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死救赎在行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死救赎在行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这是一条定时发送的微博,时间是2012年3月18日上午10:54,人是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四女生。这个网名叫“走饭”的女孩儿在这条微博的前一天自缢身亡,她分明在死前就想好了用这种轻松的方式同世人作别。或许在她看来,这似乎只不过是旅行前的一个告别。然而她的死却再度引发了人们对“抑郁症”、对“自杀”的高度关注。很多人在扼腕叹息之余,开始反思,如果可以及早发现,及时干预的话,也许可以挽回这条年轻的生命。

这样的事件比比皆是,据统计,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如此庞大的自杀人群,让众人瞠目结舌。让人尤为痛心的是这群人离我们并不遥远,自杀的惨剧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每每噩耗传来,带给我们的往往是震惊、心痛,还有一连串的疑问:他们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们不选择活着,却宁愿去奔赴那无法预知的黑暗?

谁来留住这些命存一线的脆弱生命?所幸在这群庞大的自杀者群体的背后,还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是预防自杀志愿者,他们默默无闻,挽留住生命是他们神圣的事业。

这里叙述的是苏州一个人和一个站的故事,这人是“预防自杀志愿者”张存默(化名,湖北荆州人),他的网名叫“爱你爱你”,这站叫“苏州民间自杀者援救站”。

他曾是一位“流浪诗人”

少年时的张存默是个思想上的叛逆者,用他的话说是“与一切世俗为敌”。他难以接受任何学校的教育,在家人的安排下,他学过绘画,学过书法,学过音乐,但这些都让他觉得很迷茫,最终都半途而废。喜欢写诗的他一直有着诗人的情怀,2002年,18岁的张存默,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诗人。他便怀揣着美好的理想和几百元钱,开始了寻找精神家园的流浪之旅。他去了云南、贵州、四川、北京等地,他历经艰辛,辗转了大半个中国,放逐灵魂,追寻理想。最终在云南的泸沽湖,他找到了心中的天堂、精神的净土。那个传说中的“女儿国”,风光旖旎,如诗如画,既蒙着神秘的色彩,又带着圣洁的光辉。而那片净域也埋藏着忧患:现代文明的侵袭……他一路漂泊,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自由和美,灵感所至,即挥洒笔墨,几百篇纯文学作品见诸全国报刊。

2006年,他流浪到北京,进入一家旅游杂志社,做起了杂志编辑,薪水还不错,同时他也没有放弃文学上的创作。这个时期,他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继续思考着人生的终极价值,认为美是最高价值,还因此创造了“超唯美主义”概念。2007年,他出版了唯美主义散文集《落红成阵》。四年前,迷恋江南烟雨和江南女子的他,来到了极富文化情调的苏州,然而事实上他感受到的是:江南女子都成了旧时明月。于是他终于开始醒悟了,原来现实并不是他理想中的模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终于开始妥协了,他不得不开始探索美好理想的现实落脚点。目前,他在“苏州网上家长学校”,这个从事家庭教育的公益机构工作。月薪虽不高,但他也乐在其中,闲暇的大部分时间,他都用在了另一项事业自杀者援救工作上,从事公益让他的内心获得了安宁。

从2009年开始从事民间预防自杀工作,张存默说他得到最多的是不理解。去年的9月10日,是第9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张存默在自己的电动车上挂了一个条幅:全国每年28万人自杀,国家社会当高度关注这一群体。他想借此喊出自己的呼声,怎奈孤掌难鸣,却引得路人一片异样的目光,也许在他们看来,张存默只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张存默的父亲是湖北荆州监利县一所中学的校长,在他看来,这个儿子让他太操心了。他不能理解儿子,28岁的人了,到现在还没有成家立业,蜗居在一个8平米的出租屋里,拿着每月三千多点的工资,却乐此不疲地做着无名无利的预防自杀工作。家人在电话中总是催促他不要浪费时间,赶紧找份好工作,尽快解决自己的人生大事。其实家人的不支持,也让张存默犹豫过。曾经有猎头公司向他许诺,一旦他去工作,就给他很好的待遇。他考查过那些工作,如果去的话,自己的空余时间就少了,势必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自杀者援救工作。在追求物质和从事公益事业的矛盾中,他还是选择了后者。他说他没有多么崇高的救人理想,仅仅是觉得他们太可怜了。

