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济状况与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济状况与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只要各项经济指标能够向可控的方向不断转化,宏观调控政策就不会进一步从紧,我国股市就有上涨的空间,就会有较大的机会。

阶段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结束了连续下滑7年的局面,进入了“七上八下”横向运行的阶段。2000年经济增长率从1999年的7.1%回升至8%,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虽然2001年经济增长率回落至7.3%,但2002年又一次回升到8%。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数字在2003年达到了9.1%,经济出现了全面启动的信号。种种迹象表明,自1997年以来,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为代表的经济萧条期正在逐步结束,目前经济发展正逐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总书记在2003年11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处在新一轮经济周期”,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进入2004年,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7%,工业增长率17.7%;财政收入为6944亿元,同比增长33.4%,创历史记录;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8.2%,达到2398亿美元,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有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城镇新增就业25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8%,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就达115万人,占全年目标的23%。

从我国2004年的经济发展趋势上看,经济周期的运行将会延续2003年的势态,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

存在问题

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出现以及当前经济大好形势的产生,应当主要归功于当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实行了增发国债,扩大基本建设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就是在这种持续几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下,我国的经济才结束了连续下滑的局面,出现了强劲的上升势头。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国经济是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靠投资推动,经济的过热也是投资推动的。当前,在我国经济不断大幅增长的同时,局部领域已经出现过热现象。其最主要表现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2004年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增长43%,增幅同比提高15.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19234个,同比增长31.1%;钢铁增长了107.2%;水泥增长了101.4%;此外房地产投资增长了41.1%;公共设施建设增长了81.6%。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已经明显地产生了投资膨胀。投资膨胀又进一步引发了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是投资膨胀引起了“圈地”膨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耕地。到2003年底,我国的耕地已经从过去的17.5亿亩下降到14.9亿亩,减少了2亿亩。

二是引起信贷膨胀。200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8342亿元,同比增加2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中,一季度,银行贷款增长59.2%,同比加快了6.1个百分点。

三是引起通货膨胀。投资膨胀首先拉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2004年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14.8%,环比增幅也超过1%;3月,生产资料价格虽然有所回落,环比增幅仍达到1.3%。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粮食价格的上涨,又进一步引起了通货膨胀。2004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2.8%,4月上涨了3.8%。

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变

面对经济过热的状况,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了“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

第一,认真清理在建项目,严控新上项目。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比例。直接压缩投资规模。

第二,加强土地管理,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继续做好清理开发区的工作。任何项目都是投资在土地之上的,减少了被占用的土地,必然有效地控制了投资规模。

第三,适度控制信贷规模,加强信贷管理。早在200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就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随后,央行又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从2004年4月25日开始,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再次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坚持独立审贷,优化信贷结构, 加强了信贷管理。银监会也加强了对银行信贷的监管和约束。

可以认为,我国以单一刺激经济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阶段已经结束。目前已经进入第二个宏观调控政策阶段,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搭配,有松有紧,结构性调整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宏观调控的目的是有效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加快增长,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阶段是一个最复杂,也最需要调控艺术和调控水平的阶段。既要控制经济过热,又要防止经济复归低迷。如果政策运用得当,就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保证经济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政策运用不当,经济过热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将进入第三个宏观调控政策阶段,即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收紧的阶段。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全面收紧的阶段到来时,我国经济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从短期看,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收紧的阶段还不会来临。从中长期看,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收紧的阶段何时来临,关键要看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曾经先后出现过两个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收紧的治理整顿时期。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抢购风潮”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国家不得不采取全面收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另一个是发生在1993-1996年之间,由于社会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1994年全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1.7%,国家不得不又一次采取全面收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可以说,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宏观调控政策松紧变换的风向标,通胀率的升高将是宏观调控政策由放松转向收紧的重要转折点。

从历史上看,经济周期与通货膨胀率存在着一种动态关系(见图):

图2

从右图可以看出,在良性通胀阶段(1990-1992年),经济周期是上升的;在恶性通胀阶段(1993年之后),经济周期开始下滑。

股市周期与通货膨胀率也存在着一种动态关系(见下图):

