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儿多汗与反复呼吸道感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多汗与反复呼吸道感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多汗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症状,反复呼吸道感染亦是小儿临床常见疾病,笔者在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对1086例0~14岁多汗患儿的观察治疗发现,小儿多汗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通过中医中药的方法辩证积极治疗,调理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小儿多汗取得较好疗效,进而对小儿机体免疫力的提高以及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取得肯定疗效,从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防治结合-“治未病”的效果。

关键词:小儿多汗;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中药; 辩证施治; 益气固表清热滋阴敛汗 ;治未病

1多汗(Hyperhidrosis)为汗腺分泌过多,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

1.1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是机体调节体温所必须,见于气温增高、穿衣盖被过多、恐惧惊吓、快速进热食或剧烈运动后,机体通过出汗来维持正常体温。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另外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1.2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多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坐卧、睡眠时),日常环境中,全身或某些部位汗出过多。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另外心脏病、糖尿病(低血糖时)、或睡眠时呼吸不顺畅,因身体内在的压力(病变)促使交感神经始终处在紧张状态,也会出现“夜睡盗汗”或是“手脚出冷汗”的现象。

2中医学对人体出汗的认识

“自汗者,不因发散而自汗出也。盗汗者,睡而汗出也。因而思之,自汗盗汗,其一液也。……皆因腠理空虚,不能致密收敛于表,虚则阳热泄焉[1]。”“汗者心之液也。唯头汗不必治。小儿纯阳之体,头者诸阳之会,心属火,头汗者,炎上之象也。故头汗者,乃清阳发越之象,不必治也。自汗者,昼夜出不止,此血气俱热,荣卫虚也。…… 盗汗者,梦中自出,醒则干也,其病在肾[2]。”“夫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在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而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两虚而得之者。然阴虚阳必凑之,故发热而自汗;阳虚阴必凑之,故发厥而自汗。是皆阴阳偏胜所致也。”[3]

中医对出汗极为重视,认为出汗即可致病,又可治病;即提示疾病进退转机,又反映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汗乃人之津液,人体汗液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阳气蒸化津液于体表而成汗。通过适量出汗可疏松腠理、抵御外邪、调理气血、维持体内阴阳平衡。若汗出过多则耗阴竭液、气随汗泄、阳随汗脱而导致病理变化。汗症之病因可有表虚不固、营卫失调、气血虚弱、阴虚火旺和脾胃积热。病机之关键在于阴阳失调、腠理开合失司和积热郁蒸所致。中医把汗症分为以下几种:盗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止;自汗:不分昼夜,无故汗出;惊汗: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面额上然;脱汗: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肢冷脉息者,示病危重;战汗:热病中全身寒战,继之全身汗出然后热退身凉,示正气抗邪,邪由内达外佳兆;若汗出后神昏脉疾,继之再做寒战者为正不胜邪之象。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根据中医理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认为小儿多汗则耗阴竭液、气随汗泄、阳随汗脱,导致肌肤腠理疏松、表虚不固、营卫失调、气血虚弱,机体抵抗力低下,外邪乘虚而入,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因此,小儿多汗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小儿多汗往往会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通过中医中药辩证治疗小儿多汗,调理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从而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3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4]。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4中医中药辨证施治

临床小儿多汗以自汗、盗汗为主。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生,不可过泄。一般而言,汗证多虚,自汗多气虚不固,盗汗多阴虚内热。“自汗属气虚、血虚、湿热、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所以临床治疗多以益气固表清热滋阴敛汗,方用自拟止汗散:黄芪30g、防风10g、参须10g、竹茹10g、、石斛15g、知母15g、焦黄柏10g、何首乌30g、枣仁15g、沙参30g、麦冬15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浮小麦30g、五味子10g。

方中参须、黄芪益气固表止汗,防风助之;石斛养阴清热,配参芪化生精气、益汗之源,知母、黄柏滋阴降火,配何首乌益肝化生汗液;竹茹清热化痰,消除内痰所致自汗;枣仁养心益肝血,汗为心之液,心阴足不致汗泄伤津;沙参、麦冬、石斛滋养肺胃之阴;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敛汗止汗。若蒸蒸汗出,汗冷头身困重,汗液黏腻,甚者衣服黄染者,为湿热郁遏,去沙参、麦冬、五味子,加茵陈、黄连、白豆蔻、草果、木通等清热利湿;形寒肢冷常自汗出者,加桂枝温阳通络,白芍育阴敛汗。如此共奏益气养阴清热敛汗之功。体现“主藏化液,心为汗”的理论。

通过观察和治疗前、后多汗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比较说明,小儿多汗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多汗可以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通过中医中药理论方法对小儿多汗的积极治疗,调理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对小儿机体免疫力的提高以及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取得肯定疗效,从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防治结合-“治未病”的效果。另外,对于多汗患儿,家长要注意多作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慎用辛散解表药物,注意病后调护;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少吃辛辣香燥及肥甘厚味食物,进食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出汗过多应补充水分,汗出衣湿后,应及时用干毛巾拭干皮肤,或扑以滑石粉、龙骨、牡蛎粉等;更换干净衣服,更衣时避免直接吹风受凉。

参考文献:

[1]《奇效良方.自汗盗汗门》.

[2]《幼科发挥.诸汗》.

[3]《幼幼集成.诸汗证治》.

[4]Crouch BS,W underink RG,Jones CB,et al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due to Pseudom onas aerug inosa[J].Chest,1996,109(4):1019.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