管,当事人上诉,法官态度暧昧,他一筹莫展。

听完律师朋友的叙述,刘万成内心发热,他想运用自己打官司的经验所学到的法律知识一试身手。律师听罢,告诉刘万成:“你不是律师,也不是法律工作者,如果有兴趣,你可以以我的当事人亲属的名义参与到案子的审理中来。”

开庭那天,刘万成的律师朋友“因故”未能出庭,刘万成临场不惊,举证据,析案例,与被告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交锋,最终,法庭采纳了刘万成的辩护意见,判被告赔偿原告各种损失及伤残补助7万余元。刘万成替别人打赢官司的消息不胫而走,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喊冤者纷至沓来。或许是同病相怜,刘万成来者不拒。

1999年初春时节,刘万成再一次上访归来后,新安县铁门镇的孙某就扣开了他的家门。孙某未说话已是泪流满面,他痛心疾首地说,他曾是民选村长,上任后,发现前任村委班子有100多万元的不正当支出,还牵涉县里、乡里的某些部门领导,不久,镇里突然撤去了他村委主任的职务,公安部门还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他300余天……

听完孙某的哭诉,刘万成拍案而起,他决定再用自己的细胳膊拧拧大腿。刘万成代孙某草拟了一份行政复议申请书递交给洛阳市公安局,后经多次按行政诉讼法据理力争,孙某最终获得赔偿。

刘万成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切齿痛恨,有人想置他于死地,曾开车撞他,还派人抢过他装有自己和他人材料的皮包。妻子见了胆战心惊地劝他:“万成,咱自己的官司还没有个头儿,别管闲事了。”可刘万成说:“找我鸣冤的人,都是与我一样的草根儿,呼天不应,叫地不灵,我不能不管。”

几天后,磁涧镇的廖某找到刘万成跪地痛哭。他说,村委主任在调整土地时,给一个解放前就离开该村的人分了地,群众大会上他提了反对意见,村委主任拉着他就打,廖某拨打了“110”,民警赶到现场后,反而把受害人廖某拘留了。

刘万成对廖某一番安慰,决定代廖某打一场官司。

那场官司打得很艰难,因为刘万成不是律师,看不到卷宗,调查取证工作难以名正言顺地顺利进行,为了找证人取证,那条乡间的泥泞小路,刘万成不知走了多少遍,通过他不解努力,终于以有力的证据,促使法院判决公安部门撤销了对廖某的裁定。

到那时,刘万成替普通老百姓整整打赢了100起官司,才成为名符其实的法律工作者。1999年10月,金风送爽,靠自己的官司和100起胜诉案出名的刘万成,以其丰富的经验被洛阳市政府法制服务中心第三事务所聘为法律工作者。

上任那天,刘万成特意印制了一盒名片,在其背面打上了一段醒目的话语:“本人饱经风霜,历尽沧桑,曾在县法院、市中院、省高院、最高人民法院及全国13家新闻媒体喊冤奔波。现专业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愿为所有无钱、无权、无势的冤民提供法律服务。”

名片的下面,还有两行大大的行楷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一种维护法律尊严的呐喊,又是对弱势群体寻求帮助的召唤。

刘万成出色的工作,很快引起洛阳市政府法制服务中心的重视,当年,提拔他为第三事务所副主任,2000年底,洛阳慕容律师事务所有感于他一身正气,聘他为法律工作者。2001年4月,洛阳市法制服务中心再度招才纳贤,刘万成又成了被引进的人才。

刘万成声名鹊起,求助的人越来越多。

多年来,刘万成共为弱势群打了多少官司?他搬出案卷查了查,这有卷可查的,就有147起,胜诉率占98%。

有一个数字颇耐人寻味:“民告官”占去了刘万成的案件的三分之二。其中,告公安局3例,镇政府3例,村委会14例,农牧局、电业局、农机局各一例,状告其他“衙门”的民事案件数十例。

有人说刘万成专给当官的“作对”,是“讼士”,不会有好结果。刘万成说,这是匡扶正义,为民伸冤,维护法律的尊严,自己就是因打官司吃尽了苦头,闹得家不成家,他才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父老乡亲再在权势的阴影中。

但刘万成自己的官司至今了犹未了。因镇政府多年以前的毁约,他仍然背着20多万的债务,因“民告官”的缘由,他时时刻刻都在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因多为穷苦百姓做义务,他仍然时时忍受着生活的窘迫。

于是,有人劝刘万成一些经济案件,他说:我图的不是钱,是争一口气。

于是,有人劝他重整旗鼓,经营苗圃,他说:“我不想有第二次疼痛。”

于是,刘万成就剩下了最后也是惟一的一条路。这条路就是维权,用法律维护父老乡亲们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