从下图可以看出,良性的通胀(1990-1992年)对股市是助长的;恶性的通胀(1993年之后)对股市是助跌的。

为什么在恶性通胀阶段经济会滑坡,股市会暴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产生了恶性的通胀,宏观调控政策必然会转向全面收紧。从右图可以看出,良性的通胀(1990-1992年)阶段,政策周期的运行是趋松的;恶性的通胀(1993年之后)时期,政策周期的运行全面转向收紧。而伴随着恶性的通胀阶段的来临,政策周期的全面收紧,不仅经济会持续滑坡,股市也会进入漫漫的熊市。

上轮通胀与本轮通胀区别

上一轮通胀与本轮通胀的相同点是:二者都是由于原材料价格升高推动的成本推动型通胀。

上一轮通胀与本轮通胀的不同点是:

1、上轮通胀发生在短缺时期,原材料价格升高,企业可以高来高走,从而引起全社会物价普遍升高;本轮通胀是发生在过剩时期,原材料价格升高,难以推动积压产品的价格走高,因而目前的通胀不是全社会物价普遍上涨的通胀,而是部分产品价格上涨过高导致的通胀。

2、上轮通胀是有涨无滞,整个社会物价全面上涨,社会商品没有积压过剩;而本轮通胀是滞涨并存,当某些商品出现短缺,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还有许多商品仍处于需求不足,价格大幅下滑的状态。

3、上轮通胀是在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98%条件下发生,物价上涨至5%,仍属良性通胀,银行仍然是正利率;而本轮通胀是在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1.98%条件下发生,物价上涨至2%,银行就已经出现负利率,因此,银行升息的压力较大,宏观调控的余地较小。

4、上轮通胀是在社会就业压力相对不大,下岗职工人数相当较少的情况下发生,因此,通胀对社会造成的压力相对不算太大;而本轮通胀是在社会就业压力较大,下岗职工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物价刚有上涨,就形成对社会的较大压力。

5、上轮通胀是在经济运行全面过热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通胀的恶化,导致宏观政策全面收紧;而本轮通胀是在经济运行中出现部分过热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只是结构性收紧,而不会产生宏观政策的全面收紧。

因为本轮通胀的特点,就决定了在通胀率还不很高时,就要采取适当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也决定了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全面收紧。

未来股市将如何运行

目前,由于我们采取了适当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股市已经受到很大的影响。2004年4-5月,上海股市已经从1783点连续跌到1500点附近。未来的股市如何运行,将直接取决于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如何。而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如何,又直接取决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如何。从短期来看,关键就看第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的情况。

如果第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显示,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产生了作用,过热的经济得到有效的控制,下一步的宏观调控政策就会松一松,股市就有可能涨一涨。如果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产生作用,过热的经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下一步的宏观调控政策就会进一步从紧,甚至推出利率上调的政策,股市就有可能继续下跌。

我认为,只要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增速出现回落,投资品的价格就会回落,通胀率就会随之回落。具体讲,只要第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不超过40%;物价(CPI)保持在3%左右,不超过4%,宏观调控政策就有可能减小收紧的力度,同时,商业银行的利率也就没有提高的必要。

问题是今年一季度GDP增长率达到9.7%,这是与去年一季度9.9%这样一个较大基数相比较的情况下形成的。而今年二季度的经济即使维持较平稳的增长,但是由于去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GDP只增长了6.7%,与这样一个较小的基数相比,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长率很有可能超过10%,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容易给人们造成经济过热的错觉。

需要理解的是,政府采取收紧的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其目的是要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不是要限制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在进行政策调节时,不可能在目前采取全面收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在调控经济过热的同时,也会保持和保护来之不易的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可喜的是,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宏观调控效果已经显现:“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0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8%,增幅比今年1-3月回落5个百分点。4月当月投资3989亿元,同比增长34.7%,增幅比3月回落8.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明显加速,第二产业投资增幅回落较大。”“除石油加工等少数行业外,工业各主要行业投资增幅均呈回落态势。”“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已经显现,一是投资的增长速度在逐步下降,特别是房地产增幅下降较明显;二是贷款增长速度下降明显;三是4月当月新开工项目得到了初步控制;四是投资品供应的紧张局面已经有所缓解。”另外有统计表明:2003年12月,房地产投资增长了41%,而今年3月只增长了27%。房地产投资的增幅回落,减少了对钢材的需求,引起钢材价格的大幅下跌。这对减轻未来的通胀压力,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只要各项经济指标能够向可控的方向不断转化,宏观调控政策就不会进一步从紧,我国的股市就有上涨的空间,就会有较大的机会。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