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杨金林:语文教育开放观和同构共生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金林:语文教育开放观和同构共生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杨金林,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校长、书记,全国小学优秀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泰州市名教师、小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主持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在国内首创“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理论、“知情行协调教育”理论,影响广泛,出版教育论著2部。

上个世纪90年代,我主持过一项有影响的实验——“开放式语文教育实验”。此实验是针对语文教育的“封闭性”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该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及其要素,只有开放,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可能有序(从低级结构向高级结构发展);与外界无信息交换的封闭系统,要使之有序是不可能的。我据此形成了开放式语文教育的思想和主张:语文学科要从封闭的小视界走向开放的大视野——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要将增强语文能力与提升精神境界有机结合起来,使语文素养有更丰厚的精神内涵和更坚实的素质基础;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要将学习课本与学习其他有益的语文材料有机结合起来,一切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资源都要纳入开发和利用的范畴;在学习的时空形态上要将课堂形式的学习与非课堂形式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广阔的生活时空和宏大的自然与社会时空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要将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重视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处理上,要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语文学科要重视利用非语文学科的有用资源,非语文学科也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述主张都有更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措施。经过多年实验,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情感、思维品质、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词汇储量、智力水平等多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班。

本世纪初期,我在大量实践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的语文教育观。以此为题出版的相关著作产生较大影响。我的基本思想是: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这种能力是语文教育特有的、根本的目标。在这一理念引领下的语文教学,既要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又要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要将二者有机统一在同一过程中。丢开语言搞精神陶冶,忽视精神抓语言训练,都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主要机制是言语实践。这里的实践,是指学生有内在需要、有明确表达目的和交流对象、有特定话语情境的言语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运用学过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还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或事实材料去为自己的表达目的服务。这种实践既能使所学的东西在运用中增值,又能使学生在运用中生成新的言语和新的情思。

语言和精神的同构需要以身心的激活作保障。当学生的身心高度醒觉和活跃时,语言和精神才能高效同构。进入这种状态的心理引擎是激发需要。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本原性心理需要,还要采取有效手段诱发学生新的心理需要,并使之成为推动语言和精神同构的强大动力。

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需要以丰厚的心理积累为资源。首先要重视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兑换文本意义的存折,充盈的心泉是言语活水的源头。其次要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我们要树立由点到面的“扩散阅读观”和更新选文的“新陈代谢观”,要引导学生进入更丰妙的阅读世界。

语文教育的过程,应是学生精神生命不断生长和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相统一的过程。不触及学生精神世界的语文课,是没有灵魂的课;游离于语言训练的语文课,是没有根基的课。新世纪教育呼唤有魂有根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