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用博弈中信息不确定性的产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用博弈中信息不确定性的产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意义上的不明晰或听话人解读的偏差,均会造成信息传递的扭曲,在语用博弈模型中表现为对话双方的损益值较低,没有得到应有的优化。说话人语言表达时的刻意模糊、语义或语法歧义、语境模糊、信息的不对称等都可能形成语用博弈的不确定性。说话人在发送信号之前要对听话人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具有一定的了解和预期,选择正确语用策略以减少听话人接收到信息后面临的不确定性,降低其决策的风险,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博弈 语用学 不确定性 说话人 听话人

博弈语用学是将博弈论(game theory)方法应用到语用现象的研究中,通过对交际过程进行博弈建模,运用数学手段计算话语的效用,解释人们语言使用中的种种现象(吴炳章,2008)。它探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如何根据对方的意图和理解方式调整自身的策略,选择应发送的信息,听话人怎样对说话人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并选择自己的行动策略。当把交际的本质看成是说话人通过发送某种语言信号来操纵听话人从而影响其决策的过程时,言语交际行为也就成为博弈行为。

在语用博弈过程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意义上的不明晰或听话人解读的偏差均会造成信息传递的扭曲,从而导致言语交际中信息不确定性的产生。这种不确定性可能给交际一方或者双方带来损失。在语用博弈模型中表现为对话一方或双方的损益值较低,没有得到应有的优化。分析语用博弈过程的信息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有助于交际双方选择正确的语用策略,提高说话人与听话人的收益,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说话人首先根据交际的目标选择不同的语言信号发送给听话人,听话人对信号进行理解或解释,从而使语言信号变成有承载内容的信息。如果听话人接收的信息足够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则可达到交际目标;如果说话人发出的信号传递到听话人那里仍具有不确定性信息,则有可能无法实现成功交际。造成信息不确定性的原因有三个方面:说话人语言表达意义上的不明晰、听话人解读的偏差以及语境模糊。

一、说话人方面导致的信息不确定性

说话人的刻意模糊、表达形式上的语义或语法歧义等主、客观因素均会影响说话人语言意义的明晰程度,从而导致语用博弈时的信息不确定。

(一)刻意模糊

所谓刻意模糊(deliberate ambivalence),是指说话人在语用博弈过程中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因素的考虑,不便直言其意,而是采用间接表达方式,有意使听话人难以准确把握自己谈话意图的一种语用策略。在现实的言语交际当中,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会把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思故意使用不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吴亚欣,2006)。例如:

他(悄悄地):愿意作我的妻子吗?

她(羞得低下了头):我笨,又不漂亮。

男女青年谈了一定时间的恋爱,男方提出结婚要求,而女方出于矛盾或怕羞心理,巧妙地选择了刻意模糊的语用策略,使其回答具有明显的信息不确定性。她的不确定回答可以解释为女方常有的矜持、不自信,或对男方的考验等等。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该回答都是女方当时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一种表达,为下一话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期待男方可以增加一些要娶自己的理由。可以换一种方式思考,若男方就此失望地离去,她一定会因自己的错失良机而懊悔不已。

再看另一个例子——正在用餐的客人将饭店服务员叫到桌边说:

Waiter,there’s a fly in my soup.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个心平气和的陈述句,却暗含抱怨和指令等言外之意。顾客希望通过这种刻意模糊的陈述使服务员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口头致歉并赶快行动去换一碗汤。如果大动肝火地说“你们的服务怎么这么差,汤里竟然有苍蝇!赶快……,否则……”,很可能会影响自己及周围就餐者的情绪,并且在矛盾冲突尚不明了时,对一个服务生大发脾气也显得说话人不够绅士。很显然,说话人是希望通过这种低调的处理方法解决问题,从博弈的角度,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相对确定或较高的收益值。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说话人言语交际中的刻意模糊可以导致信息的不确定。这种说话人主动采取的刻意模糊语用策略为其下一话轮争取到了更多的主动权,使其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掌控接下来的对话内容,进而在语用博弈中带来更高的收益。

(二)语义模糊

自然语言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吴亚欣,2001),人们的逻辑、命题和假设等不能在自然语言中找到与之一一对应的词语来表达。这种由于语义的界限不清而造成的语义不确定称作语义模糊。我们来看以下两个例子:

The old man is bald.

“bald”的词典释义是“(of people) having little or no hair on the scalp”,那么头发到底少到几根时才算“bald”呢,人们对此并没有一个精确统一的标准,它的所指范围具有模糊性。再如:

She is a studying machine.

这里的studying machine涵义不唯一,既可以是对她读书刻苦的褒奖,又可以是对高分低能者的嘲笑。

由于说话人使用了语义模糊的词或句子,使得说话人意图变得难以确定。说话人之所以没有将模糊的信息以更加清晰的形式表述出来,是因为说话人预计听话人根据当时的语境可以正确解读其含义,而过多的解释只会增加会话成本。然而,正是这种单方面的预期可能导致信息传递时的扭曲。

(三)语法歧义

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词汇层面,是语义模糊;当它表现在句子层面,就是语法歧义,即由于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法组合或切分而导致理解上的歧义。下面的例子是由于说话人在表达时短语放置的位置不清晰而引起听话人理解上的歧义。

The kids answered the question that the school master asked without hesitation.