2010年,张存默创办了自杀者援助站和防自杀联盟。经过努力,他的自杀者援助站和防自杀联盟已经吸纳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这其中有心理咨询师、教师、有大学生、艺术家和编辑等,其中一些人甚至有过自杀的经历。

他也曾有过自杀冲动

张存默也有过自杀的冲动,那一年,他24岁,和相恋两年多的女友分手了。女孩是他当初在交友网上认识的,苏州人。女孩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含蓄,还具备了超脱世俗的美好品质。精心地呵护她,好好地爱她,便成了张存默那时的理想。现在回忆起来,他还是会沉浸在对那段恋情最初的美好印象中。但现实种种,还是将他们变成了两个形同陌路的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失去那段纯美的爱情,对他心灵上的打击是致命性的。他坠入了迷茫和痛苦中,觉得生活再无意义,不如一死,百痛即消。他在网上打听到了可以安乐死的药,并且向买家寻了价,得到的回复是:1200元,包死。那天晚上,他的脑子里都是父母的身影,他们关切的眼神。他想:离家这么多年,叛逆的他让父母每天都在替他担心。自己真死了,父母该怎么办啊。如果没有对父母的那份牵挂,他说他早就不在人世间了。

之后,张存默在网上搜索自杀的信息,无意间看到了诗人余地自杀的消息,他感到极为震撼。2007年,与张存默同为湖北籍的诗人余地,其生活几乎陷入了绝境:一个诗人极不稳定的稿费,每月的房贷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更不用说去承担身患肺癌的妻子的化疗费、双胞胎儿子的抚养费以及其中一个孩子心脏病的手术费,生活极度的困窘,让诗人割破喉咙自杀了,没有留下一点余地。当时很多人指责余地的不负责任。有过“诗人梦”、想过自杀的张存默,特别能理解这个困窘的诗人内心的挣扎、无助与迷茫。外界对诗人的精神世界的不理解,深深触动了张存默的内心。

同样在这种寂寞与孤独中的张存默,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他想写一本书,一本关于自杀群体的书,来展现这个悲伤的群体,和他们眼中的悲惨世界。为了积累写作素材,他开始在网上查阅大量的资料。他开始接触那个数目令他难以置信的自杀群体。他搜索到很多自杀QQ群,很多人在那里讨论自杀的方式,相约自杀。随着对这群体了解的深入,张存默再也割舍不下这些社会上的边缘人群,他放弃了写作计划,决心要为这些丢失希望的人做一些事情,让他们重拾起生存下去的信心。

他的快乐与伤痛

对张存默来说,每援助成功一个人就很欣慰,反之就很难过,很遗憾。从事自杀援助三年多来,援助成功得到的快乐却总是不及失败所带来的悲伤多。

2011年底,一天深夜,一个男人拨通了他的电话,刚接通,那男人就是一阵嚎啕大哭。“我真的没办法再活下去了,活着太痛苦”,男人呜咽着说。张存默问他:“你为什想死?”男人告诉他,自己姓张,40岁,青岛人,离异后,前妻带着孩子另外组织了家庭,她不让他看孩子,孩子也不喜欢他,他独自一人。就在他最孤寂的时候,一个20多岁的女孩儿温暖了他那颗冰冷的心,跨越了年龄的沟壑,他俩相爱了。男人在外辛苦创业,想让女孩儿过上幸福优渥的生活。回到家,女孩儿的一顿美味晚餐、一句甜言蜜语,即使是一个爱的眼神,总能让他疲惫的心顷刻得到舒缓。和女孩儿在一起,男人的心也跟着年轻起来,男人对女孩儿的依赖也与日俱增。如果就这样一直相爱下去那该有多好。可惜,男人创业失败了,还欠了一身债。有一天,女孩儿不辞而别,只留下了一封简短的信。男人说:“我不怪她,因为她有权利选择生活得好些。”但男人的生活却从此再无亮色,失去了那段美好的爱情,他一下子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他自杀了三次,都没成功。“我没有办法不想她,每时每刻都在想,有时候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但立刻又会被拉回残酷的现实,然后心就会被剧烈地撕扯着”,电话中男人的声音颤抖了起来,“我每天都好痛苦,心好累好累,我真的是个很失败的人,我一无所有,还不如去死吧,那样就解脱了,就再也不会有痛苦了。”

有过相似经历的张存默完全能够理解这个男人的内心痛楚,不过还是觉得他爱得太偏执了。“其实,我也失恋过,当时我也想自杀,所以我知道你的痛苦”,张存默说。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张存默向男人讲述了自己的那段爱情和他试图自杀的前后。男人的情绪有些平稳了。两人一直聊到凌晨两点左右,最后男人说,困了,主动道了晚安。挂掉了电话,张存默再也睡不着了,他的脑子里一直盘旋着那个男人的事情,怎样才能让他打消自杀的想法?

