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猪痢疾\仔猪红痢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猪痢疾\仔猪红痢的症状及预防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养猪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条有效途径,可以说,养猪产业的兴起,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养猪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规模饲养场的建设、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猪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等一系列生产和销售环节,目前都在进一步实现标准化和系统化,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饲养管理技术,尤其是猪病预防技术还不是很到位,因此,还需要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猪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以期达到应有的增产增收效果。

一、猪痢疾

猪痢疾又称血痢或黑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以拉血痢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通常以大肠粘膜发生粘液性、渗出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为特征。

1.流行特点

本病只发生于猪,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以2-3月龄小猪多发。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传染源,病愈猪带菌可达数月,病菌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经消化道进入健康猪体内而感染发病。感染猪群发病率高达75%,死亡率为5%~25%,传播较慢,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2.症状及病变

潜伏期3d至2个月以上,按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病猪突然死亡,无明显症状。

急性性:病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达41℃左右,粪便稀如水,带有粘液和血液,有的混有脓液或坏死组织.病程短的12~24h死亡;病程长的渴欲增加,粪便恶臭,其中血液、粘液和坏死组织增加,病猪极度消瘦和衰弱而死,病程7~10d。

慢性型:病情较轻,下痢中粘液和坏死组织碎片较多,血液较少。患病猪逐渐消瘦,生长迟滞,病程2~4周,致死率虽低,但生长发育不良。

病检可见,病变局限于大肠,回盲结合处为其明显分界,大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大肠粘膜肿胀,并覆盖粘液和带血块的纤维素,肠内容物混有粘液、血液和坏死组织碎片。

3.诊断

根据出血性下痢、流行缓慢、病变主要在大肠,肠壁增厚,内含血液或脓液等特点可做出诊断。必要时可采取病料做暗视野直接镜检或染色镜检或分离培养,从形态、运动特性和培养特性上鉴别是否为猪密螺旋体。

4.治疗

(1)痢菌净,0.5%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5mL,肌肉注射;或每千克体重2.5~5mg,内服,每日2次,连用3d,血痢即可全部消失。

(2)土霉素碱粉,按每千克体重80mg计算,与饲料混匀,连喂3d。

(3)硝基酰胺,每千克饲料添加300mg,连喂3~5d。

(4)林可霉素、奇放线菌素或上古霉素,每千克饲料添加100~120mg;每升饮水加25~50mg,连用3~4d。

5.预防

没有本病的猪场应尽可能自繁自养,引进猪时要严格检疫,引进良种猪时应隔离观察3个月以上,方能配种或混群饲养。猪群一旦发病,应迅速隔离,严格处理粪便,用2%烧碱或20%新鲜石灰乳消毒,病猪少时可屠宰淘汰,病猪多时,全群都可使用药物治疗。

二、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坏死性肠炎。常发生于不足1周龄的仔猪,下痢红色,肠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

1.流行特点

本病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发病猪群的母猪肠道更为多见,常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圈舍及周围环境,特别是母猪的。仔猪在出生后很快(几秒或几个小时内)从周围环境或吸母猪时吞下病菌而感染发病.本病主要发生于1~3日龄的仔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在同一猪群中,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最高可达100%,发病的同窝仔猪几乎全窝死亡.本菌芽胞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一旦传人,很难彻底清除。

2.症状及病变

按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类型。

最急性型:仔猪一般在出生后第一天发病,并在晚些时候或第二天死亡。感染仔猪几乎都出现血痢,逐渐衰弱,迅速处于濒死状态。

急性型:出现症状后可存活2d,一般于第三天死亡。病猪排出含有灰白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水样粪便。

亚急性型:出现持续性的非出血性下痢,通常在5~7d死亡。得病仔猪仍较活泼,食欲尚好,但逐渐消瘦,粪便初软而黄,后变成水状,含有灰色坏死的组织碎片,似“米粥”状。

慢性型:比较少见,病猪在1-数周内呈间歇性或持久性下痢,一半在数周后死亡或由于瘦弱而被淘汰。

剖检主要病变集中于小肠,内有大量气体,肠粘膜红肿出血和坏死。

3.诊断

对急性和最急性病例,通常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尸体剖检作出初步诊断。临床为血性下痢,音0检时发现坏死性空肠炎,病变部位与正常肠段的界限分明,则可诊断为仔猪血痢。用空肠内容物测定毒素,确定其血清型及分离细菌作病原性鉴定,方可最后确诊。

4.治疗

由于本病发病急,病程太短,发病后进行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如要治疗,可选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同时配合对症和辅助治疗。本病重点在于加强预防和管理措施。

5.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猪舍、运动场应保持干燥,除去圈舍内污泥浊水,在产前对猪舍、母猪及其进行清洗和消毒,可减少该病的发生和传播。在经常发病的猪群,必要时可试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作紧急药物预防,在仔猪刚出生时就开始口服或注射,每日2~3次。(2)预防接种:在本病流行的猪场,给母猪注射仔猪红痢灭活菌苗,母猪初乳中可产生足够的抗体,仔猪通过初乳而成功地获得保护。初产母猪在分娩前30d和15d各肌肉注射1次,每次5~10mL;经产母猪如前一胎已经用过本菌苗,于分娩前15d注射1次即可,剂量为3~5mL。注射时尽量保持母猪安静,以免引起机械性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