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纽约时报》的新闻理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纽约时报》的新闻理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的话]《纽约时报》总编辑、副执行总编辑以及负责科学版、商业版、教育版、文化版和新闻图片的主编们已先后回答了读者关心的问题。笔者就目前掌握的一些最新资料整理成文,希望对传媒人有所启发。

有150多年历史的《纽约时报》(以下简称《时报》)是迄今为止美国最具公信力的全国性大报之一。尽管时异境迁,但《时报》始终坚守其早期创办人阿道夫・奥茨1896年提出的“无畏无惧、不偏不倚,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的办报原则,从而赢得了公众的信赖和尊敬,也倍受新闻界推崇。目前,《时报》通过其网站推出一个大型的编读往来活动――“与新闻室交谈”(Talk to theNewsroom)。读者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时报》新闻部门的编辑们进行交流。《时报》总编辑、副执行总编辑以及负责科学版、商业版、教育版、文化版和新闻图片的主编们已先后回答了读者关心的问题。笔者就目前掌握的一些最新资料整理成文,希望对传媒人有所启发。

关于头版

头版新闻和照片的选择没有严格的公式可以遵循。《时报》那些喜欢争论的编辑们每天都忙碌着把重要而且有趣的报道集中在一起。但是,决定能否上头版的因素很多。有些时候,当天头版的新闻毫无争议,而有些时候,一个毫无疑问非常重要的事件却无缘于头版,落选原因可能是这起事件的发生并不令人惊奇(unsurprising),

大多数时候,《时报》头版有6条消息和一个“内容导航”(Insidc)。《时报》总是竭力避免出现同质化版面,比如,头版全是国际新闻。或者全是商业新闻,或者全是华盛顿地区的新闻。

《时报》编辑认为,关于我们是怎样生活的报道通常强于关于昨天究竟发生了什么的报道。头版包括一些有趣的、人性化的或者仅仅写作精妙的报道也是可以的。它可以是部分涉及科学、部分涉及艺术的报道,而且多少有些奇思妙想。

在过去数年中,《时报》头版新闻报道的理念已经有所发展变化,部分是为了回应其他媒体的影响,当一起新闻事件已经在网络、电视和新闻广播中播报一整天后,《时报》是否想把它放到次日报纸的头版上呢?如果《时报》感觉自己的报道比其他媒体的报道更深入,也许会这样做。但如果相关事实随处可见,有时候,《时报》就会选择提供一些不同的东西,一些《时报》更有优势的报道,比如关于这些事件的敏锐的分析、一则来自事件现场的生动而富有色彩的特写、一个事件中新闻人物的特写,或者一张抓住了事件影响性的动人照片,以此取代仅仅只有些事实的新闻报道。

如何处理别人的独家新闻

《时报》并不人云亦云。处理其他媒体的报道时,《时报》总是比其他新闻机构更小心谨慎。《时报》的报道都要经受严格的(不一定是绝对可靠的,但必须是苛刻的)编辑审核。比如,如果《时报》的某个记者基于匿名消息源采写了一篇报道,则必须有一个《时报》的编辑知道这些消息源的真实身份,并且能对他们的可靠性和动机做出判断。如果其他某个新闻机构刊载了一则严重依赖匿名信源的报道,《时报》不会毫不怀疑就予以采信。所以,当其他某家媒体率先报道了一条看起来很重要的新闻时,《时报》会尽力独立地展开核实。如果是一条非常敏感的新闻,需要花费数天时间。

关于记者的观点和新闻分析

记者没有在其新闻报道中暗示其政治观点或意识形态的执照。他们唯一的方向就是尽力保证自己的报道不偏不倚,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话题都必须给所有的观点同等的时间,这会非常荒唐可笑。实际上,《时报》的使命不是告诉读者它的记者们在想什么,或者他们应该想什么,而是要给读者提供充分的信息,让他们自己形成自己的想法。

《时报》鼓励记者进行分析,提供上下文,而这些与发表观点不是一回事。比如,如果高等法院对一件大案做出了判决,《时报》就会邀请其跑高等法院的记者告诉读者,这是否表示在判例上会有某种变化,或者是否有哪个法官的观点与以前的判例有所不同,以及判决对公众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时报》绝不会允许这个记者就这个判决是好是坏发表意见。

