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南临港工业产业升级评价与对策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南临港工业产业升级评价与对策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运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法、指标评价法对海南临港工业产业结构和效率升级进行测定,分析了海南临港工业产业升级的变化特征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推动临港工业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临港工业;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指标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是实现工业结构由轻型向重化工业转变、由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转变、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海南临港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壮大的发展历程。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临港工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国际国内临港工业产业升级加速、竞争加剧。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海南临港工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一、产业升级与临港工业

关于产业升级主要有产业结构优化和价值链延伸两种研究视角,前者将产业升级视为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后者将产业升级视为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间升级(陈羽等,2009)。本文认为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趋于合理;产业效率提升是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

临港工业是指依托港口资源优势,以产业集群、成片开发为基础,以重化工业为主体,以大型化和“大进大出”为典型特征的生产组织形式(伍长南,2006)。临港工业将港口码头纳入工业生产线的组成部分,使物流过程紧密衔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优势,具有港口指向性、出口导向性、资源依赖性、地理根植性等显著特征。

二、海南临港工业产业升级测定

根据海南实际情况,本文把海南临港工业界定在石化、能源、钢铁、汽车、造纸、医药等六大行业。石化产业由“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以及“塑料制品业”这6个分类行业组成。能源产业包括“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两个分类行业。钢铁、造纸及医药产业则分别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以及“医药制造业”相一致。由于海南汽车制造业产值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90%,有些年份的统计年鉴未把汽车制造业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下单独列出,故以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代替汽车工业。本文采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法、指标评价法对海南临港工业产业结构与效率升级进行测度,数据来源于历年海南统计年鉴。

(一)产业结构升级测定

1.数学模型。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是测定某一产业结构变动相对于整个经济系统变动趋势的超前程度的主要方法之一。计算公式为:

其中,Ei表示第i部门的结构超前系数,ai表示第i部门报告期所占份额与基期所占份额之比,Vt表示同期i部门所在经济系统平均增长率。若Ei>1,则表示第i产业超前发展,所占份额出现上升趋势;若Ei

其中,ln为对数符号,Yj表示报告期j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Y0表示基期0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N为基期到报告期之间的年份数。

2.实证结果。为进行比较,本文计算了2001-2006年、2006-2011年两个时期临港工业的结构变化及超前系数,比重变化值为报告期产值比重与基期产值比重之差。考虑到2011年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因此,本文选择了“十五”、“十一五”的开局年2001年和2006年作为两个阶段的基期。

表1 海南临港工业产业结构变化及超前系数

表1显示,2001-2006年石化、能源、汽车和造纸业超前发展,其中尤以造纸业发展较快;而钢铁、医药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2006-2011年海南六大临港工业中,石化产业一如既往地超前发展,比重增幅较大;钢铁产业发展更加滞后,比重持续下降;而能源、汽车、造纸和医药制造业发展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放缓,其中汽车制造业比重下降较大。

(二)产业效率升级测定

1.评价指标。本文选择了产值能耗、人均利润率、固定值产净值利润率、成本收入率指标对海南临港工业产业升级效率进行测度。产值能耗,总产值与综合能耗的比值,用以反映临港工业工艺水平的高低。由于2007年的统计年鉴没有统计“综合能源消费量”这一指标,因此选用“用电量”来代替。人均利润率,全年利润总额与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比值,用以反映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全年利润总额与固定资产净值的百分比,用以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的产出水平。成本收入率,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的百分比,用以综合反映生产、销售、财务等管理水平。

2.评价结果。海南临港工业产业效率升级测定结果见表2。为进行比较,本文测度了宁波临港工业产业效率升级,结果见表3。

表2 2006年至2011年海南临港工业产业效率升级评价

表3 2006年至2011年宁波临港工业产业效率升级评价

注:由于宁波汽车制造业在年鉴中未单列,且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船舶制造业占比较大,故汽车制造业的数据没有统计。

表2显示,2006年到2011年海南石化工业产值能耗增加约3倍,工艺技术升级明显;人均利润率、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大幅提高,表明劳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明显提升;成本收入率也略有提高。钢铁工业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产业严重衰退。能源工业产值能耗略有增加,但人均利润率、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成本收入率下降明显。汽车工业产值能耗有所下降,回归到正常水平;人均利润率增加与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下降,表明汽车工业机械化水平提高。造纸工业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医药产业产值能耗有所增加,工艺技术升级有所改善,其他指标略有下降。

