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起来过鸟日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杯水掉下去,你还有时间把它接住”。为了心中向往的慢生活,爱尔兰的Simon一家来到威尔士,买下土地、盖起房屋,他们相信远离致癌物质的丛林生活里,有生命渴望的清新;香港白领Gavin和Gary离开了车水马龙的都市,定居南丫岛、做起农场主,田地里的香草园是他们移不走的世界;波士顿郊外一间不起的平房内,戴晓莉则在雕刻自己的木质生活,一百里外的城市纷乱喧嚣,小俩口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这一群人,他们离开城市,体验到的却是我们久已陌生的安宁。季节轮回,草木有情,被我们忽略掉的细节,正是他们的生活主题。
多年前随老公来到美国小镇,清静的日子里戴晓莉的主妇生活与众不同,她种葡萄,做面食,学木工,打家具,别人看来粗犷劳累,她却自得其乐。一条引申于道家的“轻”思想,渐渐成了她自己的生活哲学,概括自己的态度,她的总结是:没有计划,知足常乐。
波士顿郊外的“轻”生活
木工活里的生活哲学
《苏菲的世界》中,上校在给苏菲的哲学课上说到: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的番茄最低价,哲学家因为那些更长远的事物而存在。戴晓莉告诉我,内心透彻的人也许是个例外,她不需要堆彻得厚厚的人生哲学,也不需要通晓古今的人来点什么生命指导,再丰腴的智慧也比不过心中轻松恬淡的态度。事情本该如此,哲学是深奥的学问,但我们孜孜以求的不过是它最初的幼稚。
戴晓莉的履历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简单,大学毕业,当老师,04年随老公来到美国,随后俩人在波士顿郊外买了一栋平房,生活返璞归真,男主外,女主内。小镇很安静,呼吸似乎也会因此慢下来,这也让晓莉学会去体会生活中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几年前的两次木工课,让她爱上了做木工活。
父母都是喜欢动手的人,这一点工业设计出身的晓莉颇得家传。她一直不满足于电脑上的写写画画,于是索性在几年前申请了离家不远的罗德岛设计学院,后来干脆把房子旁的6平储物间改成了木工房,从修锯原木,到给木器上铜油,外人看来粗犷劳累,她却自得其乐。从那以后,晓莉形成了新的思维模式:家里需要添置家具,先考虑自己做一个。虽然花费的气力不比从商场搬一个少,但她把这看作是享受生活的过程:“亲手完成的东西看着会很亲切,必竟里面有自己的想法。”
大家具里的小幸福
通常见到喜欢做木工的女孩,不过是雕雕小物,刻刻木筷,但晓莉家里的书架与双人床,竟也是由她亲手制作,而除了一个台锯,她所有的工具不过一些原始到极点的锯子或锉子。实在无法想象一个清秀女子如何完成购买松木、锯好尺寸、安放木板这种十足男人味的活儿,整个过程除了让丈夫帮忙钉下铆钉外,甚至不需要任何人帮忙,她说“也是因为这里人工费很贵,自己动手能省不少钱”。
相比面对旁人讶异时的淡定,反倒说起学习过程的艰辛时,晓莉才颇多感慨。她至今仍怀念母校湖南大学,“依山傍水,甚至没有围墙”,这使得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的两年显得异常辛苦。每日的奔波,习以为常的赶活,晚上深夜才到家是常事,第二天天没亮就起来准备盒饭,晓莉回想说“从家开车去学校要50分钟,我经常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瞌睡,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晓莉同意因为做木工“她创造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出口”的说法。除了大物件,家中的小家用也颇为高产。“戒指梳”、笔筒、晾衣架、小勺、陀螺……用本人的话来说,只是借此“表达一下创造的冲动”,就地取材,轻便实用,却无一不精巧至极,灵秀可爱。如果说有人以绘画来修行,那雕雕刻刻,是晓莉静心的方式。
生活在国外,戴晓莉一家爱吃面食的习惯一直没变。相隔一定时间,夫妻俩便会到一小时车程外的波士顿中国超市买回几十包糯米粉和黑芝麻,于是包子、馒头、烧卖、汤圆、饺子的主食地位从未被动摇,前年父母过来,更是从林子里拣回树枝,在小俩口的屋外搭起了葡萄架,颇有发展耕种式生活的趋势。
