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8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8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全静脉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及生化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早期外周静脉营养;微量喂养;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由于胎龄小,因此吞咽和吸吮的动作发育较为迟缓,给临床上喂养带来了困难,喂养不当容易造成反流误吸及呛咳,严重的可导致窒息的发生,以往我们采用全肠外营养,但是不仅费用昂贵,还会带来并发症,因此较为受到临床上医护人员的关注[1]。我院采用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56例,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3例,胎龄29-34周,平均胎龄(31.76±1.15)周,体重1023-1497g,平均体重(1281.76±148.36)g;对照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0例,胎龄29-35周,平均胎龄(31.92±1.23)周,体重1078-1459g,平均体重(1225.91±139.87)g。两组患儿胎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儿全肠外营养支持,根据出生的时间和体重计算患儿每天需要热量。

1.2.2 观察组 给予患儿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经口胃管间歇喂养,选用早产儿奶粉或者母乳,计算需要的奶量,采用24h匀速输入;同时给予外周静脉营养,葡萄糖为6-8g/(kg・d),输入的浓度低于12.5%,氨基酸与脂肪乳于2d后以1.0g/(kg・d)输入并增至3.0g/(kg・d),同时混以多种微量元素按照常规的病例制成营养液,采用24h匀速输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和治疗后血清总蛋白、血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尿素氮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平均每天体重增长情况 见表1。

3 讨 论

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在5-10%左右,由于早产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是各系统的发育不成熟,因此生活能力相对低下,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死亡率相对较高[2]。合理的营养是保证早产儿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体重越低的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则越高,因此临床上营养问题也更为突出,由于早产儿吮吸及吞咽不协调,胃肠的不成熟,导致了胃排空的延迟,小肠的动力不够,容易发生呕吐、腹胀及胎便延迟,而且消化酶的含量较低,易引发功能障碍[3]。

我院采用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是对早产儿非常有益的喂养方法,特别是微量喂养并非是完全的营养作用,利用生物学的特点,让胃肠道的早期受到食物的刺激,可以反射性的增加胃内的激素分泌,促进了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及增加消化酶的含量,可以激活消化系统的免疫防御机制,有效改善了吸吮能力和肠上皮细胞的发育情况。在患儿出生24h后早期实施微量喂养可以较好地控制奶量与加奶速度,不会增加胃肠道负担,防止胃肠道出现废用性的萎缩,促进了胃排空并加快胎粪排出,减少了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预防吸入性肺炎造成的伤害[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能够激活早产儿的肠道酶系统,提高肠道的防御机制,增加早产儿体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唐振,周英,李明霞.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l1,13(8):627-630.

[2] 周英,唐振,李明霞.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3):174.

[3] 禄晓红,王福安.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99.

[4] 韩芳.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15):2290-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