三、海南临港工业产业升级测定结果分析

从产业结构升级来看,海南临港工业结构升级呈现两个时期明显的差异性。2001—2006年,结构升级趋势明显,特别是造纸、汽车以及石化工业。造纸、汽车以及石化工业2006年总产值比2001年分别增长3723%、540%和510%。这主要是因为金光集团APP的金海项目一期、中石化800万吨炼油项目正式投产;海马汽车顺利实现了第一次“创业”,汽车产量由2001年的不足万辆增加到2006年的6.8万辆。这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加速了临港工业结构升级。2006—2011年,结构升级趋势减缓,特别是汽车和造纸工业。2008年8月破土动工的海马三期尚未建成,制约了汽车产能。造纸业面临环保压力,缺乏新项目,产能扩大较慢,如纸浆产量2006年到2011年仅增长20万吨。这一时期,新引进项目不足以及项目建设工期进度较慢使得产业结构升级放缓。

从产业效率升级来看,除石化和医药业外,海南临港工业效率升级比较缓慢。受全球经济危机、资源枯竭等影响,钢铁工业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减幅明显大于宁波。能源工业产值能耗虽有提高,人均利润率、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下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利润从2006年的23.75亿元下降到2011年的4.87亿元。造纸业产值能耗不升反降,2006年与宁波仅差1.5元/千瓦时,到2011年相差7.64元/千瓦时;在总产值仅增长25%的情况下,耗电量却由8.82亿千瓦时增长到20.28亿千瓦时,增长了约57%;相对于宁波造纸业人均利润率、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和成本收入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海南造纸业却表现出下降态势,其主要原因是造纸企业以单体形式存在,产业链较短。医药作为海南优势产业,人均利润率、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以及成本收入率均优于宁波,但宁波各项指标均大幅上升,而海南上述指标均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制药企业“重仿制、轻研发”,产品附加值不高,个别企业迁移到政策扶持力度更大的内地省市等原因导致。

总之,由于引进大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周期较长,现有产业链条短、布局散,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园区建设进度较慢等原因,近年来海南传统临港工业产业升级趋势有所减缓。

四、海南临港工业产业升级对策建议

(一)创新发展思路,推动非均衡发展

优先发展临港工业可以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积累必要的物质基础、训练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队伍、积累学科技术。海南应努力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发展临港工业,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投资一批辐射和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产业,把优先发展临港特色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做强做优一批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二)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

海南应立足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把握世界临港产业发展趋势,优化临港工业空间布局,做好港区、港口腹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要对区域功能进行宏观定位,按照“物流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完善道路交通、集中供电、废弃物集中处理。鼓励发展“补链”型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使已有特色工业集群从价格竞争向完善价值链提升,形成一批在环北部湾地区产业链条完整、创新能力较强、品牌影响力广的现代临港工业基地。

(三)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

海南尚属欠发达地区,居民消费能力还不强,外贸出口规模还不大,投资主导是当前发展的重要特征。临港工业的发展必须要在招商引资上狠下功夫,要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产业政策,把“抓投资、上项目”作为各级政府重点工作,抓住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快引进日韩、台湾等地区大型企业落户;有选择地接受国内发达省市的产业转移,重点参与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四)加速信息化,鼓励技术创新

在新技术革命带动下,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海南应实施产业信息化和技术创新战略,引导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打造临港工业信息平台,提升临港工业信息化水平,实现生产、物流、销售企业的信息共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资助有实力较雄厚的企业设立研发和工程中心,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引进新设备,加强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五)延伸产业链,健全产业体系

拓展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是实现临港工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可以在产业内部与产业之间同时进行。在产业内部,应加快临港工业在纵向、横向链的上下拓展。纵向链上,石化工业可以大型企业为主线,按油头化尾原则,利用大乙烯工程的部分产品生产乙醇胺、异丙胺、聚醚多元醇等项目。汽车制造业应加快海马工业园区和海马第三工厂建设,吸引配套企业落户海南。横向链上,海南临港工业应在强化制造能力的同时,向研发、销售、售后服务等上下游拓展。在产业之间,可加强产业之间的协作。如制造业与能源工业,目前英利和汉能两大光伏制造企业已正式投产,要加快引进拥有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能源企业以开拓新能源电力市场。

参考文献:

[1]陈羽,邝国良.“产业升级”的理论内核及研究思路述评[J].改革,2009(10):85-89.

[2]伍长南.海峡西岸:临港工业发展研究[J].福建论坛,2006(02):111-114.

[3]靖学青.上海产业升级测度及评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8(06):53-59.

[4]刘艳,杨丹萍.宁波临港工业升级测定及分析[J].港口经济,2009(02):49-51.

[5]姚志毅,张亚斌.全球生产网络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J].南开经济研究,2011(06):55-65.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课题项目(项目编号:Hys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