小镇生活恬然宁静,晓莉也因此自得其乐,夏天的早晨即兴地欣赏下海景,或散散步,整理下院落,冬天则窝在家里享受动手的乐趣。没有华而不实,没有杂念,生活简洁,心情轻松。
爱尔兰海边,不列颠群岛上,被誉为“歌曲之乡”的威尔士悄然坐落。在这个处处充满原乡之美的古老王国里,有着无数的小树林和与灌木丛相邻接的宽阔草原。向往田园生活的城市人被吸引至此,他们买下土地、盖起房屋、建起了生态村落。
在这个村落里,Simon一家的木屋堪称经典之作。
土木屋里的低冲击生活
精灵木屋诞生记
进入这片靠近Glander村庄的森林,沿着斜坡往上,便可看见一处绿色的“掩体”,四周树木环抱,阳光透过树枝洒落,顶上的草皮还笼罩着星星点点的雾水,旁边小花圃里不知名的花零星开放,鸟儿一声偶尔的欢鸣,显得这个地方愈发的寂静。这座树荫间若隐若现的“掩体”便是Simon一家历经4个月建起的生态房。
与大多数年轻夫妇一样,孩子出生后,抚养幼儿和房贷的压力接踵而至。为能与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呆在一起,妻子做起了全职太太,摄影师的工作让Simon没有朝九晚五的限制,但微薄的收入让他感到买房或租房,都前景黯淡。就算倾其所有买上一套小公寓,充斥其间的有害物质和住在“盒子”里的沉沉死气也让Simon一家感到不安。于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应运而生――到乡村去,建一所自己的木屋。
来到威尔士,从一名农场主手中拿到一块地,一家人仅仅花费了2000欧元,便齐备了所有建筑材料,然后Simon铺开图纸,几天后,一座圆顶木屋跃然纸上。一项耗时四个月的梦想工程被开启。
Simon同岳父一起,将选址定在了半坡处,他们没有让小屋突兀地占领山顶,而是让它融入山中。从挖掘、打桩、搭框架到油漆、涂料的选择,每个步骤都最大限度从环保角度来考虑,所有的取材均来自附近的树林,也有从附近工厂里收集的废弃木块,挖出的石块和泥土则被直接用来堆砌墙面和花圃,由十几棵树木固定成的屋顶巨伞般撑在坚固的木桩上,此外,大胆的Simon更是将泥土与稻草混合成的砌块铺到了屋顶。一座冬暖夏凉、极少二氧化碳排放,只存在于精灵世界的木屋混然天成。
“丛林生活”的真意
四个月的时间里,充足的户外活动和随时可进行的烛光露营让孩子们真正得到了自由成长的机会。妻子不用担心如何哄着他们,只要走到户外,他们自己便能找到玩耍的方式。孩子们自由奔跑,自由呼吸,拿着树枝在石头下搜寻昆虫,有时也安静地站在忙碌的人群旁,睁大眼睛看着身边的一切。
用草块铺屋顶时,最头疼的是遇到雨天。这是整个工程中最紧急的一步,因框架搭好后需马上铺上棉层和稻草,一旦棉层和草块被雨水淋湿,整个屋顶便前功尽弃。于是在几个星期里,除了吃饭和睡觉,Simon和亲友们都夜以继日地忙碌着。
回忆起小屋快完工时的场景,Simon太太这样说:“最后的步骤是粉刷墙面和给出来的原木上油。孩子们在敞亮的房间里嬉戏,大人们在榔头的敲击声中说笑,闻不到刺鼻的化学品气味,也感受不到居住于城市时可能遭受的污染,只有木头的清香和清油散发出的橘子气息飘荡在空中。孩子们手上沾满环保涂料,尾随大人们走到草地上,看着眼前神奇的建筑――我们有了一座房子。”
充足的太阳能让大人们不用担心夜晚没有灯光,冬日树林里的点燃干枯树枝便能让小屋内充满温暖。阳光透过天窗洒在原木地板上,照着孩子们赤足在地板上欢快奔走的身影。没有复杂的装饰,屋外随风摇曳的草树便是屋中人眼里最美的风景。夜幕降临,屋顶的一串小灯是他们最为欣喜的星空。孩子们当然完全爱上了这简约的“丛林生活”,而Simon和妻子在阵阵的欢笑中更是找到了回归的真意。
屋子里音乐声响起,妻子烤着面包,丈夫酿着啤酒,Simon和太太讨论着生活的细节,筹划着屋外的另一个花园,孩子们已经沉沉睡去……
盖房步骤分解:
1、选址、挖洞、作好标识,以干燥的石头砌成地基,并搭好正面的第一堵墙。
2、准备30段木材,锯成规则形状的原木,搭建成屋顶部分。用粗大原木将屋顶支起,落地的部分一定要稳固,最好作一些绝缘处理。
3、给屋顶铺上棉层、秸秆和草皮,并用可降解塑料密封。
4、用秸秆与泥土混合成的砌块,筑墙,并用褐色木条保护起来。
5、在预留的洞口装上窗户和门,多余的缝隙用土块封起,将出来的原木刨平。
6、用环保涂料粉刷墙面。
7、屋顶预留天窗,保证光线充足;照明、音乐和计算机电源取自屋外的太阳能电板;生活用水引自附近的泉眼;厕所的有机肥和屋顶上的雨水可收集起来,浇灌花园。
为远离写字楼里的压抑,他们10年前来到这座小岛,开垦荒地、搭建棚舍、铺设管道、学习种植。当“Herboland香草原”的牌子在香港洪圣爷湾畔阒然树立,Gavin和Gary终于在一个桃源之乡找到了自己的领地。
南丫岛上的鸟日子
城市人的农田梦
