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与心的碰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与心的碰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我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积极地情感。语文教学中要把这些渗透其中,想方设法的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巧妙地引用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上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使教与学更和谐,情感和知识融合的更自然。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激发;情感

The collision of heart and heart

——Small rgument emotion teaching in of establish a scenario

Yang Liu

【Abstract】Language course new standard request we exaltation the student's language cultivated manners,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morals thoughts and feelings and health of appreciate beauty interesting aspect, stir up a student progressively emotion.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want to permeate these among them, think a square to try of establish a scenario in the teaching, the study stired up a student interest.For this, use vivid teaching language, skillfully quote from and combine a modern education technique to make in the classroom go forward convert to a religion the scenario that the teacher establish, the student make to teach with learn more harmony, emotion and knowledge fusion of more nature.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Scenario;Stir up;Emotion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可高中语文一直以来令一些学生提不起兴趣,以致考试时不知所措,总感觉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有时下很大功夫也不见得能很快提高。可我们知道,学习语文不仅仅为了考试,它还能给与学生丰富的知识,还可以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审美的,而审美感是人的高级的社会情感的一部分,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快,爱慕的情感。在语文课上如能激发学生的这种情感,则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因为美感更能使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产生愉悦感,而他们对美的渴求也较强烈。然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感情、求知欲,不是先天生成的,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地,耐心地,细致地启发、诱导、培养地。”①所以怎样把语文课中的文字美,语言美,自然美,人情美,情景美……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乐于接受,满足学生的审美感受,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并想办法解决的,同时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1.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教育的基础,没有语言就没有教育。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领悟作品,更能够启发学生的联想,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热爱的情结,使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七根火柴》的导语中,首先用满含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进入情境:“火柴在生活中可以说是天天用到的,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你们可曾想到,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红军行军草地的时刻,就是这个火柴,发出过怎样的光?放射出多少热?他又有怎样的价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就是紧紧扣住火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另外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的赞歌。”②再如教鲁迅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在讲解难点“丧家”这层意思时,她说:“每到春天,我们喜欢吃竹笋,那竹笋是由一层一层的竹壳包裹着,剥去壳方能观其笋肉。我们分析这篇文章,也采用'剥笋'的方法,让我们层层剥下去。刚才我们剥去了论敌玩弄'我不知道我的主人是谁'的外衣,还其'走狗'的本来面目。其实,他们不仅是走狗,还是'丧家'的'资本主义的走狗'。鲁迅先生在这里,剥掉了走狗这'竹笋'的第二层壳。那作者是怎样剥的呢?……”③生动的教学语言会渲染一种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特别是给人感染力量的文章,教学中要切忌语言的枯燥,干瘪,乏味,要做到言中含情。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自己的语言功底打扎实,因为富有情趣的语言会使深奥的道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语文教学中,教师朗读课文的能力也是特别重要的,读不好,学生则难解其义;读得好,不用多说,学生自晓其义,事半功倍,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朗读。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朗读,首先要求自己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曹操的《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师要读出那种浩大的气魄和纵横开阖的思维方式。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要读出诗人杜甫那种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师在读的同时把作者的感情传达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听中如亲眼目睹《鸿门宴》中项庄舞剑的惊心动魄,在听中沉醉于徐志摩《再别康桥》中“那波光中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在听中感悟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在听中体会苏轼的豪放旷达……教师动情的朗读会在教师、学生、作者之间创设情感共鸣的氛围,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语言感染力。

2.用巧妙的引用来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中,准确巧妙的引用,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求知欲,而运用艺术性的引用则能够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于漪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巧引”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情,以更好地进入作品的境界。她教《春夜的回忆》时,引用了泰戈尔《飞鸟集》中的诗句“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用这样读来让人肃然起敬的诗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使学生心中涌起对的怀念与尊敬。于老师的巧妙引用有时会借助一些图像进行,教高尔基的《海燕》是引用沈德伦的水彩画《海燕》,让学生一边看画一边想象,看画中的景象与文中有哪些相吻合,并要求学生想象各种景象及变化,使眼前的画面动起来,从而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遨游于文中壮美的意境。作者写景状物,而其中之“景”可能不同的人会设想不同的情景,教师巧妙的引用,则会调动学生的知识或生活学习经验,使情景交融,内外结合,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3.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形象化的教学用具,先进教学用具的使用也会促使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因为它能利用幻灯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方式,创设出许多妙趣横生,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学生生活情感更加接近的教学情景,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目的。如教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时可以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体会母亲对残疾儿子的平凡有伟大的爱时,可以播放歌曲《懂你》,同时用幻灯片展示父母为了生活在风雨中奔波劳累的图片,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父母现在的辛苦,从而理解课文。学习小说戏剧单元时,老师可以讲解课文的同时播放有关影视片段,让学生在熟记故事情节的同时,比较影视和文学作品在艺术特色上的区别。当然,使用多媒体时要把握住适当的原则,不能够把语文课上成影视课,那就失去原有的意义了。

“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里就能全神贯注,耳听,脑想,口说,手写,在课外无限的广阔天地里能广为涉猎,欣赏推敲,吸收中华民族语言文学宝库中的丰富养料。……”④课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五彩斑斓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也是各种各样的,语文老师在二者中起到一个纽带的连接作用,学生只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才能产生兴趣,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去创设情境,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地展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怀着兴奋的渴望的心情去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4] 于漪:《我和语文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138页

[2] 瞿葆奎等编:《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版,第148页

[3] 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