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华为到底发生了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未来的5-10年的发展过程中,华为很有可能不再是以前大家心目中的华为。
2010年,任正非一如既往反思似的言论,却透露出不一样的信号。从外部的形象看,华为正在将自己的心灵打开,让更多的人了解华为,而从内部业务上看,华为的业务未来会有很大的不同。
华为转型,在华为这家企业的发展中是第几次?很难讲得清楚,但不容置疑的是,这一次的转型对华为非常重要。
华为之变
就在年初,一向很少在公众和媒体面前露面的华为高管们最近集体“织”起了“围脖”。虽然开微博的高管中暂无总裁任正非和董事长孙亚芳两人,但包括胡厚、徐文伟、丁耘等华为新董事会成员在内公司高管陆续上微博仍然引起了业界的注意。
外界纷纷猜测,这个转变与任正非反思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欲改善与媒体关系的态度有关。
就在去年11月25日,任正非、孙亚芳、徐直军、郭平等华为高层召集华为公共关系、品牌部、媒体关系、终端公司、党委的相关人员开座谈会,专门讨论如何改善与媒体的关系的问题。任正非表示:“在舆论面前,公司长期的做法就是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我可以做鸵鸟,但公司不能,公司要攻击前进。”
任正非表示,华为不能做黑寡妇,坚固上下游和它的合作伙伴,通过和合作者共享利润,把整个产业做大。
在一些专家看来,华为之所以转变公关策略,很大程度上也是华为所处的地位所致――华为已经从蹒跚学步的追随者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16年前,任正非“将来电信设备市场将会_三分天下――西门了、阿尔卡特和华为”的语言已经实现。2009年,华为超越诺基亚西门子,晋升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市场占有率仅次于爱立信。
从数据上看,2010年华为未经审计的全年销售收入达280亿美元,合1850亿元人民币,这‘数据充分地显示了华为在近几年业务飞速地上升,而从全球的布局来看,华为与主流运营商的合作已经遍布全球,其中,排名前50名的运营商,大多数都有合作,可以说,目前的华为已经成长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巨头。
在IT知名作家冀勇庆看来,华为成立23年来,走的是追随和超越的路线,“华为最初的目标是西门子、摩托罗拉,到了第二个阶段之后,华为开始紧跟爱立信,华为发现爱立信的产品和市场都很狭窄,集中在运营商市场,无线产品,这两年已经不把爱立信作为它的赶超目标了。”
驱动转型的原因
为什么会改变?这里面有一个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华为的业务开始有了变化,一个是终端业务的利益壮大,另一个则是华为开始运作的企业网业务。
在华为2010年全年达280亿美元(未经审核)的销售收入中,终端公司的销售收入便达到了45亿美元。
终端已经成为华为业务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是以前的配套业务。但是,终端产品直接面对的是普通消费者,这是以前华为并不熟悉的。而按照近期华为终端高层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表露,终端特别是手机,仍然会主要走运营商的渠道,但即使运营商方面会进行推广,本身也必须具备能够吸引普通消费者的品牌。
可以预见的是,华为终端今后会在品牌推广上增加力度,更加大胆地猜测,也许某一天华为终端开始运作一些子品牌,都不会令人感到吃惊。
另一方面,华为还在年前高调了云计算战略,这不是一朵浮云,而是任正非用来攻占企业网市场的重要载体。企业网业务的出现,可以说,在未来10年内,会成长为华为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任正非在云计算战略中的发言,完全可以看出华为对这一业务的重视程度,但是,这同样也是华为不熟悉的领域。开发、共赢,这首先要改变华为的形象,以前的华为尽管业务发展迅猛,但却直显得比较封闭,留给外界的印象也非常“凶猛”。
按照业内专家的猜想,本身的业务、终端、企业网,三套马车未来会拉着华为前行,不过,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
比如,冀勇庆便提到:“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大客户导向,针对每个运营商它都可以制定一个细分的策略,但进入企业市场和消费市场这样的模式就难以奏效。”最商接的担忧便是,华为可能会庄短期内面临相关人才的缺乏。同时,华为在品牌的建设方面与一些终端厂商相比,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时间来弥补。
实际上,华为的业务转变也并非是事出无因,这与华为在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任正非为何会提出追赶思科、追赶谷歌?这是因为华为在水身的市场上已经拥有第二的位置,全球布局基本完成,未来这些业务的增长会逐渐放缓,华为迫切地需要未雨绸缪,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而冀勇庆认为,从全球来看,电信运营商会越来越被管道化,之前电信运营商在整个电信行业中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垄断的地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和价值都会逐渐萎缩,形势逼迫华为不得不转。
华为能否在新的领域获得成功?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一个新的华为已经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