但是。报纸是靠人采写和编辑而成的,《时报》也并不总是能达到这样的高要求,也会出错。有观点认为,绝对的客观(pure objeetivity)是不存在的,媒体应该放弃不偏不倚的伪装;而作为个体的记者应当明确公开他们的观点,并在自己的报道中引起论战。对这个看法,《时报》总编辑比尔,科勒尔认为,这种观点就像是在宣称,由于我们孩子的未来多半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放弃为人父母的努力。他说,不偏不倚的新闻业就像养育孩子,充满抱负和渴望,绝对值得一为。而且,比养育孩子更有优势的是,一张日报为你提供了一个第二天可以重新开始的机会,而这次,你就可以修正错误。

关于更正

《时报》视更正为追求准确性努力的一部分,同时,每天在固定版面刊登更正是对公众负责任的表现。

负责标准和准确的助理执行编辑Al Siegal说:“错误的出现是因为我们要在截稿期限的压力下写作和编辑数十万字,而且常常是在最后一分钟。”

“六年前,《时报》在A2版上启事,邀请读者提醒我们报道中的差错。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免费电话号码。这些方式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知晓差错的数量,过去三年中,《时报》又增加了不少增强可信度的方法,包括任命一位公共编辑(publie editor),进一步打开了为方便公众提醒我们所犯错误的大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减少出错的机会,包括帮助员工培训检查事实的技术。与错误的斗争是无止尽的。”

80年代初开始,配合报纸的“更正”栏目,《时报》前执行总编辑罗森索创设了“编者的话”(Editors’Note)。他认为,有时候新闻报道中虽无错误或失实,但报道中对某些重要部分的遗漏,或者编辑过程中失落部分重要内容,或者标题没能反映新闻内容,都是有失新闻报道的公允性。他认为,“编者的话”可以弥补“更正”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关于消息源

消息源不是一个数量问题,而主要是一个质量问题。“水门事件”后,美国报界流行“双信源”原则:如果你的信息来源于两个不同的消息源,那么你就可以发表它了。但《时报》总编辑比尔,科勒尔认为,我宁愿只要一个掌握第一手信息的消息源,也不愿要几个只有第三手信息的消息源。

他认为,新闻报道不能因为要符合消息源数量上的要求而减少对匿名消息源的使用。《时报》需要确保的是,当《时报》确需使用匿名消息源时,匿名消息源提供的信息必须富有价值,而《时报》则必须向读者提供有关该消息源的重要信息。与此同时,报道必须让读者知道,为什么这些消息源坚持要求不透漏他们的名字。在这一点上,现在的《时报》比过去做得更好。

关于报纸的未来

在有读者提出请《时报》总编辑比尔,科勒尔预测未来50年报纸的情形时,科勒尔说,预测是小说家的事,而不是编辑的事。但是他认为,如果不考虑具体的传播媒介,50年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华盛顿邮报》等报纸仍会存在,或者有某些和它们非常相似的媒体存在。

他说,使报纸具有阅读价值的不是纸张本身,是报纸所提供的资源和价值成就了报纸,是记者和编辑们成就了报纸;是这个困难、昂贵,有时甚至很危险的行业成就了报纸――它派出优秀的记者去目击发生的事件,搜索出被掩盖起来的信息并解读它们;是一整套被经验丰富的编辑严格执行的标准成就了报纸。

科勒尔认为,有一种渴望、一个市场始终存在,渴望得到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值得信赖,经受了检验、调查、归纳、组织和分析,然后以一种可以消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有些人需要它,因为这是他们生活旅程中的必备品。有些人需要它,因为他们认为能够得到信息的良好供应是良好公民社会的一个条件。

科勒尔相信,博客和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都无法取代报纸的这一功能。一方面,大多数博客并不做实实在在的报道;另一方面,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规模化,而这种对规模的饥渴使它们无法提供最好的报纸所能提供的服务,因为这种服务就如同精致的手工工艺值得人把玩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