第二天,他便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由于张先生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事业爱情双失利,而且有一定的偏执,因而做起心理援助来难度比较大。但张存默没有放弃,每天都给张先生打电话,听他倾诉、宽慰他、开导他,张存默能够从他的语气中读懂他此刻的心情,然而,张先生的情绪总是阴晴不定,半个多月了,他总是一会儿平静,一会儿又陷入崩溃,如此反反复复。12月底,张存默接到了他的一个电话:“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关心。我还是过不了自己的关,那种痛苦又爆发了,我再也受不了了。”没等张存默开口,他就挂断了电话。张存默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警方赶到男人的住处时,他已经用刀片割破了手腕,意识模糊地躺在床上,床上、地板上都是刺眼的血迹。警方立刻将他送往附近的医院,幸好最后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这边的张存默心急如焚,在得知情况后,他明白此时的张先生必须得到专业心理辅导人士的帮助。

当天,张存默想尽办法与青岛当地的一名半公益性的心理咨询师取得了联系。终于,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治疗下,男人答应张存默不再自杀,但他要去出家,张存默又赶紧帮他联系了全国知名的北京龙泉寺。张存默想也许只有出家能够化解他的心结,龙泉寺环境清幽,佛学文化深厚,或许是张先生是最好的去处。后来,因为男人脸上有道疤,有些凶相,主持没能收他。再后来,陕西的一家寺庙收留了他,如今遁入空门的他获得了安宁。这样张存默对他的援助工作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张存默说,每当援救成功,他都无比快乐,那种满足感仿佛要溢出胸口似的。这件事情之后,他也认真总结过,他说遇到这样的自杀对象,最重要的是要读懂对方,用心去沟通,真正了解对方在想什么,他主要的需求的什么,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救助对方的情绪仍无法得到平息的话,就必须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帮助。

不久前,张存默在QQ自杀群里找到一个杭州女孩,那女孩二十多岁,正值花朵般盛开的年纪,漂亮可爱,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有高危自杀倾向。她的亲人和男友都在车祸中离世,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常常说她活着没意思。于是她不断堕落,流连于不同的异性之间,以此来麻醉自己,摧残自己,并越陷越深。女孩灵魂的空虚和内心的痛苦让张存默很心疼。如何才能拯救这个重度抑郁的女孩?起初,在倾听女孩心声,劝慰她的同时,他还在网上找了很多有意思的笑话,每天早上给女孩发一则,希望她这一天心情能够好些,但女孩毫无反应。于是他又鼓励她,赞美她,经常在电话里夸她美丽,说她的声音很好听,但这些都没有效果。

种种方法失败后,张存默决定用爱来挽留住这个女孩。那天,他打电话给女孩,鼓足勇气说:“你知道吗?你年轻漂亮,知书达理,我早就喜欢上你了。”女孩怀疑地说:“你别骗我了,你不过是想玩玩我罢了。”张存默没有灰心,每天给女孩发短信,打电话,像恋人一般安慰她,从女孩的话语中,他感受到她正在逐渐接受他这样的角色,甚至有一次她还笑了,那是张存默第一次听到她笑,笑声很甜很甜……

但其实女孩的情绪并没有真正稳定下来,张存默发现,女孩仍然在QQ群里寻找相约自杀的人。张存默很担心,于是打算去杭州看望她,却突然间收到她发来的一条短信:来世再相爱。他立刻打电话过去,她的手机已经关掉,此后的无数个电话,都没有回应,从此杳无音信,想来那个女孩已经离开了人世。最后的结局让张存默心痛不已,没能救得了女孩他很难受。她原本还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严重的抑郁症却带着她和所有的希望就此消失了。

张存默介绍说,全国有很多像这个女孩一样的抑郁症患者,因抑郁症自杀、自残的新闻屡见不鲜。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抑郁症患者估计有3000万人。在这些抑郁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终可能死于自杀。我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50%-70%。对于这类自杀者,张存默显得无能为力,对抑郁症患者的救治是全社会的一个迫在眉睫的大课题。

