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风筝诗趣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古代的风筝,北方叫“鸢”,南方叫“鹞”,故有“南鸢北鹞”之说。《韩非子》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木鸢大概就是最早的风筝雏形了。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就做成了纸鸢或纸鹞。五代时李邺在纸鸢上装了响笛,风吹笛响,宛如筝鸣,从此纸鸢便称为“风筝”了。历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形象生动的风筝诗篇,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令人赏趣。
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诗句描绘了晚风吹风筝竹哨发出动听的声音,细细品味,犹如丝竹之音萦回于耳。当时放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的灯笼带到夜空,犹如“花雨阵洒仙凡路,红灯遥映碧宵空”。鲍溶《风筝》“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描写风吹风筝上金属片或瓷片细链撞击的声音。李商隐《燕台诗》之三中“西楼一夜风筝急”也是写晚上风筝声。司空曙《风筝》“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诗,把风筝在晴空鸣响的声音和飘飞的形态写得很传神。
南宋大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诗不但生动地刻画了纸鸢的姿态,而且令人想像到那放鸢子的孩子是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多么欢乐。
明代著名诗人兼画家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他写了《风鸢图诗》25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是:“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描绘了当时江南地区放风筝时的热闹情景。另一首“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也写得十分精彩,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读来饶有情趣。
清人张劭在《纸鸢》诗中写道:“众簇春郊放纸鸢,踏歌凝笑线连牵。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寻来芳草地,乘风游遍艳阳天。黄昏人依楼头看,添个灯笼在天边。”诗人从动态首笔,将风筝在碧空中的各种形象、声响、色彩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反映出当时的风筝不仅种类繁多,且制作也十分精巧。此诗对仗工整,字句清新,浅显易懂,不愧为咏风筝诗中的一篇佳作。
清代孙枝蔚有《纸鸢》诗:“未到清明节,常时见汝稀。因风初有势,向日哪能飞。小鸟虚遭吓,群儿肯早归。退身须作计,雷雨正多威。”写风筝高飞能吓鸟,借咏风筝讽刺一时得意的小人。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警告别“雷雨正作威。”袁枚《纸鸢》诗:“纸鸢风骨假棱山曾,蹑惯之霄自觉能。一旦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与孙枝蔚诗有同工之妙,讽刺得势小人更是入木三分。清代徐天球《风筝》“谁向天边认塞鸿,但凭一纸可腾空。任他信风东西转,百丈游丝在掌中。”把飘飞的风筝比作塞外传书鸿雁,充满浪漫意境。
清末画家吴友如在一幅《放风筝》的国画上题诗云:“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诗句把风筝的特征和神采写得有声有色,并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寓意颇深。
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更是一位杰出的风筝玩赏家和制作家,他在《红楼梦》中,以断线风筝为谜底写有一首极富情趣的诗:“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诗中虽没有“风筝”、“纸鸢”等字眼出现,却把放风筝的情形,以及劝告世人的一片苦心,描绘得惟妙惟肖。
在清代还有两位女诗人写断线风筝的诗,构思精巧,绘声绘色,各呈妙趣。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日信笔》诗云:“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诗人把春日常见之景,点化入诗,更觉春趣盎然。另一位女诗人骆绮兰的《春闺》诗曰:“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读来耐人寻味,趣味盎然。
放风筝作为一种有趣的户外活动,自然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宋代王令《纸鸢》“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写的是儿童仰面看高空中似鸟飞翔的风筝壮观情景。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曾这样描绘儿童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在春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时节,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欢乐情景。孩子们那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无忧无虑去放风筝的急切心情,写得淋漓尽致。孔尚任也有一首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描写儿童风筝放不上天,急得怒骂天公,使一个天真而又刚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清朝人轩治翁作的一首诗可撩拨起对春光明丽的美好童年的回忆:“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鸳。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
其实,喜爱风筝的决不单是儿童,还有成年人和老翁。清代一位诗人的《北京竹枝词》写道:“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短短几行诗句,以白描手法,就把当时北京城的人们放风筝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
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城。“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任过潍县县令,他在《怀潍县》诗中吟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首风筝诗写得色彩缤纷,明快清丽。他把俏男俊女放风筝的情景描绘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道光年间潍县金石学家、诗人郭鳞在《潍县竹枝词》中写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鸯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这两首诗详细地记载了清代潍坊民间春日放风筝的热闹情景。近代诗人裴星川也曾写过一首盛赞潍坊风筝市场的诗:“风筝市在东城墙,购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
现代和当代的文人雅士们也写过一些风筝题材的诗。如周作人在《儿童杂事诗》中写道:“鲇鱼飘荡日当中,蝴蝶翻飞上碧空。放鹞须防天气变,莫教遇着乱头风。”诗句讲述的是放风筝最怕的就是风向不定,真可谓是经验之谈了。
现代作家邓拓为画家董希文题画,曾写过一首《红鸢》诗:“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不但写出了放风筝的欢愉之情,而且还告诉人们,只有春风来了,才是放风筝的最佳时节。作者借放风筝时那令人神往的欣喜之情,言物抒情,写得真切动人,给人启迪,令人神往。
郭沫若对风筝也十分爱好,并颇有研究。他在《咏风筝》诗中云:“横空欲纵又遭擒,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姮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诗句构思精巧,意境优美,借物喻人,读后回味无穷。
“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春天草长莺飞,风和日丽,此时去野外放风筝,使人心旷神怡,开怀气畅,如同一次人与自然的美好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