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南人民与巾帼英雄 冼夫人的千古感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南人民与巾帼英雄 冼夫人的千古感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被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事迹在海南地区广泛流传,至今海南各地依然保留着纪念冼夫人的风俗。据统计,现存海南全省市县的冼夫人庙(亦有称宁济庙、柔惠庙、慈佑庙)多达56座。海南现存最早的冼夫人庙是唐代建立的宁济庙,位于儋州市中和镇,南宋时重修。而规模最大的冼夫人庙位于海口市新坡镇,建于明代。由于风俗差异,海南各地纪念冼夫人的活动中都带有各地地方特色。

百姓“钻轿底”,神像“过火山”

海南省海口市西秀镇荣山村,每逢冼夫人诞辰(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祀。传说1000多年前,冼夫人常年驻军在此,荣山先民大多数是跟随冼夫人渡海而来的军人。于是,当地百姓在登陆驻军之地建造冼夫人庙纪念她的丰功伟绩。

每逢冼夫人诞日,荣山村村民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到庙里上祭,拜祭仪式后,奏乐用轿抬出冼夫人像进行巡游。每经村民家门口,村民要对冼夫人进行拦路辑拜,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挂在神像护手的小木桩上,并从冼夫人的轿底下穿过,寓意“除邪消灾”,有的村民还要请神像入家中巡视,寓意“镇宅保平安”。

到了晚上,庙前开始持续不断燃放鞭炮,举行冼夫人“过火山”活动。地面堆放燃烧的树枝,抬着冼夫人神像坐轿的人光着脚板从火堆上跑过,寓意“事事顺意”。神像过完“火山”后,村民在“火山”灰炭上烘手脚,据说可保佑“身体健康”,“火山”灰炭据说有“驱邪、去霉运”的功效,村民们都带回家放在床底下。第二天开始在庙前搭台唱戏三天,酬神之后才算结束。

“收垃圾”收霉运、保平安“公看戏”

海南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最具影响力的冼夫人纪念活动是海口市新坡镇的“军坡节”。2002年,海南省政府将各地纪念冼夫人的活动定名为“海南冼夫人文化节。

相传梁朝时,冼夫人和丈夫冯宝率军沿南渡江来到梁沙坡(即新坡)安营扎寨进行操练,后出兵平乱。从此,梁沙坡成为集结兵马、率兵出征的“军坡”纪念地,冼夫人也被称为“梁沙婆”。每到冼夫人出兵行军日(农历二月初六――二月十四),重演冼夫人出征仪式成为海南民间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

海口市府城镇云露片区的云露公庙供奉有包括冼夫人在内的四位神像。从二月十二日开始,由“头家”(按姓氏排列顺序选定作为当年祭祀的组织者和代表人)派两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抬着箩筐到村里“收垃圾”,每户人家象征性倒一点“垃圾”到箩筐里,寓意把“霉运”收走,收“垃圾”的人收了红包后把“垃圾”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焚烧。二月十三日早上神像出村巡视后回到庙里。

二月十四日早上,请出冼夫人等各位神像按事先安排好的路线分两路巡村,确保每家每户门前都能经过。家家户户早已架好供桌摆上祭品迎接,巡视神像到时,户主就点燃香烛跪拜、口念祷词,而后带全家大小从神像坐轿底下来回穿越三次,寓意“保佑全家平安吉祥”。

神像坐轿巡完全村后,抬回戏台前安坐看戏三天,称为“公看戏”,寓意为“今年这地区老百姓托冼夫人保佑平安”。三天后神像回庙安坐,祭祀活动结束。

“公期”放灯行符,婆祖生日吃寿面

海口市得胜沙街居民一年举行两次祭祀冼夫人,分别在正月十八―十九日(称为“公期”)和二月十二日(称为“婆祖生日”)。

农历正月十八日“公期”期间,“头家”选派两名男子手拿火把到每家每户“放灯”,居民用煤油灯具来接“灯”并在家点上三天三夜,寓意为“添丁发财”,希望家中人丁兴旺,事业兴隆”。正月十九日则要“行符”,即神像“巡城”,寓意冼夫人等神灵把福禄寿送给百姓并驱邪赶晦,队伍由两条舞龙、两对舞狮、一组锣鼓及各位神像坐轿组成。舞狮内容主要是“摘青”(一对狮子相互配合把居民家门口上方用红线绑着的一棵青菜和红包摘下来),寓意“事事顺意、步步高升、生意兴隆”。得胜沙街是商品批发一条街,生意人较多,所以每年狮子“摘青”都是最热闹的。

二月十二日“婆祖生日”,得胜沙街居民及各方信众都要准备鸡、鸭、猪(肉)、鱼、蟹五牲和寿包等祭品前往祭拜冼夫人,并从庙里免费领一碗寿面(“头家”组织人员煮的红糖水面)吃以示吉祥。

冼夫人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巾帼英雄,其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苏轼被贬海南,在儋州宁济庙拜祭冼夫人时作《咏冼庙》一首:“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铜鼓葫芦笙,歌此送迎诗”。历朝历代,特别是现当代以来,当地根据冼夫人事迹创作的歌曲很多,如刘国光作词、包杰琛作曲的《冼夫人之歌》“想英雄天门开,冼夫人踏云来……恩威播四海”流传很广;由黎国器和陈雄编写反映冼夫人丰功伟绩的琼剧及冯所海编、冯和孝绘画的《冼夫人》连环画册等,这些反映海南人民以不同形式纪念和弘扬冼夫人精神的作品,均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