在张存默援救的自杀对象中大多是18岁到35岁的青年人,其中又以18岁至27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为主,女性偏多。在这些人中,一些是因为患有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无法治愈,走上了自杀之路;有些是因为情感危机,心灵破产、万念俱灰;也有的是因为无法实现自身价值或创业失败对人生绝望导致的……面对如此之多的自杀者,截止到目前为止,张存默已经成功援救了高危自杀者17例,一般性的自杀者80余人。援救成功的仅仅是少数,还有很多人成了他的遗憾。

“全国一些城市的公益机构和民间个人在关注自杀者群体”,张存默说,“北京、南京等地有一些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网络上也有人创办了一些防自杀的QQ群,还有个人性的防自杀志愿服务,但总体而言,都做得不够理想。武汉有一个老人,专门开通了一个心理援助热线,但后来随着热线的火热,老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每月两千多元的电话费,使得老人的工作很难支撑下去……” 有时候,张存默也会感觉压力特别大,在苏州这个生活成本很高的城市,每月三千多元的收入,让他的生活本来就很不轻松,有时候还要给援助者寄钱,100到500元不等,电话费也是一项大的支出,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超过600元,可想而知,在经济方面他的压力有多大。

“你会一直做下去吗?”采访时我们问他。他给我们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在退潮的海滩上,拣起那些被冲到岸上的鱼,往大海里扔。有人说:“别傻了,那么多鱼你是救不完的。没人会注意你的。”小男孩边继续往海里扔鱼儿,边回答说:“我扔进去一条,就可以救一条小鱼啊!这条鱼在乎,这条鱼也在乎啊!”

他还能走多远

在做自杀援救工作的过程中,张存默发现他能救助的仅仅是少数,真正要改变现状还得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于是他开始思考生命与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去年,他动笔写了一本书,书名叫《重大人生启示录》,今年书稿完成。这本书旨在为人们拨开心中的云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这类题材的书往往鲜有市场,没有出版商投资出版,于是他就自己出钱印制。由于没有专门的发行渠道,张存默决定摆地摊卖自己的书。

3月,苏州的街头,料峭春寒,阵阵寒风刮过,张存默坐在一张小板凳上不停地搓着通红的双手,他的面前地上一张宽约1米的海报平整地铺开,白底黑字,几本蓝色封面的书压在海报的四个角落。海报上的文字向人们讲述着他对自杀者的援救工作、他的书,并呼吁人们关注自杀者群体。路过的行人,很多只是看一眼,就匆匆而过。他把第一次摆摊卖书的经历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中:

2012年3月19日,夜,骑着电瓶车到苏州后庄一条人不多的巷子里,灯下,把海报摊开在地上,摆上书,做一下摆地摊的尝试,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心想这时不要有人来啊,可一会三个农民工就过来了,围上来看,看了好一会海报上的字和书,其中一人看书价嫌贵了,虽然没买,却觉得蛮温馨的,毕竟有人在看我的海报和书,而没有欺负我。后来一个苏大女孩要过来看,被她男友拉开了,噢!以为我是骗子么。之后,我就收摊了,收摊之后好轻松,这就是我匆忙的第一次摆地摊卖书经历。苏州是我的大本营,要在苏州摆地摊至少一个月,下一站是:上海。

张存默说,他要走遍全国每一座城市摆地摊卖自己的书,为众多迷茫的人指明方向,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自杀者群体。一颗石子扔进大海里,海面瞬间就归于平静。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所以张存默正在用这样的方式不停地呼喊,他的呼喊能否实现一个对自杀者全民救赎的局面呢?

我们的采访就此结束。话题非常沉重,但我们依稀感到,张存默,在行动!更多的张存默在行动!

临了,张存默给我们留下的以下求助电话,他希望通过三角洲杂志,给更多的自杀者以生的希望。

全国主要心理危机援助机构热线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010-8295-1332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援助中心:025-86528082

杭州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0571-85029595

长春市心理援助热线:0431-89685000 0431-89685333

青岛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0532-85669120 0532-86669120

重庆生命求助热线危机干预热线:023-66699199 023-666992999

深圳市心理危机研究中心热线电话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755-25629459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电话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20-81899120

武汉市危机干预中心:027-85844666

四川省心理干预中心热线:028-87577510 028-87528604

海口市青少年救助电话是:12355

上海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21-64383562

(以上联系电话均由张存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