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极薄摄影:“界面――方振宁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极薄摄影:“界面――方振宁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方振宁先生自离开北京后20年来首次在国内做的个展。 展出作品分为三个系列:《墙和窗》、《蒙胧之旅》、《中国宅》。这是从他过去8年中,拍摄的上百万张数码图片中精选出来的。这些个性强烈的作品,超越传统摄影的透视角度,突现了凝聚在被拍摄物体表皮上的肌理所传达的信息。

策展人周文翰说:“数码相机、数字工具和互联网已经改变了许多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方式,而方振宁是我所见过的最乐观地投入其中的艺术家。

最近十年,数码相机是他最常用的创作工具。或许,更确切地说,已融汇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他的感官。假如说,开始的时候数码相机还仅仅是一件只供使用的工具的话,那么,经过将近十年的持续的拍摄,在积累高达百万张照片之后,它已经反过来改变了使用者的创作方式和思考方式,并使相机已经成为他肌体上一个敏感、高效的感官,不仅能捕捉到他的所见所闻,甚至也凝聚着他的生命经验。虽说这次展览仅是个摄影展,但从中你能感受到艺术家超越物象之上的气息。”

《墙和窗》1999-2005

方振宁选择的这些拍摄对象不只是一般的墙和窗,而是纪录着时间和渗透着浓厚文化信息的墙。这些墙和窗的建造者,都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家。在更为深层的意义上讲,这些墙和窗是为超度和暝想的一种提示。

作者去世界上许多地方进行过旅行,实际上这也是一次次的心灵旅行。

这些,我们熟悉的著名建筑家和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在方振宁的画面里异常静谧,他似乎将这些建筑的某些元素加以提纯和抽象化了。

这种表现力和他深厚的艺术素养有关,建筑在他手里成了再构筑的平台。然而,方振宁所纪录的却不只是一种建筑的表皮,而是把界面作为一种启示,进而寻找被拍摄物体和人意识间的深层关联。

《蒙胧之旅》2003

这组印象摄影,是拍摄者一次乘无人驾驶电车在雨天中的偶遇。艺术家说,那次是在东京,前往晴海一个展览中心,因为都是在高架上行驶,所以沿途可以看见非常美的东京湾风景。当时他坐在电车的最前方,就是为了拍摄。但上车后发现,天正下着雨,令其非常沮丧。但突然间他发现,眼前这些蒙胧风景似乎更加具有魅力,于是便被行走中的光所迷惑,一直拍摄到无人驾驶电车行至终点。

《中国宅》2006

这是对安徽南部进行一次考查时所拍摄的徽州建筑。

徽洲建筑所创造的类型,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是独一为二的,然而,方振宁却迷恋从另一个角度看徽州建筑,他被一座普通的民宅所震撼,并从中捕捉到了徽州建筑的精髓。

关于这名宅。已是人去楼空,但是在方空间中,蕴纳着中国独特的建筑美学精神。方振宁以细腻的感受,用镜头分别解读着那些光和影以及空间中的其他元素,让观者通过各自内心的图像组合,来体认整体空间。每幅作品都像是一段段之于光、影和空间的俳句。

建筑在方振宁的视线里被解构了,然而却在观者的意识中重新组着。因此,这些作品实际上已与摄影无关。

方振宁这次展示的“极薄摄影”,同样属于极限艺术的体系。关于这组作品,方振宁自己认为,这“是一直进行的‘向内’的旅行纪录”。他注重用数码相机捕捉瞬间感受,因为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所以能有别于其他摄影者的作品。他是一位用相机进行创作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