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郑珍《亲属记》的文化史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郑珍《亲属记》的文化史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晚清郑珍所撰《亲属记》是一部富有特色的称谓辞书。该书系统收录了汉语亲属称谓词语,并在考证中作了大量的文化阐释,具有较高的文化史价值

关键词:郑珍 《亲属记》 文化史

郑珍(1806~1864),贵州遵义人,晚清著名学者、文学家。郑珍学宗许郑,又继承发展了乾嘉以来的清代朴学家治学传统,撰著涉及经学、小学、文学、史学等诸多领域,留下了“足以代表贵州古代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1](P7)。《清史稿》立《郑珍传》,列之《儒林传》,称“西南大师”[2](P57-58)。《亲属记》二卷,是郑珍“阐述礼经记载中历代宗族亲属称谓”,并“考证其源流演变”的著作,因孔壁中书内有《亲属记》一种,题以旧名。书脱稿于清咸丰十年(1860),后经郑珍子知同与衡山陈矩“共补缀之”,于光绪十二年(1886)刊行。本文所用《亲属记》是王锳、袁本良两先生2001年点校的《郑珍集小学·亲属记》(以下简称点校本),此本以《巢经巢全集》本(原陈田、陈矩兄弟原刻补订本)为底本,第一卷校以广雅书局1883年《广雅丛书》本(郑知同校订,原陈氏刻本上卷)为基础,是完整的二卷本。①从点校本看,《亲属记》系统收录了古今亲属称谓词语,并汇集了大量的文化考释,具有较高的文化史价值。

一、系统收录古今亲属称谓文化词语

称谓语是富有民族特征的语言文化现象。《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礼记·大传》:“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反映出亲属称谓同社会、政治、宗族和人伦之间有密切关系。《尔雅·释亲》对先秦汉语亲属称谓的系统记载,表明了人们“对亲属关系的分类主要着眼于宗亲和姻亲的区分,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亲属关系观念的特点。”[3](P16)亦可见“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亲属称谓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同封建礼教密切相关,成为儒家别亲疏、明贵贱、正名分的重要内容。”[1](P1067)但对于亲属称谓的研究,自《尔雅》《礼记》以降,《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诸书有所增益,但都“大端略具而语焉未详”。《白虎通义》所提孔壁中《亲属记》一种,以及《隋书·经籍志》所载《称谓》五卷,又“皆所亡佚而不得而详”。幸而《亲属记》得以问世,成为称谓研究的“充饥”之作。

关于文化词语的研究,黄金贵先生指出:“文化词语有三个特征。一是名物性……二是系统性……三是民族性。”[4](P1)《亲属记》力在名汉语亲属称谓之物事,正汉民族礼俗教治之伦纪,按例编著,是对汉语亲属称谓词的系统性研究。据点校本统计:全书系统收录称谓名称106大类,辖词606条,其中陈矩补缀的有62条,范围涵盖了血缘、亲属、亲戚、婚姻、主仆、师徒等诸多关系。《亲属记》“后序”中说:“诸亲名称之全,今古繁难,向无统纪……爰就解经余暇,缀成斯记,提古为纲……钩稽类列其次,由亲及疏,秩序井然。”[1](P1076)其名物性、系统性由此可见。

二、释词涉及文化阐释

郑珍在考释词语时,常常对古代文化进行阐释。如:

【考】《曲礼》:“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尔雅》:“父为考,母为妣。”顾亭杯曰:“古人曰父曰考一也。《易》:‘有子,考无咎。’《书》:‘若兄考’,‘大伤厥考心’,‘聪听祖考之彝训’。《履霜操》:‘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自《曲礼》定为生曰父死曰考,则为人子者当有所讳也。”按经传绝无父母在而自称之考妣者,顾氏所引《易》《书》皆非自谓其父,故可通言,《履霜操》亦出后人拟作,其说不足据。

