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巴黎友丰书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巴黎友丰书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有一个开书店的梦想,有一天,他把中文招牌挂到巴黎的街上。坐镇西方文化中心,一点点耕耘,一次次开拓,30年来,这个巴黎的书生,以一己之力,在法国开创了方块字的绿洲。

我住在巴黎圣日耳曼大街的一间小小公寓,离潘立辉先生的书店――王子街45号友丰书店只有步行十分钟的路程。王子街上每隔几步就有一个书店。近来,橱窗里最醒目的就是莫言的书。莫言的名字和莫言的脸,让巴黎的这个文化之街充满着中国味道。

友丰书店,是巴黎所有爱读书的华人都知道的书店。“生意不好。”潘先生从一排书架的前面抬起头来,朝我微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花钱变得谨慎。前天有位女士带着她的孩子来,孩子要买一本书,妈妈嫌贵,迟疑了半天还是没买。现在的学生也不怎么读书了。以前从国内来的留学生,会省吃俭用买书。”潘先生的口气淡淡的,手指轻轻抚过书柜上摆放的法文版的《易经》、《史记》、《论语》、《黄帝内经》……“都是我自己出版的。”他说。

潘立辉先生62岁,面容清癯,和满屋的书香有着奇特的和谐。潘先生的风度中,有着少见的沉静,初见觉得冷,渐渐地,他的思想如岩浆涌出,滚烫灼人。“做书店很难,要想赚钱,不要选这行。”他这么说。然而,他在这行坚持了37年。

潘先生的普通话带着中国南方口音。他的爷爷是中国潮州人,因为大旱灾,去了柬埔寨。在柬埔寨爷爷创下了偌大的基业。潘立辉所受的家教十分严格,父母按照一个华人方正人家的传统方式给孩子施加影响。很年轻时,潘立辉来到巴黎索邦大学研修佛学,一个法国女孩的求教却让他羞愧,从此确定了人生的方向。

“她想和我探讨唐诗,讨论李白。”对古诗少有研究,却对华人身份深深认同的潘立辉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他不能接受自己作为华人,对母体文化的了解还不及异域人士。从此,钻研国学占据了他全部生活。在那些方块字中,年轻的潘立辉找到了骄傲和自豪。潘先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是理解后的热爱,因此诚恳而久长。他多么希望能有更多的同胞分享他遭遇中华文化后获得的喜悦。

1976年,友丰书店开张。花很大价钱从国内运来书,在文化之都巴黎却暂时没有多少知音,一天不到200法郎的营业额,亏损严重。“幸亏家里有钱,就拿家里给的钱支撑着。”潘先生有着中国富家子弟特有的对金钱的洒脱,这种洒脱劲儿,这时变成了对他钟爱的文化传播的不计成本的投入。为了能让小小的书铺坚持下去,潘还在旁边开了家杂货店,让杂货店的收入弥补书店的亏空。

友丰书店惨淡经营了数年,书店迎来了一位法国人:“他问我为什么没有介绍中国体操的法文书。”潘立辉一下意识到中华文化不仅只属于华人,应该让更多的法国人了解与喜爱。他决定再开一家友丰出版社,选择书籍翻译给法国人。渐渐,友丰书店的名声响起来了,它的顾客由全是华人,变为华人与法国人各占一半。到了今天,友丰书店已经是整个欧洲出版销售中国书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影响最大的书店,不仅被许多海外华人视为精神的绿洲,而且成为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寻宝地。他的书店,从汉语教材、中医中药、旅游、菜谱都有,而最多的,是大量文化经典,经、史、子、集的法语版。

即使对于这家如此成功的书店,危机都一直伴随。“现在大家都上网了,小孩不像我们年轻时候那么爱看书了。”怎么办?潘先生还是用淡定的心,坚持。每天踱到店里,是他的生活方式,遇见相投的顾客,到了饭点,就手一挥,“跟我吃个饭吧”,根本忘了这是不知姓名的陌生人,也许从此根本无缘相见。很多来过巴黎的学者,都会记得潘立辉。不只是因为他的中国书店,更多的还是他的为人,他身上的那种中国人特有的书卷气,他的一颗比中国人还更热烈的心。

不久前,潘立辉先生和莫言、白先勇、姚明、郎朗等10位人士,获得首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大奖。“他有一个开书店的梦想,有一天,他把中文招牌挂到巴黎的街上。坐镇西方文化中心,一点点耕耘,一次次开拓,30年来,这个巴黎的书生,以一己之力,在法国开创了方块字的绿洲。”这是授予潘立辉先生的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