南丫岛是香港境内第三大岛,这儿的人都好像上世纪西方的嬉皮士一样热爱朴素自然的生活,在独特的生活方式里,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品味着海岛馈赠的安宁。这样的祥和吸引着无数盼望逃离都市纷争的人前来,选择做个渔民,或者农夫,总之任换一种姿态,都可以重新面对和享受人生。
10年前,还在写字楼里整日伏案的产品设计师Gavin尚无法预想,人生还可以有这样的选择。他生长在沙田,早已习惯了城市的喧嚣,更不懂“有机种植”为何物。一次在农场的义工经历,让他与从事厨房设计的Gary相遇,不想却开启了一生的“香草梦”。Gary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山村生活有一种抹不去的情结,俩人如此一拍即合,开始到农场正式学习香草植物的耕种与养护。不久后,Gavin带着他的妻子和他的农田梦,定居到了南丫岛。
辞掉工作开农场,这看来疯狂的决定从一开始便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正如我们热爱大自然,并且喜欢香草一样,这种想法产生的原因很简单。再也没有比离开办公室去工作更棒的事了,更何况我们还能在野外与植物和昆虫一起生活。父母和朋友知道这是一个虽普通但很积极的工作。” 数月过去,一块刻着“Herboland香草原”的原木悄然出现在了洪圣爷湾畔,他们正式有了自己的领地。搭棚屋、铺管道、设计水路、建篱墙……一年后,一片被荒废了五年的弃用地被Gavin和Gary改造成了一片沃田。这片有机三亩地紧挨海湾,背靠青山,时有野兔穿梭,也有山蛇出没,大家却也相安无事,各自活得快活自在。
岛上的原生态生活跳脱了从前城市的沉闷,Gavin和Gary每天在鸟鸣中醒来,便开始了一天的农场主生活,骑自行车出门,照顾植物,喂食动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从农田里带回的蔬菜便是当天的晚餐。入夜,海涛轻拍岸滩,和门前慵懒的黑狗一起,于潮汐声中酣然入梦。
香草园里找到的归属
停下多年的职业,开始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因为沉闷,也因为疲惫,“在香港的写字楼上班压力非常大,而我们两个都很喜欢在野外就这么呆着,摸摸草地,碰碰泥土,人就能完全满足。”对这两个有着田园情结的人而言,离开写字楼是最好的选择,从一名白领到一个户外体力劳动者的转变,则是俩人10年来最大的收获。
虽然香草在今天已成流行,但在多年前,这种植物在香港并不十分普遍,作为初尝者,Gavin和Gary并无现成的经验可寻。在经过简单的学习后,俩人开始摸索,如今的香草原,已有了自己的讲究:水池里养睡莲,水葫芦可以和小鱼一起做“清道夫”;净化后的水会流入园子灌溉植物;干草堆里等待分解的泥土专用于香草的堆肥护茎;蝴蝶园里则种了专门为蝴蝶准备的食物。
一块有机田,已经成为了独立的生态区,香草原也渐渐名声在外,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来到香港后,多会慕名而来,呷一口香草药茶,坐在花园里花一整个下午看那些野兔和植物,或者和农场主就香草的学问聊上半天。“来这里的人都是为享受安宁的。”Gavin对来客总是充满热情。
农场建成之初,Gavin也曾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没有了固定收入的一家人,正常开销与家务都主要交给了妻子。现在虽已度过难关,而且也发现了一些合作机会和商机,俩人却并无扩大农场的打算。说起香草园的盈利,Gavin认为“窘境”只是外人的一面之词,“关于‘收益’的定义本就是因人而异。对我们来说,可以维持日常生活并且每天都工作得非常开心,所以我不认为世上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现代人终日忙忙碌碌,但我猜他们大多数人最终所要寻找的,正是我们现在拥有的:安定、宁静、平和以及简单的生活。”Gavin和Gary从没把种植香草看成一种商业,10年的农场生活已将香草种植变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的坦然面前,所有关于利益的辞句都显得渺小。
在一片焕然新生的田园上,俩人完成了从设计师到园艺人的蜕变,对他们来说,对城市生活已没有太多留念,10年前的决定,已让当初的两个青年为人生找到了另一种可能,这两个半路出家的农夫将继续以这种新的方式慢慢品味出下半生的小岛香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