按:此条阐明“在生、卒殁称谓之有别”。检《亲属记》全书,对“存殁”称谓之别有十分严格的考究,尤其注重阐明“卒殁(没)”之称,以避再生误称之讳。如:父……殁曰考、曰皇考、曰显考、曰先公、曰先君、曰先子、曰亡考、曰先君子。母……殁曰妣、曰皇妣、曰显妣、曰先妣。母……殁曰先亲。父之父母……殁曰王考王妣,曰皇祖考皇祖妣。祖父皆殁总曰先亡丈人。祖之父母……殁曰皇考皇妣。曾祖之父母殁曰显考显妣。父母以上无爵者,存殁曰府君、夫人。妻对妾言之……殁曰嫔。妻谓夫曰夫子……没曰皇辟。夫之父……殁曰先舅、皇舅。夫之母……殁曰先姑、皇姑。此类皆古旧习,不可妄改,今俗沿之。

【祢】《左传·襄十三年》:“楚共王曰:‘从先君于祢庙。’”杜注:“从先君代为祢庙。”《公羊传》:“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按:祢本亲庙之称,即以称亡考,凡经典言祖祢者皆是。祢者迩也、近也,视祖曾庙为亲近也。《书·高宗肜日》:“典祀无丰于昵。”孔传:“昵,考也。”字别作昵,昵亦近也。

按:此条阐明“祢称亲庙”的文化内涵。郑珍《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并云“祢”为“亲庙本字”[1](P32,P207)。亲庙,即祖庙。《白虎通·德论》卷八:“于祖庙者,谓子之亲庙也。”《汉书》卷九十九:“宜序于祖宗之亲庙,其立祖庙五,亲庙四。”祖庙,是供奉祖先的场所,因此古以“祢”称亡考。至于《书》《孔传》别作“昵”,郑珍认为“昵亦近也”。黄侃《说文略说·论俗书滋多之故》:“以《字林》而言,其所载之字,如祢,《说文》应通用昵,今以为亲庙,别造一文。”[5](P10)

【庶母】……朱子曰:“父妾之有子者,礼谓之庶母,缌麻三月。此其名分固有所系,不当论其年齿之长少。”俞汝言曰:“为庶母,谓父有子妾也。子兼男女言,俗不服生女庶母者非是。”按《左传昭二十八年》:“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鲜。’”是谓父妾多而不尽有子,知父妾无子亦有母称,但非《丧服》经所言有子之庶母耶。再按,由父溯祖以上之妾,其称并加“庶”字,视此如《礼记》言“祖庶母”是其例。后不再出。

按:此条阐明“父妾无子亦有母称”。《亲属记》对“旁庶、侧室”和“正嫡、正室”之称谓多所辨明。如:妾曰小妻,曰少妻,曰下妻,曰旁妻,曰庶妻,曰小妇,曰嬬,曰小,曰小夫人,曰侧室,曰簉贱者,曰属妇,曰养。妻所生第一子……曰嫡子,曰嗣嫡、嫡嗣。可见“嫡庶之分,在中国宗法社会里也是非常严格的”[6](P990)。“庶母”者,“庶”言“父之妾”,“母”言其有子,但古人并不因“有子无子”而产生偏见或歧视,便同用“庶母”称之。郑珍的考论是客观的。

【显考显妣】《祭法》曰:“显考庙。”《檀弓》:“殷主缀重焉。”注:“殷人作主,后则联其重县诺死者之庙,去显考,乃埋之。”疏:“显考,高祖也。”按古以显考为高祖专称,自韩魏公《祭式》易皇考皇妣为显考显妣,及元大德间禁称皇字,而世称皆同魏公,至今不改。古义鲜知者也。

按:此条阐明因避讳“皇”字,而使用“显考显妣”代替“皇考皇妣”的历史文化原因。“所谓避讳就是不直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则用改字、却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6](P977)《亲属记》卷一“皇考”条云:“宋时已多避用皇字矣。”“元大德间禁称皇字”,以此揭示“显考显妣”替代“皇考皇妣”之由。

(本文为贵州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重点项目“郑珍《亲属记》研究”的部分成果。)

内容注释:

①中华书局1996年标点本(与《称谓录》合刊),系据《广雅丛

书》本排印,内容也不够完整。

引用注释:

[1]王锳,袁本良点校.郑珍集·小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2]吕友仁.乾嘉朴学传黔省,西南大师第一人——郑珍学术成就表

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3]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卷下)[M].武汉:湖北教

育出版社,2000.

[4]黄金贵.论古代文化词语的训释[A].古代文化词语考论[C].杭

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5]黄侃.黄侃国学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2.

(姚权贵 贵阳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5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