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Tiebout模型的两类变形及其理论诠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Tiebout模型的两类变形及其理论诠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tiebout模型假设了社区提供公共品规模报酬不变,本文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减条件下税收和公共服务的资本化问题,建立了两个Tiebout的改进模型,并与原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在社区财产价值资本化方面更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关键词:Tiebout模型 税收 地方公共服务 住房价值

市场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从而为我国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这样一种倾向,即公共服务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时,在没有改善产品质量的条件下,单方面提高价格,侵害消费者利益。如经济适用房定价问题、出租车行业价格管制问题、高等教育乱收费问题等。这种现象反映在理论上,就是公共产品如何提供才能使政府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问题,这也是当前财政理论前沿问题之一。

Tiebout模型作为财政分权理论的基石,其理论与实证的众多研究成果对世界各国财政政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Tiebout模型的假设前提十分严格,它所反应的结果与各国财政实践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充分分析Tiebout模型背景的基础上,逐渐放宽Tiebout模型的假设条件,推导出了更具现实意义的模型,分析表明,改进后的Tiebout模型比Tiebout模型本身具有更强的现实性与解释力。

蒂布特(Tiebout)模型的提出及其相关研究

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一直是公共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公共产品供应存在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偏好显示。对于私人产品,居民在购买过程中通过出价显示其偏好;但对于公共产品,居民却有谎报偏好的强烈动机。第二,公共产品的管理。尽管厂商有强烈的动机来提供居民愿意购买的私人产品,并且能有效率地生产这些产品。但是,Buchanan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居民缺乏为选择合适的公共管理者而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公共管理者也缺乏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积极性。

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存在使得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公共产品的支出水平上不存在“市场解”。但Samuelson认为:“市场失灵并没有否认以下事实:如果具备充分的知识,只要对各种可能状态进行搜索,并根据假定的伦理福利函数来选择最优状态,我们就总能找到最优决策。这个解是存在的,关键是如何找到它”,为了解答这个问题,Tiebout建立了自己的模型。

Tiebout模型是有关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研究。该模型有七个假设:一是双重身份者(即具有消费者和投票者双重身份的人)能够充分流动,将流向那些能够最好地满足他们既定偏好模式的社区;二是双重身份者拥有关于社区间税收-服务组合差异的完全信息,并能对这些差异作出反应;三是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社区居住;四是不考虑对就业机会的限制,假定所有的人都靠股息来维持生活;五是在各个社区之间,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存在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六是每一社区服务模式都是由城市管理者根据该社区原有住户的偏好来设定的;七是还没达到最优规模的社区试图吸引新的居民,以此来降低平均成本;超过最优规模的社区的做法正好相反;处于最优规模的社区则力图保持其人口的数量不变。

然而Tiebout并没有能就其结论赖以生存的基础作出清楚的解释,只是从理论上做出了推理和论证,没有进行实证的检验。对Tiebout假说的各种检验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流动性问题,二是间接检验Tiebout模型,但所有研究都隐含了一个基本问题:公共支出是否影响财产价值。最为著名的方法是Oates的资本化论述,Oates的理由是公共支出的增加必然引起税收的等量增加,而税收增加将使财产价格上涨,即税收资本化为财产价值。因为更多的公共支出将吸引更多的人迁入该区域,导致该区房屋的需求增加,从而引起价格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Tiebout假说的正确性。同时,也有其他许多学者进行了一系列有关资本化的研究。例如,Mattew Edel和Elliott Sclar(2004)认为,在地方房地产价值和财产税的关系中,税收增加的50%将被资本化。Edel、Sclar(2006)、Hamilton、Epple、Zelenitzhe(2005)和Visscher(2004)等人主要考虑了供给对租金差异的影响,并认为资本化从长远看将会消失。以上研究都是在Tiebout的七个假设条件得以满足的基础上进行的。

蒂布特模型假设的现实性质疑

本文对Tiebout模型比较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认可其所作的严格假设条件。因为,模型毕竟不是现实。本文认为,只要一个经济学观点或思想能给人以洞察力,都可以将之称为模型。在肯定Tiebout模型的基础上,应该核查其假设的现实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模型或者改进模型,或者获得新的思想。事实上,Tiebout模型假设的现实性很弱,尤其是模型中的第三条和第七条假设很不符合我国的现实。第三条是假设有足够多的社区供居民选择居住,而现实中社区的数量往往是完全固定的,就不存在足够多的社区来满足居民的每一种偏好。第七条的含义是假设社区生产公共产品时是规模报酬不变的,这也不现实,例如,假定在没有超过2000个学生以前,公共教育是一个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产品,到达该点后,它呈现规模报酬不变。因此,要使一个社区以规模报酬不变进行生产,每个社区就必须包括刚好2000个家庭(假定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而这一要求就降低了居民们根据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将自己完全分类的能力。但是,当一个社区的学生继续增加,比如达到8000人以后,教育资源的供给又不是完全弹性的时候,这时会发生拥挤效应,使得公共教育呈现规模报酬递减。

