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训练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怕写作文,谈“文”色变,被动作文,作文中普遍存在概念化、程序化,抄袭、杜撰等现象。同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进行方法技巧的传授,惯用成人的处世哲学和经验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很多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严重制约着作文教学甚至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那么如何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张扬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缺少写作素材。大多数学生谈“文”色变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可写之材,觉得根本没有可供自己选择的作文材料。虽然有的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假日忙于参加一些培训班,但更多的家长还是注重让孩子在假期参加一些旅游活动。应该说现在的学生经历的事情还是比较丰富的,只是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懂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罢了。
2.缺乏真情实感。有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语言干巴,缺少童趣,语言表达缺乏情感,成人化、程式化较为普遍,不够生动。
3.缺失写作技巧。许多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文,把作文训练当作任务来完成,根本不考虑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
二、小学教师指导高年级作文的主要问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低下,除去其自身学习不努力的原因,与教师作文训练指导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训练学生作文时主要存在这些问题:
1.平铺直叙型。有的教师缺乏指导学生作文的经验,心中无数。在作文训练中,总是根据课文要求给出题目让学生自己写,自己修改,交上来后给出一个分数,并写上一些简单的评语。教师这样随随便便地指导,学生收获甚微。
2.死搬硬套型。有的教师只注重一些作文技巧的讲解,列举开头和结尾的写法,使学生在未动笔前思维就限于老师定下的框架内。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3.虎头蛇尾型。这类教师比较重视作文前的指导,在指导学生选材、构思、起草等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在学生写完作文后的指导和评改方面却存在不足,放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机会。
笔者在小学高年级进行了如何引领学生生活作文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并进行了实践。
1.让学生有“米”下锅――触摸生活中的感动。作文是对习作素材的再加工,那么作文的素材从哪儿来呢?学生做过的事情这么多,为什么还会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呢?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敏锐的观察力,无法触摸到生活中的感动。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去触摸生活中的感动,并合理地开发和运用,使学生有“米”下锅,并“煮”出香味飘溢的“八宝饭”来。
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好______》,在之前教学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如一天下午大扫除,班级接到的任务是把新教学综合楼的地面拖干净,墙砖擦干净。全班学生忙开了,都很投入。回到教室,笔者便问学生:“我们进行了一次劳动的洗礼,你有没有捕捉到身边朋友认真干活的镜头?”“这当然有!”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是谁呢?她(他)干什么活?”笔者追问到。只一会儿工夫,小灿、小浩、小珍等名字都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不但说出了当时的情景,还补充上了当时看到的神态、语言,以及与他(她)之间的对话,他们自由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放松地模仿着一些场面。笔者接着问:“这些同学在这次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尽心尽职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平时,说说他们是怎样默默地为班级作出贡献的。”教室里安静了下来,接着有学生发言,说小灿平时做值日也是这样认真的,总是最后一个整理好东西才离开;也有说小珍虽然成绩不理想,但作业按时完成,字迹端正,待同学很真诚。因为就在身边,因为亲眼目睹,因为此情此景,所以当笔者写下了“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作文《好______》”时,没有谁表现出特别为难的样子,学生都投入到自己的作文世界中去了。
2.让学生有“情”可依――展现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说它言之无物吧,它有记叙,有描写,甚至也有细节,但读着总觉着缺少点什么。作文中的记叙是平铺直叙,像记流水账;描写则比葫芦画瓢,索然无味,缺乏真情实感。
如《我熟悉的一个人》的习作训练,我要求学生选择一件事情,写出一位熟悉的人的好品质,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在写作之前,我拿出一沓白纸,分给每位学生,然后布置了家庭作业:为习作《我熟悉的一个人》寻找作文素材,强调了材料必须真实,并把寻找素材的时间放宽到三天,在第四天进行写作。第二天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按要求去观察,去搜集,记录也很认真,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笔者便把写得好的“样品”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
之后的两节作文课分成五个步骤:一是再读习作要求,完成补题工作。二是相互传阅小白纸,对于对方积累的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三是学生推荐,上台来说说自己积累素材的经过。四是在自己的小白纸上进行创作。五是学生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习作训练,学生不但构思清晰,有话可写,而且深刻地了解到,人物的好品质只有放在真实的事情中才能提炼出来,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表达出来。
3.让学生有“趣”可描――享受写作的快乐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在习作中点燃学生的兴奋点,而游戏活动则是学生的兴奋点之一。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所观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如在一次作文教学课上,笔者故作神秘地在黑板上写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先让学生谈谈什么是“纸上谈兵”?接着把“谈”字改成“站”字,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是走象棋,有人说是走军旗,在学生一番激烈的讨论后,笔者把一张报纸铺在地上,让学生分成小组,看看每个小组可以在报纸上站多少人?站得人多的小组获胜,允许各小组先单独尝试。每个小组的学生为了在这张报纸上站更多的人,而不断尝试各种方法,“金鸡独立”“叠罗汉”“背抱式”……几分钟后,每个小组现场展示,并配有解说员,各有特色。接着笔者让学生说说感觉最精彩的是哪个环节,并谈谈原因,学生的回答大都是刚才成功的一组和失败的一组的经过。笔者趁机引导学生写出精彩片段,特别强调要写出“自己”的表现,而后在同学之间展开相互评价、补充和修改。
实践证明,内容丰富的作文活动课,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作文内容,减轻了学生作文的思想负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快乐,作文教学才是属于学生的,学生才会从心灵深处唱出“最自由的歌”,学生的心灵才会在作文教学中成长,学生内在的品格才会在作文训练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