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韶》乐的音乐特征及历史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韶》乐的音乐特征及历史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乐舞,是我国古代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音乐体裁形式,古文中皆称为“舞”或“乐”。上古时期最为著名的乐舞是西周时期的“六代乐舞”,主要有:黄帝的《云门》、尧帝的《咸池》、舜帝的《韶》、夏朝的《大夏》、商朝的《大》、周朝的《大武》。其中《韶》乐是五千多年前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它受到了后世各代帝王的尊崇与爱戴。但由于时代久远,现代的研究者们也只能根据古文献和一些考古出土的实物进行种种推测。本文通过古文献记载《韶》乐使用的乐器及结构风格对其艺术特征做了一下分析,最后简单总结了孔子关于“尽善尽美”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韶》 音乐特征 尽善尽美 “和”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能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高音乐水平的乐舞作品,雅乐《韶》是当仁不让的。历史文献中关于《韶》的记载多不胜数,传说它是一部十分优美的乐舞作品,美到就连圣人孔子在看过《韶》乐后,都迷恋得“三月不知肉味”,忘却了一切欲念,发出“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赞叹!然而,时与俱变、乐与时化,作为一种时间艺术,《韶》乐无法以具体的形象不变的存在着,甚至会转瞬即逝。《韶》乐的特征是怎样的,它在流传过程中到底有多少程度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根据古文献记载,结合前人研究,对《韶》乐产生的时代、地点、特征及其影响进行梳理和分析,尽可能详细地勾勒出它的概貌,为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提供一些方便。

1《韶》乐的音乐特征

《韶》乐据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韶》乐在不同的时代中,其题材内容、旋律变化、情绪、节奏、风格,都在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它最初的面貌。史书记载,《韶》乐在齐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以齐国《韶》乐为参考,探究一下它的特征。

1.1《韶》乐的乐器

关于《韶》乐所用乐器,史书上并没有十分详细明确的记载,对于它所用的乐器,研究者们也都是借鉴文献资料上的记载,同时参考同时代所拥有的乐器,揣测出《韶》乐所用乐器。本文同样是本着这样的原则来探讨这个问题。

很多史书上都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记录,可见,箫一定在这部乐舞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根据《尚书・益稷》记载:“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生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由此可见,《韶》乐所用乐器大体有三组十四种。

第一组:打击乐器:戛(又名)、、、鼓、鸣球、搏拊、(又作鼗)、镛、石磬;第二组:弹弦乐器:琴、瑟;第三组:吹奏乐器:箫(主奏乐器,实为排箫)、管、笙。

另外,除史书《尚书・益稷》外,据《尚书・舜典》和其他一些考古资料的考证,《韶》乐中可能还包括“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类乐器,其中每一类乐器里又有多件乐器。由于时隔已远,史料不足,现在还无法证实最早的《韶》乐中是否确有八音,但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韶》乐所用的乐器囊括了上述八音大致已被证实。

1.2《韶》乐的风格

“箫韶九成”,这里九成指的是九奏、九终,实指《韶》乐由九个乐章组成(后文有详解)。由于《韶》乐由九个乐章构成,每个乐章所表达的内容、所用音乐必然有一定的差别,所以,《韶》乐各个乐章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古文献记载中并没有关于《韶》乐风格的直接记述,要对它的风格进行探究,我们也只得借鉴一些文献中对《韶》乐的描述来进行推断与揣测。根据舜帝作《韶》乐的目的来判断,我们知道,它有一定教化百姓的作用。《尚书・舜典》中有这样一句话:“直而温,宽而粟,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八音克谐,无相论夺,神人以和。”这句话是说,舜帝想通过演奏《韶》乐,使众生成为“正直温和,宽宏而明辨,刚毅而不暴虐,质直而不傲慢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猜想,既然舜帝想通过音乐达到教化百姓的作用,那么,《韶》乐也一定带有“正直温和,宽宏而明辨,刚毅而不暴虐,质直而不傲慢”这样的风格特征。再从孔子对《韶》的评价“善、美”出发,《韶》的大体风格就体现在这二字里,整体是想要传扬“以德治国、以文治国”的思想。因此,整部乐舞的大体风格应该是:宽大壮丽、温柔优美、刚毅庄重、欢快愉悦。

2《韶》乐的历史评价

2.1尽善尽美――审美标准的升华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国力最雄厚的国家,齐国由于政治思想开放,对文化也采取“兼容包并、以礼治国”的政策,这就使《韶》乐在齐国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孔子在齐国闻《韶》乐后,竟然兴奋得“三月不知肉味”,没想到音乐之美能到如此地步。当然,这种说法过于夸张,但足以见得《韶》之美。

孔子在齐国闻《韶》乐之后,给予了“尽善尽美”的评价,它不仅从音乐的本身上给予《韶》乐以“美”的评价,称它的旋律美;而且从思想道德层面给予了它“善”的高赞,称其反映的思想内容也美。在此之前的的文献中,认为《韶》乐的美与善是一体的,美基本上统一于善中。而孔子却将美与善分开谈论,《韶》乐之后,“尽善尽美”成为人们对音乐的最高评价标准,这是我国音乐审美史上的一次飞跃。孔子的这一评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人们在评价一部音乐作品时既会从听觉、视觉等感官上去评断,也会对该作品表现的内容进行善与恶的区分。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待(下转第103页)(下转第99页)问题,孔子对《韶》乐的这一评价,也是我国音乐哲学史上的一次升华。

2.2《韶》乐中“和”的精神

上古舜帝的精神内核是“和”,“和”是舜帝毕生所追求的崇高目标。《韶》乐作为舜帝时期的音乐,其中也渗透着“和”的精神。

在《尚书・舜典》中有这样一句话:“八音克谐,无相伦夺,神人以和。”意思是说:要使八音和谐,不要弄乱了相互之间的伦次,这样的话,就能使人与神之间相互和睦,达到天人合一。由此可见,舜帝的《韶》乐也体现着“和”的思想。舜帝时期的“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和平、人与自然和谐。这种“和”的思想影响着儒家的“仁和礼”,他们主张要“以德治国”。古代的一些仁人志士,也极力推崇“和”的主张。直到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也奉行构建和谐社会。《韶》乐这种“和”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长河滔滔不绝,中国的音乐文化更是百花齐放,但是《韶》乐作为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将会继续影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韶”乐因此而被誉为“中华第一乐章”。尽善尽美的《韶》乐在流传过程中不可能一成不变,今天虽已不再见《韶》乐的原型,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细心的去寻找,更加努力的去挖掘,一定会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代代相传,让中国音乐的长河中永开绚丽多彩的音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