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历史是镜子,鉴古而知今,彰往而查来。它不是服务于过去,而是服务于现在和将来。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要掌握原则、注意方法、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就能够实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193-01

在近三年的新课程实验教学中,我有以下的几点体会。

一 采取“模块”的架构方式

高中新课程结构上的最大变化,就是采取了“模块”的架构方式,根据课标编写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也基本上都是以专题模块的体例呈现教学内容。“模块”课程的特点和历史新教材的专题化编写方式,大大拓展了原有的历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历史认识的提高和历史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打开了新的视角。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很少关注通过知识整合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习惯于照本宣科,即使整合,也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模块下的专题教学强调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进行相关内容的整合。那么,在“一标多本”的新形势下,我们如何把林林总总的历史材料和千姿百态的历史课本(教材)进行整合,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有效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进行知识整合的标尺,应是“课标”,知识整合的着眼点应该是学生的发展。“课标”是历史教学知识整合的“灵魂”。

二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教育,教育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就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因此,作为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树立创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这就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了。

三 更新备课方式,要有合作意识

1.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

2.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备课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每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该如何实现,怎样导入新课效果更好,如何突破重难点,课后应编写哪些类型检测题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实施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 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新课程十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我们历史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如何达到这种要求呢?首先要依托历史材料,创设历史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质疑,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培养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做到“史论结合”。历史教学知识内容的整合要以课标特定的学习主题为核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传统教学的知识整合是以考试大纲为核心,以高考成绩为着眼点,把纷繁复杂的知识点聚拢到考试大纲的条框当内,再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生怕遗漏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而被高考考到,影响了得分。这样的知识整合是把学生当作了储存器,是典型的“应试”行为,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不关注学生的人格生成、本质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专题,我没有把中国思想演变史的每一个知识点聚拢到课标下,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脉络中,撷取了几条符合课标要求,能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知识链,以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探寻规律、科学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