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座山与一座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幅员辽阔,锦绣山河、大山名川何其多矣!江宁地处长江之滨,秦淮河默默流淌,养流着一方人民,可以说是“六代豪华”、“十朝京畿”之要地。特定的历史和自然条件在这片山川秀丽而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世界上熟知汉语的人都知道的“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就源自于江宁的东山。
江宁东山海拔60米,周长不过2000米,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东山因东晋谢安运筹帷幄的“淝水之战”而烙上了历史的印记,寄托着民族不屈的情怀。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跌宕起伏的中国历史上,大汉民族英雄辈出,他们得到了后人的崇尚和敬仰。如今,韬光养晦,东山再起,已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基因。
谢安(320—385),字安石,出身名门望族,后人又称其谢东山。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西晋南迁后,谢氏家族郁郁不得志,年轻的谢安隐居到浙江会稽的东山(今浙江省上虞县南)。谢安年少时即博学多才,初任著作郎,因无意仕途,藉病为由,辞官归隐于浙江会稽东山,经常与王羲之、许询等名士游山玩水,吟诗作文。因胸怀韬略,朝廷曾征召他做吏部侍郎,也被他拒绝了。后来,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恳请谢安出山做司马。盛情难却公元366年,40多岁的谢安离开浙江会稽到建邺(今南京),步入仕途。因思乡心切,他在今江宁区东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建造别墅,宴朋交友,凭江临月,谈笑鸿儒。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带领百万大军进攻东晋,秦军逼近黄河,东晋群臣恐慌。“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为晚”,谢安临危受命,坐镇东山,精心排兵布阵,以八万军队打败了苻坚的百万大军,苻坚溃不成军,竟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谢安进一步巩固了在东晋朝廷的地位,官至东晋宰相。从此“东山再起”的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江宁东山也因谢安而声名远播,后历代名人如李白、苏轼、王安石、乾隆等都来东山游访、凭吊,并留下许多诗文名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人雅士近山乐水,“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兄弟”。格物求理,追根溯源,从中汲取社会与人生的大智慧。如果说谢安在浙江会稽东山播下了睿智的种子,历经酷暑寒冬,酝酿萌芽,一路延伸,那么这颗神奇的种子竟在江宁东山开花结果,长成了参天大树。
初秋时节,我走进江宁,踏上东山,寻古探幽。天,雾蒙蒙的,东山,以一种并不巍峨的姿态,与江宁相望,沉静一如曾经。雾中温和的小山静静的,如一株亭亭的尖荷,而江宁,就是将东山轻轻托起铺开的荷叶。那静谧幽雅的唯美,波澜不惊,难觅当年的惊涛骇浪。山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悠然自心头划过。一尘不染的青山,温润着曾经枕山而眠、听泉如梦、儒雅孤高、空灵曼妙的知音气息。徘徊的是脚步,飘渺的是思绪,琴棋书画与力挽狂澜是那么和而不同。偏偏历史在这里驻足,动与静,刚与柔,纯与雅,智与勇在这里达成无痕的融合。“谢公下棋处”、“谢公祠”、“谢公泉”、“布塞亭”等遗址,一任时光如水,洗漂尘埃。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间倔强地透出斑驳的气息;莹莹的水珠,折射着不屈无畏的光辉。白云苍狗,大江东去,中国人选择了一座小山为天地立心,为世间立传,文人墨客,挥毫题刻。一晃千年,东山获得了一种高度,因为一个人和他不是传说的传说。
天色渐暗,回顾归路,原本清晰的东山随着渐行渐远的车轮又变得模糊起来,心里怅然若失。华灯初上,霓虹闪烁,高楼林立,车海如一条火龙在东山身边辗转。暮然,一丝桂花的清香飘然而至,模糊的东山在心里又变得清晰起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座城需要一座山,一座山成就一座城,山是城的风骨,城是山的血脉。江宁人以东山为荣,改革开放,蓄势待发,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