因此,Tiebout模型只是一个理论模型,模型中的假设不符合实际,特别是其中的第七条假设更是与我国现实相差甚远。本文将Tiebout模型假设中的规模报酬不变这两个条件改为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减,建立了两个Tiebout的改进模型,进一步研究税收和公共服务的资本化问题,并与原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在社区财产价值资本化方面更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条件改变后的Tiebout模型

(一)规模报酬递增假设下的Tiebout模型

这里我们讨论当社区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例如社区在没有超过2000个学生以前,公共教育是一个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产品。在图1中,在达到2000个学生以前,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教育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会下降。如果服务的价格在等于边际成本时被出售,正如私人产品市场一样,这个市场能保证资源配置最优。这时存在lrs的消费者剩余和krs的生产者剩余。由图1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大于生产者剩余,此时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能以住房价值增加的形式去获得。如果这种服务是通过税收来支付价格的,因而在平均价格上出售,购买数量将是qe,这时消费者剩余大于生产者剩余的部分将会消失,生产者即使是为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而增加税收,消费者也可能会“不领情”,而选择“退出”。因为这时学校教育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公共产品,学生越多,平均成本就越小,如果增加税收,会使居民选择“退出”,从而使得社区的住房价值降低,即会发生税收的负的资本化。这一点与Tiebout的结论相同(由Oates所作的实证检验)。但是,不一定会发生公共服务的正的资本化。即: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一定会引起住房价值的增加。因为这时的公共服务是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形式进行生产的,学校在达到2000个学生以前,希望接纳更多的学生以降低成本,这时如果为教育筹资的税收增加的话,居民会选择“退出”,使住房价值降低,即使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不一定会引起住房价值的增加。这一点与Tiebout的结论不同。Oates认为当Tiebout的七个假设条件都满足时, 公共服务水平的提供会使住房价值增加。

(二)规模报酬递减假设下的Tiebout模型

在图2中,随着服务提供或用户数量的增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会上升。这种情形的确会发生,特别是当一种服务利用的是稀缺的资源时,比如当教师的供给不是完全弹性时。如果公共服务的价格在等于边际成本时被出售,正如私人产品市场一样,这个市场能保证资源配置最优。这时会存在krs的生产者剩余,此生产者剩余能以住房价值增加的形式去获得。如果这种服务是通过税收来支付价格的,因而在平均价格上出售,购买数量将是qe,这时消费者剩余会更大,而生产者剩余变小。所以这时生产者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而增加税收的话,想利用教育资源的消费者是愿意为此付出的,他们会选择“进入”这个社区,从而导致该社区内住房价值的增加。即发生公共服务的正的资本化。这一点与Oates在Tiebout七个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相同;但是,这时增加税收不一定会降低住房价值,是因为由于拥挤效应的存在,还想利用这个社区的教育资源的家庭宁愿多纳税也要迁移到这个社区,这可能会把住房价值抬高,从而发生税收的正的资本化。这一点与Oates的结论不同。

结论

原Tiebout模型假设了社区数量不受限制和规模报酬不变,由于这两条假设的现实性都很弱,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社区数量受限、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减条件下税收和公共服务的资本化问题,建立了两个Tiebout的改进模型,并与原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在社区财产价值资本化方面更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改进后的模型与原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当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条件3不被满足时,这时虽然存在资本化,但由于社区的有限性,导致迁移无效率。而原Tiebout社区中所有假设都满足时,迁移有效率;当规模报酬递增时,会发生税收的负的资本化,但不一定会发生公共服务的正的资本化;当规模报酬递减时,会发生公共服务的正的资本化,但不一定会发生税收的负的资本化。 而当Tiebou的七个假设条件都满足时,一定会发生税收的负的资本化和公共服务的正的资本化,这一点是经过Oates的实证检验所证明的。

当税收增加或公共服务的水平提高时,正的资本化意味着住房价值的增加,负的资本化则意味着住房价值的降低。由于公共产品的生产一般都要经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的过程,本文说明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如果能够根据公共产品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资本化的特征,尽量避免负的资本化,形成正的资本化,则有利于政府降低生产成本和满足居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Tiebout.C..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J]J.P.E.64.1956

2.董再平.蒂布特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的文献述评[C].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8

3.曹荣湘.蒂布特及其模型:地方公共产品与辖区竞争的经济分析.蒂布特模型[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保罗・萨缪尔森,曹荣湘主编.公共支出的纯理论[A].蒂布特模型[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