在该句话的理解上,听话人很可能不清楚是孩子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还是校长毫不犹豫地提问。

类似的由于语法结构引起的语义理解歧义情况还有很多。据统计,汉语中仅述宾结构可能产生的多义句就达45种以上(曾剑平,2010)。例如:“骑了两年的自行车、热爱人民的军队、我看见他笑了”三个语句可分别做如下分析:骑了/两年的自行车(述补),骑了两年的/自行车(定中);热爱/人民的军队(动宾),热爱人民的/军队(定中);我看见他/笑了(我笑了),我看见/他笑了(他笑了)。

(四)修辞效应

在日常会话中,人们经常会用不同的修辞手段来突出表达效果,增强感染力。例如,“他过去了”中的“过去”可以是“死”的委婉语。由于修辞需要通过遣词造句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说话人的真正含义和字面含义之间一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当所述信息传达到听话人那里时,就可能存在理解上的不确定性。

以目前收视率较高的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例,笔者曾在一期节目中听到某女嘉宾在评价男嘉宾长得“老气”时,使用了“他长得太着急了”的表述方式。女嘉宾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修辞手段,是因为:其一,她必须正面回答灭灯(拒绝男嘉宾)的原因;其二,她可以通过幽默感的展示增强观众对自己正面的记忆为其加分;其三,女嘉宾没有直接指出男嘉宾的缺点,避免了与男嘉宾之间的正面冲突,得罪人的话可以通过主持人来陈述。结果是男嘉宾果然没能马上听懂,于是主持人就不得不直白阐述“长得太着急了”的真正含义,做了一回黑脸包公。

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上述语用表述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女嘉宾言简意赅、一箭三雕的巧妙回答,在当时语境下为自己赢得了最大收益值。

(五)信息量不足

言语表达往往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扩大其信息容量,拓宽想象空间,但也会因为信息的不足而产生不确定性。例如“我每月的工资为1万元”这句话,并非指说话人的月工资一定刚好是1万元,很可能是10200元,也可能是9800元。这种省略的表达方法符合交际活动中的最佳关联性(Sperber&Wilson,1986),说话人只想给出其工资的大致范围,无需对命题的真实性做出断言。而此时若听话人出于某种原因特别想知道工资的细节,信息量的不足就会给听话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困扰。从语用博弈的角度,听话人不得不增加成本以消除不确定因素。

二、听话人理解偏差导致的信息不确定性

话语的意义不是由说话人或听话人单方面发生(Thomas,1995),因而语用博弈中的不确定性也会贯穿整个动态交际过程。听话人理解的偏差也往往会导致信息不确定性的产生。请看下面的例子:

(A、B 是同一个学院的研究生。按照惯例当天下午应该有一个讲座。)

A:你知道下午是谁做讲座吗?

B:是谁呀?

A:我不知道,所以问你呀?

B:哎哟,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这个例子中的A是具体询问做讲座的人是谁。但是从B 的反馈话语中可以看出,B无意中把A的询问当作对方陈述事实的预示语列(何自然、申智奇,2004),所以导致B的理解性偏差。在日常言语交际过程中,类似的由于听话人理解偏差而产生信息不确定性的实例还有很多,在语用博弈模型中表现为增加了双方的对话成本。以上述对话为例,若非听话人的理解偏差,完全可以缩略为:

A:你知道下午是谁做讲座吗?

B: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两组对话的交际结果完全相同,但由于第二组双方对话的成本均降低一倍,博弈双方的收益值却大大提高了。

三、语境模糊导致的信息不确定性

I’m glad to tell you that John has just received a degree.说话人在表述该信息时将“degree”一词的类属范围说得很笼统(何自然,2000),没有具体提及是学士学位、硕士学位,还是博士学位。但是说话人在对话博弈过程中,知道听话人对John这些年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一语境很清楚,此处的“degree”指的一定就是博士学位。再增添任何信息都只能增加会话的成本,减少收益。

如果听话人接收的信息足够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则不确定性消除,交际达到目标;如果听话人理解错误,或者接收的信息不足,无法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则对话双方面临交际失败的风险,交际可能无法达到目标。可见,说话人在发送信号之前要对听话人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具有一定的了解和预期,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语用策略,减少听话人接收到信息后面临的不确定性,降低其决策的风险,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四、结语

将博弈论作为工具引入对语用学的研究,展示了语言使用的更广阔的共时、历时研究前景(向明友,2007)。在语用博弈中,交际双方通常会面临不确定性,听话人在接收到说话人发出的信息后要对其言语内容进行分析、决策并选择自己的行动策略;说话人根据听话人的策略进一步选择自己下一步应该发送的信息。说话人要尽力消除言语表达的不确定性,减少会话成本,提高收益值。听话人也要尽快决策,从多种可能的信息含义中挑选出概率最大的信息,使得交流可以顺利进行而不至产生误会,减少会话风险。

信息不确定性是语用博弈中的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增加会话成本、提高会话风险,但若巧妙加以利用,也可以成为会话双方语用策略的一部分,取得意想不到的高收益。对语用博弈中信息不确定性的产生原因的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解释交际中的语用现象,改进语用策略,从而更加充分地反应人类交际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吴炳章.《博弈论和语用学》介评[J].现代外语,2008,(1).

[2]吴亚欣.含糊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6,(1).

[3]吴亚欣.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和语用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1,

(1).

[4]曾剑平.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以意义模糊和歧义为例[J].南

昌航空大学学报,2010,(1).

[5]Sperber,D.an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asilBlackwell,1986.

[6]Thomas,J.A.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95.

[7]何自然,申智奇.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3).

[8]何自然.再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2000,(1).

[9]向明友.语用学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外语,2007,(2).

(张兢田 上海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